Tuesday, October 19, 2010

是时候承认统考文凭

我国华文教育制度自1962年受教育法令的影响改制后,就不在国家教育主流,不再接受政府的资助,只能够靠华社的自供自给,靠华教先贤的不屈不挠与自力更生的精神,在全国各地建立了60的独立中学。这些独立中学,在华教先贤与继承者的维护与发展华文教育的精神号召下,越办越健全,学生人数也逐年在增加,到了今年,学生人数已突破了六万大关,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董教总诸公不屈不挠的爱护华教精神,是应该给予最高的评价。而为了时代的需求,董教总独中工委会属下统一考试委员会更于1975年设立了统考,每年举行。

如今,这个统考的文凭,已经获得很多国际大学的承认,就连邻国新加坡国立大学,也早已把统考文凭当着入读该大学的资格。据资料显示,统考文凭受到全球排名前100所大学中的26所大学及其他国际大学的承认,证明了统考文凭的水准与公信力都受到了肯定。事实上,统考文凭在国际上有一定的地位,已经是继中国大陆之后,台湾、新加坡、英国、美国、澳洲、纽西兰及日本等大学承认的学术资格,这是一个不容争辩的实事。

许多大学甚至提供奖学金或助学金给予独立中学学生,以便彼等可以到该大学就读。从上述的事实看来,越来越多的外国大学肯定了统考学术资格,证明了统考的水准,可惜的是我国教育部仍然不肯承认统考文凭,致使拥有统考文凭的优秀生,不得不在国外寻觅出路,必须到国外去深造。

这种局势将导致几个效应,为了让孩子们的前途,希望孩子们能够继续深造,家长们不得不将孩子们送到外国去。如此一来,家长们被逼必须承担一笔额外的巨额教育费。如果统考文凭受我国政府承认,这些优秀的孩子们就可以留在国内求学,不必离乡背井到国外去,家长们也不必承担那么庞大的额外教育费。这些把孩子们送往外国的家长,除了每天要经历眠思梦想的暮想朝思的煎熬,引颈翘望盼望孩子们的平安与学成归来之外,也要让国家蒙受一笔外汇的损失。如果可以在国内求学,没有人会要离乡背井,去一个人地两生疏的国度生活,让家长们牵肠挂肚,孩子们彷徨无措。在这种情况下到国外求学的学子,其内心感受会如何?其父母亲的感受又是如何?是否彼等会因而对我国的教育制度有所不满,在学成后选择不回国效劳,造成人才的外流?

我国小学长年都在闹师资荒,承认统考文凭可以让申请进入师训班的人力资源增添,而拥有统考文凭的毕业生教导华文,是天经地义绰绰有余的够格,对于华文程度的提升,有一定的帮忙。

华校生的学习精神与品行,曾经获得前首相的夸奖,而外国很多大学的承认统考文凭,除了鉴定统考文凭的学术水准,相信与华校生的刻苦耐劳的品德有关。在我国政府不承认统考文凭,外国却越来越多大学承认的事实下,必定造成越来越多的统考生前往外国深造,也必定造成越来越多的人才外流。这对于我国政府正在努力使尽办法吸引人才回流的政策,似乎是一项反效果。

今天亚洲经济圈已形成一个讲华语用华文的世界商业舞台,培养更多谙华文会华语的人才是一项强项。外国政府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彼等必定会对我国的统考生伸手,提供各项优越的条件来留住人才,而统考生如果在我国没有更好的出路,必定造成我国更多的人才流失。衡量轻重缓急,我国教育部是应该尽快承认统考文凭,何况这也是广大华社的意愿,看来,的确是时候承认统考文凭。


(刊登于20.10.2010星期三《南洋商报》《言论版》)

Monday, October 18, 2010

遏止严重车祸的继续发生

南北大道又发生了恐怖车祸,造成了1238伤的悲剧,让许多家庭惨遭悲痛欲绝生离死别的打击,也让人感到异常的困惑,为什么在交通部与交通警察重点关注交通意外的发生,最近的第22回态度醒觉行动才结束不久,还会有如此严重的车祸发生?到底问题发生在那里?

每一次发生严重的交通事故,我国政府都会重其事,调查、研究与成立委员会,然后拟定了一个解决的方程式。1990年政府成立了道路安全内阁委员会,定下了10年将车祸人数减少30%的目标;2001年,规定巴士必须装置记录车速的黑箱;2003年与2007年,规定巴士司机必须象飞机师一样,拥有健康的身心状态,故每三个月强制再培训与检查;2009年,说是不合格的巴士不得上路。

这些方程式在媒体的报道下,大家都熟能詳,可是,到底有几项被确实的落实施行?

就在严重车祸刚发生的不久,非常巧合,交通交通部長拿督斯里江作漢就向国会提呈2010交通法令(修正案)的一讀,建議全面落實自動執法系統(AES)。一旦这项法案被通過,自動執法系統就会很快的投入操作,一天24小時監督來往車輛,提高駕駛人士可能會被發現違規被罚的心理警惕,促使他們更加小心駕駛。

其实,如果交通部有切切实实实行与执行之前所拟定的方程式,相信很多严重的交通意外或许可以避免。就象第22回的态度醒觉行动采取的最原始的监督方式,在可能发生车祸以及交通繁忙的道路边设监察棚,就算坐在棚内的交通警察在打瞌睡,路经过的车辆也会因为惧怕被取缔而放慢了速度,这么一来,就可以避免因为超速导致的车祸。

然而,实际的情况却是常常空雷不雨,经常是只听到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很多方案最后是不了了之。

从部长公布的数据看来,我国在世界172個國家當中,車禍死亡率排名第46,其中62.6%397,330宗)車禍是因為超速而引起,另外8.5%是因為不遵守交通燈而引發,而截20108月,我國的交通工具數量多達1980萬輛,駕駛人士則是1210萬名

当然,没有人会希望类似的悲剧继续出现,调查与研究肇事原因固然重要,解决问题避免悲剧的继续发生那才是主要的要点。据说新加坡一家巴士就采用监控的设备,搭配卫星定位系统,如此一来,就可以监控巴士内的情况。一些国家也在车内装有摄像机,记录车内车外的情形。此两项设备固然好,只是之前政府规定要装置的简单记录车速的黑箱,都已经胎死腹中,要履行装置摄像机的方程式,看来只能束之高阁。

