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uly 31, 2011

校长藏教师换临教的风波

副教育部长魏家祥博士通过媒体指责校长藏教师显然已经引起了校长群的不满。魏副部长的作法与一个没有通过正常方式,在家里对怀疑可能犯错误的孩子提出教育性的问责,就到处宣扬指责孩子的不是,完全没有照顾到孩子的尊严的家长一样。公开指责孩子的不是,会对孩子的自尊造成伤害,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从事教育工作者,当然会更清楚,何况所指责的事还可能只是猜疑而已。副部长是校长的头顶上司,随时可以通过内部对校长采取纪律行动,当然也可以通过内部调查问责,甚至向“藏”教师的校长发出警告等等。可是,魏副部长却选择向媒体指责校长,校长们是下属,自然是有口难辩,虽然全国校长职工会总会长彭忠良已经出面反驳,调派或留住教师并不是校长的权力,校长并不能自行窝藏任何教师在学校,更不能以此来换取临教,但是相信魏副部长的指责已经多少已经造成了一些伤害。魏副部长会这么做,相信自然有他的想法,只是如此一来,会不会让校长们感觉到这是一根竹杆打翻一船人的做法,会感到不豫?

校内行政的制度,如今除了校长与3名副校长之外,还设有辅导老师(Guru Bimbingan & Kauseling),与课业辅导老师(Guru Pemulihan)。辅导老师除了辅导与纠正纪律与品行有问题的学生,也协助举办各项校内集会与活动如激励营之类。课业辅导老师负责把各班成绩较差的学生,通过小班制度教导进行补习辅导。教育局每年年底都会要校长填具TP表格,计算来年学校所需要的教师人数,然后根据这表格分配教师。在新学年开学后,一切稳定下来的时候,校长还需要填报校内实际人数,过后还要根据教育局的要求,每隔一段时间就必须填报以前称为月报表的资料,然后呈上教育局。在这样的制度下,校内的行政都掌控在县教育局手中,对于校内的一切资料,教育局清清楚楚,了如指掌。校长怎样可以在教育局不知情的情况下,“藏”起教师,确实让人感到讶异。如果属实,校长的本领跟勇气,倒是让人感到惊讶。

魏副部长最近更是发出有学校方面為了獲取教育部的撥款,竟故意用掃帚弄破天花板,企圖製造坍塌假象來瞞騙教育部的指责。相信魏副部长这番言论,也一定会引起董家教们的一些反弹。魏副部长快人快语,敢言人所不敢言的作风固然让人佩服,不过,换一个角度来看,华校要靠“藏”教师换临教,戳破天花板换拨款,不也正是华校的另一个悲哀?

华小延長上課時間的争议

全國教師專業職工總會(教專)總秘書駱燕萍說,在小學課程標準(KSSR)下,一年級學生每週上課時間是1380分鐘,但一些學校,尤其是華淡小擅自延長上課時間,違反教育部指令,因此應受到對付

教師專業職工總會是维护教师福利与利益的一个专业团体,对于教育问题总是站在最前线,对于华小上课情况与客观环境也应该是了如指掌。教专维护教师的福利与利益,希望教师能减轻工作的负担,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多年来该职工会成功为教师争取了许多的权益,这也是让人钦佩,不容置疑的事实。然而,教专也在发表诸如要教育部采取行动对付这种口气比较重的言论时,是否也应该要考虑到华小为何要增加上课时间的种种因素,以及其出发点是恶意还是善意?