综观今日社会越来越繁荣,对于交通的需求越来越大,我国政府应该考虑增设更快速、更廉宜方便,以及更安全的替代交通工具,将民间完全依赖长巴往返的交通与意愿,转移到其他的替代交通工具,诸如单轨火车、地铁、火车、电动火车、子弹火车等等。在这方面,如果我国的火车服务的效率、速度、态度与安全可以改进提升,就算票价比较贵,在安全与方便的考量下,相信会有很多人会选择乘搭火车。如此一来,除了可以避免道路上车辆过度的拥挤而可能发生意外之外,也可以不让巴士司机为了抢载更多客人,能够多走一躺,多载一趟而赶时间导致超速驾驶,横冲直撞。

之前杨忠礼机构(YTL)曾发布消息说,马新两国已经批准兴建衔接两国的“子弹火车”。据说该项快速火车计划估计耗资81亿令吉(约35亿新元),来落实兴建一条全长325公里的吉隆坡直透新加坡的子弹火车计划。这项计划一旦落实,子弹火车由隆赴新仅需90分钟。如果这个计划可以落实,而火车又可以在每个城市逗留片刻,就可以成为长巴的替代交通工具了。
    
(刊登于18-10-2010星期一《南洋商报》《言论版》) 

Wednesday, October 13, 2010

吸引和維持國內投資者和外資



马来西亚中华工商联合会会长丹斯里钟廷森在出席峇株吧辖中华商会102周年晚宴时致词说:我国政府一方面要吸引外国投资者,但同时却实行一些将间接赶走外国投资者的新法令,如此做法实在是异想天开

钟会长举例说,政府实施一些如租户售卖翻版物品,业主也将受对付,以及委派约600名估价师管理各类型商业和购物中心、公寓等措施,可能会导致数十亿令吉的外国投资,就因此毁在这600人手上。

钟廷森会长的这番话,无啻是对于我国正在通过经济转型计划来落实一个马来西亚理念之际的一个当头棒喝,尤其是在这之前,《南洋商报》曾经报导过,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UNCTAD在《2010年全球投资报告》中指出,马来西亚外来直接投资(FDI)在90年代逐渐放缓,并于2006年开始面对净资金流出之后,我国曾经在80年代出现的外资大量流入的黄金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的时刻,更是让人感惊讶,也感到困惑,莫非我国的经济转型计划,不再重视外资?根据该份报告书,我国2009年的外国直接投资(FDI)相对于2008年减少了81%,远远落后于其他东南亚国家,包括菲律宾。在2008年,马来西亚所获得的外国投资73亿美元,然而在2009年,马来西亚外资投资只有区区的13.8亿美元。在东南亚十个国家里,马来西亚的吸资能力只比柬埔寨、老挝、汶莱及缅甸好,比新加坡、泰国、印尼及菲律宾差。

该报告书也披露,在2008年至2009年期间,在南亚、东亚与东南亚地区内,我国不但无法挤入10大外来直接投资流入”排行榜,甚至成为本区域内外来直接投资流出量第5高的国家。外来直接投资的逐渐下滑,就成为马来西亚未来经济展望最大挑战之一,而连续三年的净资金外流Net Capital Outflow,也使马来西亚成为本区域发展中国家唯一面对净资金外流的国家。根据媒体的说法,外资撤退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政局动荡、缺乏劳工、外劳政策朝令夕改、治安不佳等等。

负责制定改革计划的首相署部长兼表现管理和传递单位(Pemandu)首席执行员依德里斯嘉拉也把外资迟迟没有到大马投资的问题归咎为批准的程序缓慢,拖缓了外资的步伐。不过,他满意今年上半年的外资表现,因为已经超越去年整年的表现,而且首半年经济也成长超越9%。他相信,经济转型计划将能协助我国克服经济竞争力的问题,包括最近《世界经济论坛经济竞争力》报告排名连续3年下滑,从21名跌到26名的问题。

其实,随着中国的开放与崛起,还有东南亚多个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之前深受外资重视的我国投资市场,正在逐渐失去了其吸引力。先是美资与日资的撤走,过后台资也转战越南、泰国与印尼。如果我们想力挽狂澜,就必须找出问题的根源给予解决,同时提供优惠及有利的条件,打造优良的投资环境,或者还能够挽住外资的外流。可以理解的是,在成本竞争的弱势下,我国当然不会是区域之间投资活动的优先选择,尤其是在人力资源不足,以及社会治安欠佳的情况下,区域之间的投资相对之下,都会转向那些低发展的国家如柬埔寨、缅甸和寮国。也即是因此,眼前最重要的,莫非就是放宽外劳政策、改善繁文缛节的官僚作风、提供最低薪酬制度、改善治安问题、提供优惠利商政策、取缔发表偏激性言论与行为打造安宁和谐社会等等。

亚洲台湾商会联合总会长兼马台商总会会长的杜书垚就曾经表示过,马来西亚吸引外资最大的阻力是人力资源不足及社会治安不好。他说,马来西亚需要让外资知道他的外劳政策,是否鼓励劳资密集的工业,同时向外资交代如何改善治安问题。此外,马来西亚政府在执行吸引外资的步伐显得缓慢,即使政府已经拟定政策,可是细节迟迟没有出炉,这让外资无所适从。显然的,这一切,尤其是人力资源与繁文缛节的问题,与外资的迟迟不来显然有着息息相关的唇齿相依的关系。副首相丹斯里慕尤丁就曾经说过,我国有必要重新整頓或修改現有的勞工法令,以吸引和維持國內投資者和外資。

外资的存在除了提供就业机会,促进我国经济的成长,也在一定的程度下,在转移精密科技与技术方面也有一定的贡献,对于首相的经济转型计划,相信有举足轻重的重要,需要我们去重视。


(刊登于2010年10月14日《南洋商报》《言论版》)

Tuesday, October 12, 2010

鼓励华校生报考华文科


众所周知,华小师资的来源,来自政府开办师训班的华文组。要进入华文组的师训班,华文科优等是必要的基本资格。可是,由于存在许多客观的因素,各种莫名的无形约束,以及一些隐蔽的阻碍,很多华校生都不报考华文科。教育部副部長拿督魏家祥日前就大力地鼓勵華校生,在中學繼續報考華文科,以便协助克服華小的師資荒。他会如此大力的鼓励学生报考华文,说明了确实有很多华校生不报考华文,从他引用的数目字看来,每年报考大马教育文凭的考生高达450万人,但报考华文的只有6万多人,就可以看出报考华文人数的不多。华校生为何会放弃报考华文科呢?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副部长显然也留意到这些会妨碍到华文教育发展关键性问题,希望他坐言起行,协助克服这些障碍。

全国国民型华文中学校長理事会主席彭運明指出:要在大馬教育文憑的華文科中拿到1A成績,如果以難如登天來形容,一點也不誇張。而這種現象也形成了一種打擊,使到許多華裔學生不敢報考華文科。彭校长点出:其他科目,如英文和國文的1A成績可考獲較高的巴仙率,沒有理由從華小開始學習華文的華裔生無法考取佳績,這證明有人為的偏差。在一场国中华文教师联谊会与雪州教育局华文组联办的交流会中,与会的一名教师更是一针见血的指出,她执教学校里有一名中五的学生考取到16A+,这名学生在中四和中五报读华文,却在最后一分钟放弃报考华文,原因是担心华文科成绩无法考取佳绩而影响公共服务局奖学金的申请。

显然的,华校生不报考华文科,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担心无法在华文科成绩无法考取佳绩而影响公共服务局奖学金的申请。而如果真的不幸如彭校长所说是有人为的偏差,那就更让人心寒了。虽然因为担心考不到佳绩而放弃报考华文不是主要的原因,却也需要我们的关注,因为不管是出题或是评审的老师,他们都是来自华校或是教导华文的老师,我绝不会相信这些老师会刻意出难题来刁难学生,或以苛刻的方式来评审考卷。那么,问题出在那里?是学生华文程度不佳?还是有其他人为的因素?

在国民型中学,华文的教导是通过母语班。教导母语班的老师,除了少数是本校的教师外,大多数是来自小学兼职,或是已经退休的华文教师。一般上只要有超过15名学生要求,学校就必须开办母语班。话虽如此,并不是每一个校长会很积极的开办母语班,也不是每一个校长会积极学生修读母语科。魏家祥副部长就曾经呼吁过校长不要为了不影响学校的排名,而阻止华文较弱的学生报考华文。一些学校甚至只允许学生在初中评估考试中华文科考获B3以上的学生才能报读和报考SPM的华文。当然,国中华文师资的不足,也是让学生不报考华文的重要因素。可是,在缺乏华文师资的情况下,根据魏家祥透露,雪州有107名主修华文的国中老师,却被安排教其他科目。这些教师是自愿性不教华文,还是另有原因,看来要劳动副部长自己去了解了。

华文是华社重要的资产,是民族的根源,倘若因为报考华文科的减少而影响了华文组师训班学员的来源,则必定影响到小学师资的来源,继续让师资荒恶化。也即因此,身为华人就有责任去关心并以行动来协助克服这写障碍。华文老师有责任塑造一个只要是华人都必须报考华文的风气,为人家长者也应灌输子女报考华文是每个华校生的责任。另一方面,不论是在职的小学教师,或是已经退休的教师,都应该挺身而出,协助教导母语班,解决华文师资不足的窘境。民间团体在颁发子女奖励金时,不妨将考取华文也列为资格,并设立特别的奖励来鼓励更多的学生报考华文科。除此以外,社团与宗教组织可提供补习班,或读书场所,鼓励学生们修读华文科。

华文是我们的语言,也是我们的文化,身为华人,除了爱护也应该维护。




(刊登于11.10.2010星期一《南洋商报》《言论版》)

Thursday, October 7, 2010

启動睦鄰計劃抗罪犯

我住的龙城最近治安开始亮起红灯。一开始是门口的鞋与脚车被偷,接着下来是趁主人家不在破门行窃,最近又发生自来水表被偷。接二连三的爆窃,虽然警方巡逻车不停地在巡逻,可是防不胜防,行窃事件还是层出不穷,于是这个花园住宅区不得不自己成立了巡逻队,每晚都在区内巡逻。所幸的是,这里发生的都是小毛贼的偷窃,不象一些大城市,尤其是象新山与吉隆坡的大都会,掠奪事件经常都在发生。在大城市的掠奪事件,接二連三发生,而且以越來越兇殘的方式,嚴重地敲響了社會治安的警鐘,讓市民都忐忑不安,不知道什麼時候不幸的事件會發生在周遭,自己或是身邊的親人,好像隨時隨地都會遭遇不幸。于是,大家不禁要問:什麼時候,我們安寧的家園,竟然變得那麼的糟糕;什麼時候开始,我們窩心的避風港,竟然危機四伏?
 
犹记得几年前《南洋商报》新山辦事處書記鐘委珍不幸的事件,到了今天,亮起的社會治安紅燈,不但沒有被克服,相反的,竟然越來越嚴重,除了掠奪,還接二連三嚴重傷害無辜的生命,搞到各階層人士及黨團組織都紛紛憤氣填膺,振臂高呼“全民拼治安“,也對不法之徒,產生了巨大的仇視心態。

掠奪匪徒的殘暴,顯然的啟動了所謂的森林法則,這是在荒山野林里,弱肉強食的蠻野行為,所謂適者生存的惡劣環境下所產生的一種霸橫行為。在初始社會形成之際,這種求生的蠻橫行為是為了生存,然而到了今天,這種行為就成為一種非常可恥,讓人唾棄的罪行了。

公眾人士對匪徒的行徑非常的排斥與仇視,行徑敗露被虜時的匪徒必定被打得頭破血流,甚至被活活打死。把法律操縱在手中確實不對,這等于是在加強森林法則的履行,不過可以看出來的是公眾對有關當局在維持社會秩序,在維護治安方面的深切不滿。

在基本社會契約的承諾中,政府必須提供安全的居住環境,確保人民能夠安居樂業。和平安寧,保家衛國是軍隊的責任,維持社會秩序,維護治安是警方的責無旁貸的責任。如果不能夠讓人民安居,人民如何能夠樂業?把一切的過失歸咎人手不足,把責任找個藉口推委無濟于事,人民需要的是解決,而不是推委。
  
據說,新加坡資政李光耀先生曾經說過,柔佛州是聲名狼藉的罪犯區,而我也曾經在網絡里讀到把柔佛州,尤其是新山列入罪犯地區,出門要小心。雖然我們聽了或是讀了會覺得很不高興,但是無庸否認,我們的治安的確亮起了紅燈,而且已經到了讓人擔心的地步。如果我們不嚴正看待,不只是會嚇走了外資,嚇跑了游客,也對我們的生命,我們的家人都構成了巨大的威脅。我們真的不希望有朝一日,我們安居樂業的地方,竟然變成跟墨西哥跟南非一樣,一入夜要出門就必須步步為營,犯罪率如直線上升。