倘若校方是刻意为了要增加教师的工作量,恶意要让教师负责更多的工作,致使教师们感受到工作的压力,没有时间休息,工作做不完,那职工会确实是应该挺身而出,为公道主持正义。

一般来说,据我所知,华小会延长小学一年级学生的上课时间是有其客观的因素存在,而且应该是善意的安排。一年级学生每天是比高年级提早放学半个小时,这半个小时的时间,如果学生巴士没有办法及时来把学生载回,如果父母亲为了让这些学生与兄姐一起回而留待下午一点才来载他们,以及其他种种的原因,这些小学生就会被有意无意的滞留在校内。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不象高年级学生那么容易受管教与管理,倘若留他们在校内就必须有教师在场管理,照顾他们的安全与次序,不然喧闹的哗然肯定会影响到其他班级上课的情形。

在这种情况下,与其任意让这些小学生留在食堂或图书馆喧哗吵闹,同样需要有教师在场管理,而且这种苏武牧羊的方式肯定不会比让学生规规矩矩在教室内上课来得好,很多学校,包括当年我还未退休时掌校的学校,都会让一年级的学生多上一堂课。这一堂课,通常都是教师自动提出来,为了学生的好而牺牲了自己休息的时间,教师这种出自善意的安排,有何不好?为什么要教育部采取行动来对付呢?

教师的工作本来就是良心的工作,他们雕塑着学生的品行,以本身的言行举止成为学生的规范。曾经有人说过:医生失手只会导致一个人的死亡,教师的行差踏错,可能导致一群人的道德败坏。教师会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会被学生尊称为人生指引方向的明灯,应该不会为了每天为了学生福利而延长工作半小时,而发出埋怨吧。如果有的话,相信人数也不会多,因为绝大多数的教师都有爱心,不希望小小的一年级学生会因为提早一节放学,就不管他们的安危,任其冒着可能自己溜回去而发生交通意外的危险。

而校方与教师的这种苦心,应该属于用心良苦,更不应该动辄就要教育部对付吧。

华小师资的隐忧

据《南洋商报》柔佛版报导:柔佛州华小临教空缺乏人问津,料近期会有150名年轻临教辞职前往大专院校深造,届时全柔215所华小又将再度陷入聘临教的苦战。新山县华小发展工委会主席黄剑锋也引据数据披露:全柔215所华小有近600名临教及近50个临教空缺。每年的年初与年中,都说是华小聘临教的苦难期。单单是新山县与巴西古当县210个合格老师的名额都要由临教填补。说是华小聘临教的苦难,并不是教育局的配额不足,反而是临教配额充足,却没有年轻人要应聘。

这是一个相当严重的问题,也正是华小师资来源的最大隐忧。黄剑锋说:当政府公务员产假增加到90天后,加上退休教师多,培训出来的教师人数不足,年轻人又对临教这行业意兴阑珊,华小前景令人担忧。柔佛州教育局华文科助理总监李翊师也指出:友族官员认为华人不爱当教师,华小师资不足的问题,是华族本身造成。

这不啻是在华小的问题上敲响了警钟:师资是华小最重要的资源,没有一所缺乏师资的学校可以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华小师资短缺就已经够严重了,如果连临教也没有人要担任,那可以想象的是,华小的前景堪虑。

关心华教课题者应该会留意到,之前华小阴盛阳衰,男教师与女教师的比对落差很大。很多人都会意识到这是个不健康的现象,却很少人去探讨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男性青年不愿意把教育当着事业。如今,另一个问题又接踵而来:华人不爱当教师。结果是,华小师资短缺的问题,球又被送回华人的脚下。

华小的隐忧何止这些。之前教育文凭的华裔考生不报考华文科,除了据说是人为的阻挠之外,考生为了考取更佳的成绩而不报考华文,说是因为批改出题都有意无意间在为难考生,华文科很难考取最佳成绩而导致考生纷纷却步。这是另一项隐忧:华小师资的来源绝大部分来自拥有华文资格教育文凭者的报读师训班。倘若考生不报考华文,没有华文资格,如何能够进入华文师训班?没有合格的华文教师来接班,华小要如何能够继续生存?