前首相敦阿都拉曾经在關丹說,路人袖手旁觀,尤其是男士們置身事外的冷漠態度,造成掠奪匪橫行,掠奪案接二連三發生。言外之意,似乎有怪罪公眾在慫恿掠奪案的發生,難道說公眾把掠奪匪制伏,或者把匪徒打得頭破血流,或是把他打死,就能阻止掠奪案的發生麼?那麼,我們要基本社會契約來做什么?我們要警方來干什么?干脆每個人都帶把刀上街,既可防身還可以砍掠奪匪。

社會繁榮進步,人口膨脹,人與人相處變得越來越冷漠,這是社會制度急速轉型中,很多人開始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抱着自掃門前雪的態度,在繁華的大都會中生活。 政府在1975年制定了睦鄰計劃,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睦鄰,讓同一地區的居民能夠互相認識,同時讓公眾參與維護地方上治安的工作,共同攜手打造安寧和諧的社會。這個計劃后來無疾而終,大概是因為天下太平,治安良好,民眾反應不佳。好多個睦鄰中心雖然還存在,卻已經變成了幼兒園或其他的活動中心了。過后RELA自愿部隊取代了睦鄰計劃,而這個部隊也經常被聘在民間維持秩序,甚至配合警方在一些行動中參與。

當我們的治安亮起了紅燈,當警方認為他們的人手不足,民间都可以自己成立巡逻队,我們何不啟動睦鄰計劃,不動用RELA自愿部隊來巡邏? 睦鄰計劃及RELA自愿部隊人員跟掠奪匪一樣,都是寄居在這個社會的各個角落里,或許掠奪匪會怕被鄰居認出來而不敢出動,而在執行巡邏時隔鄰日常都冷漠不打招呼的鄰居更可以因而睦鄰,這總比在看到掠奪匪干案時沖前緝捕,或是把匪徒打個頭破血流,更能夠協助維持治安,還可以打破人與人之間的冷漠与隔离,雖然我們還是希望警方能夠提高效率。


Tuesday, October 5, 2010

废考的可否

教育部这次要废除UPSRPMR考试的建议,出乎意料之外,不象当年实行英文教导数理科那样的匆忙且一味孤行,反而预先让民间参与谈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开端,希望日后教育部任何有关教改的政策都能邀请民间非政府组织与团体,尤其是董教总的参与。这次废考引起了民间热烈的参与发表意见,可见大家关心的态度。在众多沸沸扬扬的议论中,不难发现有三种意见,一是支持两者都废除,二是废UPSRPMR,三是要保留考试。支持废考的大部分是教育界人士,希望保留的大部分是文教界与华社。不论是支持或反对废考者,大家心中都是希望我国的教育制度能够朝向更先进更好的教育方式。

教育部1982年开始推行KBSR小学新课程纲要,其目标配合国家教育哲理的全面性发展学生在智力、情感、心理与生理方面都平衡与和谐的人,同时也希望以新课程纲要来达到学生能读、写、算的基本技术。新课程纲要注重学习技巧、思维能力、培育领导能力、提升自我信心与掌握常识的训练。教育理论本来也就是注重于学生思考、创造、自我发展与学习、掌握学习技能、培养学习兴趣的培训,让学生在心智、态度、品行与思维上有独立思考,分辨是非,掌握基本技能,培养信心。可惜,在人为的种种原因造成下,新课程纲要乖离了本意,考试成为鉴定一切的工具,迎合了很多虚荣的心理,致使很多人到现在仍然抱着没有考试就不可以学习的心理。

要让下一代接受最好的教育制度是每一个家长的心愿,要孩子出人头地更是每一个家长的理想,所以很多人都以为可以在考试中脱颖而出就是最好的教育。可是,很多人都不了解最好的教育就是能够培养孩子们自动自发,掌握学习技能,有独立思考能力,有创造能力,培育信心与能力,那才是教育的真正真谛。最近全国教师专业职工会总秘书骆燕萍指出,学生在校内遭受虐待的案件增加。之前华校学生辍学率增加的情况,也一度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另一方面,家长与校方的敌意也造成了不少的不愉快事件。还有,警方公布的学生犯罪率也让人感到担忧。除此以外,逃学率的增多,也让人感觉到,是时候采取一些必要的行动来遏制这些事件的恶化。

会造成这些事件当然有种种的原因,不过不可否认的是,校内与日俱增的压力是因素之一。而造成校内压力的主因,恐怕就是考试了。让我们来看看一个学生在七岁适龄进入学校那一刻,他的童年是如何过。首先,他要承受的是学习三种语文的压力。在学习这三种语文时,他必须面对的就是考试。为了考试,教师们必须开始每天训练这些天真无邪的孩子们。于是,排山倒海的功课来了,默写、听写、测验、月考、期考,加上每天的抄写、造句、作业、填充、作文等等。除此以外,教育局不时还要插上一脚,来一个什么考试之类的评估。学习华文已经不容易,可怜这些孩子还要学习他们永远在生活中用不到,完全陌生的马来文与英文。除了语文科,数学、科学、道德教育、美术、音乐等排山倒海,永远做不完的作业,永远考不完的校内测验考试,压得孩子们一个个身躯佝僂。这就是我们孩子的童年。试问一下,有那一个学生在这种情况下觉得读书是一件乐事?我曾经问过全校的学生有几个喜欢来学校读书?我相信大家都会很准确的猜到答案。这跟我那居住在美国的小孙女,每天欢天喜地自动自发要去学校的情况,确实有天渊之别。这种校内的无形压力,不但学生们受苦,老师们也不好过,除了工作量倍增之外,还要面对学生无法考获理想的成绩。

要学生掌握一种技能必须让他觉得学习是一种乐趣,能够启发他的思维与创作能力,通过考试未必就能够强迫学生掌握学习的技能,政府的考试也未必能够评估出一所学校的优劣。很多资深的教师都经历过,以往UPSR有分马来文与国语科时,很多学校都报考高级的马来文科,因为大家发现要在这科拿高分,比给华淡校学生考的国语科更容易。

很多学校都会在学校显眼的地方挂上“高高兴兴的上学来,快快乐乐的回家去”。如果要实现这个理想,就应该把UPSRPMR,甚至校内太多的考试全部废除掉。所以,我还是认为应该废除这两个考试。

庆中元盂兰节的回响

每一年的农历七月,就是所谓的鬼门开,华社普遍会非常热烈的庆祝庆中元盂兰普渡,这是信奉神佛道教的马来西亚华族同胞,在农历新年与清明节后,最大的传统节日。我之前为报馆撰写专文时,曾经根据资料发现,全马在庆祝普渡时焚烧最多冥纸的两个地方是大山脚与峇株吧辖。民间深信,七月鬼门关一开,孤魂野鬼蜂拥而出,在这个月里必须给予最丰富的款待,于是到处都举办盂兰胜会:宴会、歌台街头戏、喊标与祭拜,为华社在这个鬼节中添增了非常热闹的气氛,也让很多商家、餐饮业者与神料业者的生意都蓬勃起来。可以说,盂兰节带动了整个市场,对刺激地方社会的经济,起着一定的作用。

由于协助神庙与盂兰胜会组织注册呈报年报等事项,我接触到很多涉及庆赞中元盂兰会的组织,听到他们很多不满的心声,常常对我大吐苦水,认为这些传统习俗的祭拜常会受到有意无意的阻扰与为难,认为非常的不应该,因为这种活动一年才不过一次,而且是华人的传统,不应该推三阻四。我了解这些理事会的苦衷,然而他们却忽略了一点,当我们热热闹闹的在举办盂兰胜会时,我们不应该忘记了我们是处于一个多元化种族社会,必须顾虑到其他没有参与庆祝中元节其他人群的感受。

一些地方上的官员曾经也向我大吐苦水,说他们在行使职权时,往往都以通融容忍的方式来处理。他说,单单是焚烧冥纸这项就让他头痛不已。农历七月里,家家户户在固定的日子焚烧大量冥纸制造了大量的垃圾不说,盂兰胜会主办单位除了焚烧冥纸,还撒了一地的冥纸,留下了大量的垃圾。焚烧冥纸时的大量烟霾,对周遭环境与空气不利,尤其是我国经常面对邻国焚烧芭林制造出来的烟霾,政府已经立法阻止人民的公开焚烧行动。在农历的七月里,到处都是公开的焚烧,执法人员有谁敢去阻止?

这些官员当然也知道许多盂兰胜会是兄弟会主办者,他们的原则只要是大家都在履行宗教祭拜,不要发生什么节外生枝,大家平安无事就好,然而每年的一些宴会里,在热闹劝酒与喊标的情况下,偶尔擦枪走火,就有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发生,这也是他们最顾虑的地方,往往让这些官员都受到呵责。宴会后遗留下来大量的垃圾,有时候还有玻璃碎片,残余的食物渣滓,不但不卫生而且在空气中飘荡着一股非常恶臭的味道,经常引致举办地点邻近居民的投诉。除此之外,歌台与街戏的喧闹也成为街坊投诉的对象,有一些歌台上的歌手以过分的语言或动作,往往也是街坊一些人群投诉的地方。

我相信这些官员一定是被呵责过,才会如此的大吐苦水。然而,我们看到的还是一片歌舞升平,七月里到处还是普渡会热热闹闹的庆祝。我们在享受这些自由的时候,是否也应该略为自我检讨收敛一下,避免乐极生悲,如果要焚烧冥纸,如果要宴会,就不要制造出太多的垃圾。如果垃圾太多,是否我们可以自我顾请工人来清理,歌台街戏尽量在规定的范围与时间内演出,以不骚扰其他族群为主。

盂兰胜会除了让我们有一个履行宗教传统的机会,也带动了整个市场,在刺激经济成长当然有着积极的作用,何况这又是我们先辈传下来的习俗,我们在承续这些传统时,更应该将之改进,引进新元素来落实更有意义的推动传统节日。在这方面,让人感到欣慰的是,很多盂兰胜会除了接受一些教育与慈善团体参与筹款活动外,也会通过拨出喊标得来的款项,拨给当地教育或慈善团体,这是一项值得褒扬的地方。

小学评估试的洩题疑云

小学评估考试刚刚考完,就接二连三传来洩题的疑云,让人感到讶异,一个不重要的考试,也会落到洩题事件的发生。考试期间,吉隆坡一所华小家长向报馆投诉,指校方在学生参加小六评估试国语作文试卷前召集学生,分派题为《学校周会》的范文给学生背,进考场后发现3题作文选一题的其中一题是《学校周会》。这位显然的是认为他的孩子不需要靠这种方法来通过考试,于是他批评老师说:“身为一个老师应该要有良好品德,他们为了考好成绩及学校排名,不择手段,已经立下了不好的示范。”

接着是一位署名“蔡老师”者传真揭露,英文试卷(二)可能洩题,他还不忘批评涉及教师的道德行为,认为教师职责学生作弊的行为违反了教育原则。我同意这位“教师”的说法,作弊是不对而且违反教育原则,素来作弊就是教师们最痛恨的事。可是,我总觉得这种不通过正常途径去调查,在真相未明朗化时就抨击批评教师的作法让人无法苟同。尤其是他还自认是“老师”,在深懂得学校在考试前的作业方式,还如此抨击同道的作法,让人感到遗憾,也让人怀疑他的身份是否真的是教师。身为人师表者应该会知道这样指责同道是一件很严重的事,也会带来极严重的后果,万一结果是一场误会,他也已经对教师的良好形象造成一定的破坏与损伤。

PMRSPM考试有洩题,常有听闻,那是因为这些考试非常重要,会影响到学生的前途。小学评估试只是一项用来鉴定学生的读写算能力,其最大的作用,也不过在鉴定学生的马来文程度,只要两科马文及格,就可以直上初中一年级,反之就要多读一年的预备班。很多家长都认为这一年的预备班是在浪费时间,而负责任的教师也会尽一切可能,协助学生通过这两项马文的考试。而就算学生马文考试不及格,学校方面也可以居于这个学生在校内马文成绩及格,而推荐他免读预备班。换句话说,评估试其实作用不多。可是,负责任与勤劳的教师还是会自发自动的去收集往年的考卷,然后分析考题来判断出题的走势,以便可以预测到来年可能出现的考题。更多的马来文老师会通过与邻近的学校教导马来文老师的交流,或是通过地方上教师公会、校长联谊会与职工会的安排,邀请曾经出过考题或批改过考卷的老师,或是考试局有关的官员到来主讲,希望掌握到出题的方式,批改的形式,以及出题的走势来预测考题,来为学生加分。我在掌校的时候,还会特别在考试前一两个星期举办为期两三天的考试营,邀请一些经验丰富、教学能力非常强,而且能够集中分析或是预测考题的官员与教师到来主讲,增强学生应付考试的能力。考试前一两个星期,我会要求老师们预测考题,然后让学生试作,甚至不惜要他们背起一些句子,希望能够应用在考试中。