虽然说,教育部已经开始接受以统考成绩申请进入师训班。在近日的录取面试过程中,可以想象这只是初步的尝试,离开理想恐怕还有一段距离有一段时间。而华小的这些隐忧,确实不是凭空想象,杯弓蛇影的杞人忧天,而是确确实实正在发生,倘若华社仍然安堵如故,仰或置之不理,待亡羊才意识到必须补牢,显然不会比未雨绸缪来得更合时。

华裔青年不再象70年代时把教师这行业当着是高尚理想的终身职业,是否与今日社会对教师的形象与社会地位的锐减有关?或者是因为面对过度的社会与职业压力而导致教师这一行业失去了吸引年轻人的兴趣?仰或是因为没有保障,不容易进入师训班成为合格教师,致使年轻人不再喜欢担任临教?还有为何华小会长年累月面对师资问题而没有获得解决?这些问题值得华社华团,华基政党深入探讨,避免华小前景受到影响。
(刊登于《南洋商报》 28-7-2011  星期四 《言论版》)

从学府霸凌事件探讨预备班的效用

发生在甲洞国中预备班13岁女生被同学欺凌的过程,被上载到面子书后,已经引起了社会人士的巨大关注。对于层出不穷的学府暴力事件似乎日甚一日,是否会让人感到我们的教育制度需要给予检讨?校内的纪律管理应该给予加强?虽然教育部已经采取了必要的行动,事件也告一段落,可是事件也确实暴扬了一些事实,一些可能会让家长感到困扰,以及让人质疑预备班是否能达到预期效应的疑问。

副教育部长魏家祥就透露,由于众多教师去受训,这些预备班根本就没有教师进班管理控制。预备班的学生本来成绩就不理想,如果没有教师在场管理,任其自由“放生”,青少年好动的性格,次序如何能够受到控制?影响邻近班级上课情绪不说,班内不发生事情恐怕都难。这也相对的在说明校方根本不重视预备班存在的重要性,所以连派遣一位教师来苏武牧羊的管理都放弃,采取放生的纵容方式。如此一来,如何能够达到学习的目标?

教育部虽然已经明文规定不准学生携带手机到校,学生仍然阳奉阴违,明目张胆的携带手机,还把欺凌的过程拍摄下来,上载到面子书。为什么学生携带手机到校,校方可以若無睹?这些过失是要谁来承担?欺凌影片长3分多钟,还是经过剪辑者,说明了过程还相当的久。校内的其他教师、训导主任、副校长与校长完全可以充耳不闻,这又进一步说明了校方对预备班的态度。

预备班设立的目的是协助马来文程度不佳的学生加强并提高其语文能力,以便可以衔接以马来文为媒介语的课业。可是,如果没有教师进班,任学生在班内喧闹,除了不能让学生学习到什么,也将进一步让学校纪律败坏。学生在这样的情况“上课”,日后大概也只有越来越失去学习的兴趣,最后辍学到社会混,最终还可能为社会制造更多的社会问题。

预备班的设立,从正面看来是对于加强学生马来文能力掌握有积极的作用,可是从另一方面来看,也会损及学生的尊严,甚至让他们丧失了学习的兴趣,自我放弃了学习的念头,尤其在一些没有认真看待预备班的学校,任其自生自灭,采取放生的态度,本来学习能力都不强的学生,如何能够从预备班的课程中,加强并提高马来文掌握的能力?

因此,说预备班可以加强并提高学生掌握马来文的能力,让人感到怀疑。

以我的意见,预备班的制度应该给予取消,让所有的学生都进入初中一年级。与此同时,校方可采用领养的方式,分配每位教师领养一小组的学生,在这组学生中有学业成绩优秀者,也有能力较弱的学生。优秀生可以协助教师为程度弱的学生进行个别的督导辅助,然后再以奖励竞赛的方式,让各组相互竞争比试成绩的进步。相信以这种方式,会比把学生送进预备班,却没有教师进班,以放生的方式让这些学生自由放纵,来得更实在与积极。

是时候我们关注校内暴力文化的滋长,避免这种恶习蔓延到社会去,为安宁的社会制造更多的麻烦。

SPM历史科必须及格?