我们不排除有些学校为了排名而不择手段。之前报章就曾经报道有些学校不让成绩偏差的学生进考场,当然我们也不会苟同这种作法。我们也知道很多学校都非常在乎这个看似不重要的评估试,也非常在意成绩的排名,所以校方对老师有着很大的要求,让老师们都倍感压力。这其实也不为过,一间学校本来学业成绩就应该标青。我不否认,我在掌校时也是如此,但我们都希望,孩子们能够顺利过关,可以考到马来文,不必多读一年的预备班。但是,有多少家长知道教师的苦心?华小学生在缺乏应用场合,常常因为没有受到家长的鼓励,没有办法掌握读写马来文,而且会觉得很困难而自我放弃学习马来文。教师们往往为了能够让学生掌握马来文,无所不用其极,费尽了心思,牺牲了自己休息的时间,就是为了能让孩子们过关。


不管怎样,老师们能够这样勤奋的去收集考题,去分析后以出题的走势来预测题目,之前还要补习、准备预考题目、批改大量的试题作业,然后筹办考试营,最后陪着孩子们走入考场。这些负责任教师的动机是善良而且值得褒扬者。我们要问一下,当孩子们考到辉煌的成绩,他们在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会不会记得老师的辛劳?而老师们又会得到什么?与此同时,如果学生成绩一蹋糊涂,又有谁会惩罚教师?谁会要老师负确实的责任?顶多不是让校长嫌一嫌,讲一讲,又不会扣薪水,那为什么这些老师要那么多事,怕他们的学生考试不及格?难道说他们是无事忙?吃饱太空闲?

我们要体谅教师们所面对的压力,在排山倒海而来的压力下,教师们逆流而上,为了让孩子们们可以通过考试,他们付出如此巨大的精力与时间,这是教师们负责任的精神,应该给以褒扬,而不是动不动,还没有调查真相时就指责,反之,应该通过正确的管道来证实事件的真相。只有负责任的老师,才肯牺牲自己照亮别人,把学生当着孩子当着弟妹,这样的老师让我们动辄就抨击,其效果是损人不利己,对华教是一项打击。随意指责,这不是负责任家长或是任何人应该做的事。

华联二校转全津事件

太平华联二校新校地“全津或半津”的纷争,在赞助人常年大会中表决,结果出席者以压倒性选择成为全津学校,而董事长林炳栋也即刻宣布辞职。姑不论林董事长的举动是否意气用事,或是应该被认为是负责任的作法,华联事件已经引起了华社各方的注意。由于全津或半津的课题是最近热门话题,华联事件当然会立刻引起了哗然,华社各阶层非常关注。我之前曾经写了关于全津或半津学校的文章,所以马上就有关心华教的朋友联络我,问我的意见。

之前我写的关于全津或半津学校的文章,主要在告诉大家全津与半津的不同,希望通过文章的呼吁,让华社与在朝在野政党配合争取取消这种区分,并没有要半津贴学校一窝蜂去献地申请成为全津贴学校的含意。当年我在龟咯港脚的耕文学校掌校,就曾经被通知获得建议把原属州政府TOL的校地献给教育部,以便成为全津贴学校。过后在与前董事长已故陈安辉以及当时家教协会主席陈树藩磋商后,拒绝了这项提议。当时的校地还是属于州政府的TOL临时性土地,本来从州政府献给联邦政府是天经地义的事,何况那块校地还是含有“侵占”政府地的因素存在。可是我们却拒绝了,主要的原因就是怕失去了主权,同时也怕日后被指责成为民族罪人。

我会如此说是因为笨珍就曾经在某校经历过改制时,华社普遍都把矛头指向某位闻人,言下之意都纷纷在指责他,说不应该接受改制之类。数十年之后,我在编写史实时访问了一些前辈,才知道原来当年这位闻人是在执行赞助人大会的议决案,接受改制是赞助人大会通过的议案,完全跟被指责的闻人没有关系。可能是这位闻人当时没有象林炳栋董事长一样辞去职位,结果数十年来都背负了莫须有的指责。

华联二校事件引发了纷争,形成了两个不同的意见。赞成者显然认为成为全津贴学校,在硬体建设、维修与提升方面,可以得到政府全面的资助。反对者则认为或让董事会失去主权,而且全津贴学校也未必一定能够得到政府的全面资助。不管怎样,从两方面看来,大家的出发点都是好的,都是为了学校的发展,而这件事情主要的导线就是教育部门区分学校成为全津与半津所引起。这也说明了长久以来,存在我国教育制度中对华校发展与维修上有欠公平合理的现象已经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明显的,赞成者希望政府能够全面发展与资助学校,这是天公地道的事情。华小是唯一还存在教育主流里的华文教育体系,自然应该受到公平的待遇。在主流教育中却仍须自己筹款建校,维修增设也必须靠自己,未免说不过去。这就象在一个家庭中,兄弟之间得不到父母公平合理的照顾,难免彼此之间会有不信任的猜疑。华校走的是坎坷路,这早已是华社习以为常的“特色”了。倘若全津或半津的区分是如董教总所说的法外之法,那么治本的解决方法就是取消这种区分,公平合理对待每一所学校,这样才能够彻底解决华社的忧虑。持反对声浪者认为放弃校地恐失主权,说明了华社的忧虑。这种忧虑说明了华社对于政府在扶持华校上,还存在着疑问。这种疑问的程度,相信在之前前首相马哈迪的展望学校政策,以及不久前副揆兼教育部长的慕尤丁公开的表明政府是比较重视国民小学后,会更加的突出。

要成为全津贴学校不难,相信任何时候献出校地,教育部都一定会接受。可是,校地一献出去后要再重新取回主权,恐怕就没有那么容易。依我的意见,事关重大时应该再三商议,三思以及反复考虑,避免作出了日后后悔的决定。

从交通部要实施的新制度谈起

还记得几年前交警实施,让人心惶惶的上门拘捕拖欠交通罚款的事件吗?就在那个大家都纷纷惊惶,怕警察先生突然半夜摸上们给你扣上手铐,隔天报章图文并茂的刊出来的时候,我的朋友傅君突然告诉我,我拖欠了两张交通罚单,要我快点去还,避免倒霉的事件发生。我驾车向来规规矩矩,而且也从来没有收过罚单,自认不会有拖欠罚款这么一回事。不过,朋友如此有心,就到附近警察局一查,结果是,果然有两张罚单。原来罚单是可以不寄出来,要事主自己去查才会知道的啊。我会提这回事,因为不论是我或是我的孩子,我们从没有收过罚单,可是一去查看,居然还有罚单还没有清还。妙是妙在不是说没有清还罚款是不可以更新汽车路税?怎么我们这些年来都没有事啊?路税照样还照样过关。不管是怎样,欠款终究是债,还是要清还。不过,如果罚单没有寄出来,那么中了“三万”者如何知道他已经拖欠了罚款,要去缴交罚款?如果收到罚单而不去清还,那肯定是不对的事。而如果因为他不知道有罚单而无意中拖欠了罚款,是不是也要无理头多付罚款?这不是正好是把别人的错来惩罚无辜的人?
陆路交通局总监拿督索拉日前就高调地劝请公众尽快清还所有交通传票,因为该局配合大马皇家警察实行罚款不折扣制度,不久后将推行越迟还罚款就越高的新制度。他说,当局目前正在调整电脑系统,相信很快就能配合警方的罚款不折扣制度。显然的,交通局是为了解决公众从2000年到2008年之间,拖欠传票罚款达1690万令吉之高的问题。所以,这位总监说,执法当局发出传票给违法者不是要增加国库的收入,或是故意增加公众的负担,只是依法办事,违法者自然要接受惩罚,避免公众一而再犯,以致交通意外频频发生。

交通部近日的动作频频,确实让人刮目相看。不久前交通部在国会提呈《2010年陆路交通修正法案》一读,在此法案下交通罚款从300元提高至1000元,涨幅高达233%。结果是引起了朝野与民间的反对浪潮,掀起了争议,最后不得不撤回陆路交通法令修正案,直至下季国会会议再作定夺。这已是政府近期内第二次展延法案,较早前的消费税法案也同样被展延二读。这种情形也确实罕见。显然的,交通部这两项措施,都会给人一种是在仓促下决定的感觉,而且是没有体恤与同情的精神,仿佛是有意无意中的加重取缔与对付的意义存在。

交通意外的事件在我国居高不下,这是众所周知的事。种种原因都会显示这是驾驶人的态度,而要改变一个人经已变成习惯的态度,确实不容易。新加坡政府大概是了解的这种弊病不容易克服,所以很早的时候就实行了严罚重惩,什么都罚款。可是,由于彼岸执法严厉公正且有效,到了今天,新加坡被誉为清洁的花园城市,各种指数都经常排列在前面,这是不无道理也不容争辩的事实。反观我国,难道我们没有严厉的法律,执法人员不勤劳吗?那又为什么我们要达到既定的目标,要把交通意外事件的数字减少会那么的困难?致使必须以提高罚款,对交通罚款不折扣,且实施越迟还罚款就越高的制度?这样难道就会奏效?

其实,在我看来,严惩是对的,可是很多运输业的工作者,为了生活为了多赚一点钱,他们都不惜以身试法,这是生活逼出来的态度。而如果在配合执法不严,或是贪污的行动,就鼓励了这些业者不去改变他们的态度。久而久之,这些态度就成为了生活上的习惯。罚款是可以增加国库的收入,可以在补选的时候回馈给人民,这是好事。然而,这些款项都是来自劳动的民间血汗钱,往往还要冒着生命赚来的钱,有这重方式得到,这就不好了。我倒认为,不管是交通部还是皇家警察,都可以采用已有的扣分制度,取消罚款制度,凡触发交通法则都以计分形式来处罚。累积分数将面对各种处罚。驾驶人会因为害怕积分太高,驾驶执照被吊销,汽车路税因扣分满而不能更新,影响生计而不得不改变态度。另一方面,由于不涉及金钱,也可减少贪污的发生。这么一来,就可以减少交通意外事件的发生。

让人感到有趣的事是,陆路交通局总监才宣布新制度,那厢本来是国阵堡垒的诗巫选区补选竟然在同一天里以微差败了下来。在国阵高阶层领袖包括了尊贵的首相倾巢出动的情况下,还是输给了民联,这就不免让人联想这是不是与交通部高调宣布的新制度有关,还是因为许多领袖的偏激言论已经引起了民间的关注与不满?我们尊贵的首相以“一个马来西亚”理念为号召,同时也经常强调“以民为本”,我们高度评价这个理念。但在这个理念让人陶醉时,接二连三的偏激言论或行径与有关当局实行的所谓新制度,加剧了民间的不安,是不是让人感觉到是在扯首相的后腿?



引入中国教师解决华小师资荒

华总会长丹斯里方天兴在《20年行动方略》第一阶段行动计划推展礼之际指出,政府在增聘国小华淡教师的同时,必须确保华小有足够师资,若面对不足就应该考虑开班培训。在呼吁政府确保华小师资足够时,他进一步提议政府,应该考虑开放引进中国教师。方总的深谋远虑让人钦佩,华小师资长久的不足是事实,倘若政府为了在国小增设华文班而又没有全盘增加华文教师的训练,华小的师资荒恐怕会进一步恶化。

前教育部长拿督斯里希山慕丁过去要访问中国时,也曾扬言要与中国官员讨论有关聘请中国华文教师来我国服务的事宜。当时的说法是教育部长这项决定,也是因为政府有意在国民型学校,也就是马来文小学落实开办更多华文班的政策。那个时候教育部的作法是不从华小征调教师,以免加剧华小师资短缺问题,但将向中国征聘华文老师。

当年还是教育部长教育部长的希山慕丁是接受中国教育部长的邀请下展开中国之行,团员包括前教育部副部长拿督韩春锦和人民代议士。对于希山慕丁当时这个决定,前教育部副部长韩春锦还进一步说明,教育部正在考虑其可行性,以确保在第二年就要落实的第二语文教学部分国民(马来文)小学和偏远地区华文小学获得充足的华文师资。虽然教育部说,聘请中国籍教师有四大准则:(1) 优先考虑本地师资,或延续聘请退休教师。 (2) 中国籍教师须接受被调派偏远地区学校教学的条件。 (3) 教育部将遴选字正腔圆,腔调与大马华语相差不远的中国籍教师。 (4)  只是为了应付第二年在国小及淡小选择性开设华语班的政策。不过,韩春锦当时也说,聘请中国师资也是缓和国内师资短缺问题其中一个方案。而教育部正研究这项计划可行性,尚未有定案,唯教育部会优先考虑本地教师和退休教师。

显然的,教育部当时计划到中国聘请华文教师有两大目的,其一是落实在马来小学教导华文的政策,其二是补充华文小学不足的师资。可是,这个建议后来也不了了之,如今事过境迁,希山慕丁也转跑道去担任国防部长,韩春锦也从主流政坛退了下来,到中国聘请华文教师就成了空雷不雨。