副揆兼教育部长丹斯里慕尤丁突然在巫统大会上宣布,从2013年起将历史科列入大马教育文凭考试(SPM)必须及格科,立即引起民间的强烈的反弹,认为这是政府给予师生带来种种的压力。显然的,副揆突如其来的这项宣布,事先并没有征求教育团体的意见,也说明了教育部门惯用的朝令暮改,以及其独行独断仓促行事的策略。教育界人士普遍認為,大馬教育文憑考試中歷史科的及格率向來偏低,虽然教育部长已经特别作出澄清,教育部不会把及格门槛定得太高,也没有强制规定考生要考取优等才算是及格,所谓的及格是指考生只要考取P8,就算过关。可是,在2013年后历史科被列為必須及格科後,难免会让家长与教师们担忧,考生会不会因为这一科而無法取得SPM文憑。

根据副揆的说法,目前历史科是通过地方研究教学,而从2014年起,在小学标准课程(KSSR)下就将成为必修科。KSSR是教育部將從2011年開始,在小學一年級推行的小學標準課程網要,据说是可以培養全面和能夠應對未來挑戰的學生。显然的,这大概又是KBSR(新课程纲要)的替代品。目前歷史科是所有中學生的必修科,而從2014年開始,歷史科也將成為小學的必修科。KSSR的实行,明显的也是在为小学UPSR考试,在顺俯民意保留下来,要在2016年开始推行的新小六評估替代考試制度新課程綱要铺路。

教育部長宣佈,歷史科與國文科並列SPM必須及格的科目,确实讓教育界人士驚訝不已,因為較早時完全沒有任何跡象顯示這項改變,也沒有聽聞過內部曾經討論這件事。教育界普遍認為,這項政策除了是加重考生負擔,也是太過於倉促進行。全國教專業職工會署理主席鄭明成就担心,因为歷年來SPM歷史科的及格率平均只有約60%,鄉區考生的及格率更低。這就意味着,如果情況沒有改善,整體而言,平均就马上将会有60%考生無法取得SPM文憑。全國國民型華文中學校長理事會主席吳文寶也對這項措施深感驚訝,他表示這與政府近來不以考試為本的理念出現矛盾。董總主席葉新田更認為,這項措施顯示教育部缺乏全盤考量,有關公共學校考試制度的措施朝令夕改,讓人失去信心。

教育部的这项新政策,让我想起当年我在还在服务教育界的情景。众所周知,要成为公务员,马来文必须及格,于是在学校里,要申请师训班的临教、在假期师训班的学员、为了确实职位或申请加入新制度的教师,都一窝蜂去考马来文。这个时候,校内的情况是如何?教师们个个在考试压力下,废寝忘食,每天都浸泡在准备考试的状态下。考试成绩公布了,当然是有人欢喜有人忧,而且是绝大多数的人都要颓丧多天,再重新开始读书,重新过着肩负考试重担忧心忡忡的日子。在这样的环境下,如何可以把教学工作做得彻底做得好?

在工作压力再加上考试压力的重重包围下,教育部再来一条条文,规定马来文不是仅要及格而已,而是要考到优等的鉴定资格条件!马来文要考及格对于一些有年纪,以及华校高中毕业,或是从来没有读过马文的教师来说,已经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要考到优等就比登天还要难了。于是就有人就不幸终身成为临教,完全享受不到合格教师退休时的待遇。增加了设定马来文要优等的条件后还不够,接着下来又再加进去的条件就是口试要及格,然后再进一步增设必须与书写考试优等的文凭同一张文凭的条文。这意味着考到优等文凭也不用高兴,因为那张文凭也必须有口试及格,而怪就怪在每次书写考到优等的时候,口试就不及格,于是老师们不得不年复一年,每年都报名考试,苦不堪言。当年在考场遇到同道,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明年老地方再见”,其中包含的苦涩,也只有当事人深谙其滋味。