华小长年累月的师资荒已经是众所周知的实事,教育部官员把华小的教师缺额故意与国小的师资参在一起计算,而在录取师资学员时又大量的录取马来源流的学员,造成华小师资继续不足,继续恶化,国小师资却超量过剩。2007年初时的六千名超额非华裔教师,导致临教不能被录用,合约教师必须停聘,再莫名其妙的想出一个叫着KGSK的代课教师制度,按日薪计算来聘请代课教师。这类代课教师由于没有连贯性,而且是以逐日聘请来计算,在教学上要取得成绩是不容易。

针对聘请中国教师的决定,当时的马华总秘书拿督黄家泉也建议,教育部或许可考虑聘请独中生、留学中国大陆或台湾地区的华生,到国小教导华文,因为聘请本地国民才是解决大马华文老师短缺的长远之计。他认为,本地国民从小在国内接受教育,了解大马国情,他们应该比外国人更适合在国小当华文老师。教育部若可以接受外国人,就应该更能接受本地人,因为本地人应该更有资格。希山慕丁后来也宣布,原则同意聘请华文独中生到国小教授华文,以克服因国小增设华文班华文师资短缺的问题。可是,讲归讲,到今天这个宣布显然完全没有落实。

实际上,师资荒根本就是人为的问题。要解决华小的师资荒,要有足够的师资来落实马来小学教导华文政策不是很困难,问题是在教育部是否有诚意要真正去处理。立即处理的方式可以通过增聘临教,继续聘请退休教师为合约教师。长远来说,教育部应该继续开办假期师训班来录取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临教,继续开办华文组的师训班来录取有志成为教师的青年。另一方面,政府应该考虑承认统考文凭,以及更多的台湾或是中国大陆毕业的文凭,以便这些在华文教育熏陶下毕业,真正有足够的资格来成为华文教师,而且是本地公民的毕业生,能够被录取或是训练成为合格的华文教师,彻底一劳永逸解决华文教师的师资荒。倘若不先考虑聘请本地公民,不为本地公民增设就业机会,就马上考虑从外国引进人力资源,是不是让人感觉到有本末倒置的作法?要解决师资荒,回到老话,还是要人家有诚意。

Friday, October 1, 2010

投资大王吉姆罗杰斯

最近读报,读到美国的“商品投资大王”罗杰斯表示要卖掉在美国纽约的房子,举家迁来亚洲的新闻,感到非常有趣。有趣的不是这位曾经是大学教授的美国著名投资者、经济分析家与作家有意来新加坡定居,而是他的意愿,希望移居到一个“讲华语”的城市。一个拥有高深学问、丰富经验与投资专长的学者投资家,为何要选择一个讲华语的地方来居住呢?之前他曾经详细地考察过许多城市,认为香港、上海与北京的污染问题严重,结果是打算选择新加坡定居,只是他还会继续到中国大陆的大连、杭州与青岛看看,并在一个月后才决定最终是否落户新加坡。

罗杰斯是谁呢?他就是我国前首相敦马哈迪点名抨击,说是袭击我国货币著名的货币投机家索罗斯(Soros)的伙伴,他们共同创立了量子基金”(Quantum Fund),以投资商品期货闻名于世,有商品大王的美称。这位投资大王是哥伦比亚大学商学研究院的客席教授,毕业自耶鲁大学与牛津大学。1989年至1990年期间,他主持的节目The Dreyfus Roundtable”以The Profit Motive with Jim Rogers”,深受欢迎与肯定2002年,他成为霍士新闻台节目Cavuto on Business的长期嘉宾。1998年,罗杰斯创办了“罗杰斯国际商品指数(RICI) ,从199881日至20066月,上升了263%。与此同时,他也曾著作并出版过多本与投资有关的书籍,是这方面的权威。

这位已经64岁,名满天下的投资大王,老年得女,当然视如掌上明珠。现年4岁的女儿乐乐,从小就由华人奶妈带大,因此通晓中文。罗杰斯会选择搬来新加坡,主要是看中当地讲中文的环境。而他会让最疼爱的女儿从小就学习中文,自然有他独特的见解与长远的眼光,比起一些本地的家长,想尽办法把孩子送到其他源流学校去受教育,导致孩子们长大后竟然不谙自己的母语,还要来得高明,也会让他们惭愧。相信他会选择讲中文的环境来定居,应该与他的专业的高瞻远瞩眼光有关系。

众所周知,中国大陆自开放过后,其经济的蓬勃发展一日千里。这种局势带动了周遭国家的蓬勃,无可避免地迅速的塑造了一个亚洲经济圈,而萎靡不振的西方经济更让占尽了因人力资源丰富致使营造运作成本不高,地广人多,丰富的资源便利的大陆,迅速的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经济市场。于是,当全世界的经济活跃活动逐渐移来亚洲时,全世界的目光都会集中在中国大陆,这已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走势,许多投资者纷纷扬扬都想从这个蓬勃的经济蛋糕中分得一杯羹,因此都会蜂涌到大陆去。要在大陆投资懂得中文是一项优势,如果能够晓得华人的礼节习俗,那就更加会是一种强项。要学习中文不难,要懂得华人的生活习俗、文化礼节与生活习惯,那就必须从小在讲中文的环境中长大,在讲中文的社会中生活,然后成为习惯。我相信罗杰斯会有定居在新加坡,而且特别强调要在讲中文的环境中生活的念头,是他已经看出下一个世纪,华语华文将会迅速成为继英文之后,成为最有价值的商业与沟通工具,而从小让女儿在亚洲生活,是让她可以从小就快速融入亚洲人的生活圈中。

我国讲华语用华文的环境比邻国强,1271所华小、60所独立中学,以及3所大专,是我国华文教育的温床与堡垒,能够让莘莘学子从小学到大专接受完整的华文教育系统,还有在国民型中学的母语班,也为我国培育了熟谙中文的人才,为我国日后培育出讲中文晓中华民族文化的人才,这些人才在以中文为主的亚洲经济圈,占尽了优势,这是我国的强项,日后必定在我国成为先进国的建国过程中,扮演非常积极的角色。既然连经济学家的罗杰斯都已经在爱女身上作出如此的投资,我国的政府是时候全面性的协助华文教育的发展,以便在发展成为先进国的建国过程,作出贡献。

(《南洋商报》《言论版》以“让女儿学中文而搬家”于1.10.2010星期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