历史科成为必考科,有人担忧其中或许有隐藏的议程,也有人会认为可能会有政治意味在其中,可我担心的是,进入师训班门槛已经够高,要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已经不简单,把历史科在定为必考科,谁也无法保证以后会不会延伸到录取师训班学员,以及鉴定教师资格的条件?而且这个仓促的决定,是不是能够更快速解决目前华小面更需要解决的师资荒问题吗?就不知道是加高鉴定考试的门槛重要,还是及时解决面对的窘境重要?在最基本的师资问题没有彻底解决之前,怎样好的教育理论应该也没有办法有效去实行吧。

教育部在制定一项政策时,是否应该预先召集教育专家学者、教育官员、督学、校长与教师、教育专业团体、民间教育团体,甚至民间文教团体来深入讨论,从教育的角度来探讨、研究与议论,然后在符合教育的实际需求再做出决定?如此一来,不单是俯顺民意,也符合民情。

無厘頭分配的奖学金

最近,公共服務局分配奖学金的事件,竟然掀起了千层波澜,引起了哗然。从副教育部長魏家祥的抨擊 “無厘頭”,到被揭发胡乱分配的乱象,以及副首相兼教长的慕尤丁才在月初才刚宣布, SPM 8 A+ 学生,可获公共服務局海外奖学金,结果是阳顺阴违,连带副首相也对公共服務局这次的奖学金分配方式感到惊讶后,就让人感觉到公共服務局是否有存在小拿破仑的作风。

让人感到惊讶的是,在分配奖学金时,居然有学生被分配到不存在的科目。一位考获8A+2A佳績的学生申請海外醫科系不獲批准,公共服務局反獻議優秀生入讀本地師範大學一個根本不存在的科學文憑課程。这种分配法,简直是荒唐到极点。除此之外,很多学生申诉,多项申请的结果是應該得到的沒有得到,不應該得到的卻得到,而且是科系及獎學金亂配,同时因为獎學金延遲公佈日期,巧遇週末,考生竟然求助無門。更加不可思议的是学生只是可以回复要与不要,不能上诉。公共服務局是一个专业的政府部门,竟然会导致如此的乱象,到底是何故?让人感到讶异,也让人深思。

这种乱象肯定会导致很多学业优良,有心要为国家效劳的青年感到愤愤不平,非常伤心失望,而且很肯定的这就是我国人才外流的最主要的原因。学业优良的学子,那怕会没有出路?相信邻国如新加坡,以及许多的国家早就已经在虎视眈眈,想要把这些人才罗致为他们的国家效劳的人才。而就在我国政府正通过首相的“一个马来西亚”理念,紧锣密鼓地朝向实现2020年宏愿,成为高收入国民的先进国迈进的这一刻,人才的流失,意味着国家将失去许多有才华的人才,必定会严重影响到我国的发展与竞争的能力与表现,拖缓政府实现先进国的意愿。也就因为如此,为了遏制人才外流,首相才会在提呈第十大马计划时,特别成立人才机构来吸引“海归派”,来吸引人才的回归。

首相的用心良苦,要留住人才,要吸引人才回流,现在会不会因为公共服務局的这次乱象而受到影响,这就不禁就要让人担心了。这个乱象当然也会让人感到我国公务机构中是否普遍都存在的小拿破仑的作风,小则影响到民生,大则会否影响到外资的却步,进而影响到我国的经济进展?这虽然是杞人忧天,也不是不会发生的事。这类的事件也幸亏在这个时代发生,才受到关注,且有望纠正;过去层出不穷的发生,不是投诉无门,就是投诉了没有人处理。我国独立了半个世纪,这种古怪现象仍然存在,未免让人感到惊讶了。这次的事件能够获得关注与处理,到底是首相的“一个马来西亚”政策奏效,或是308政治海啸的效益,就要看个人的诠释了。不过,不论是何种效应,能够完善的落幕,喜剧的收场自然是最好的结果,倒是公共服務局为什么会出这一个乱象,是应该给予追根究底,看看是人为的疏失,还是阳奉阴违的小拿破仑主义在作祟,才能一劳永逸来避免日后再度发生,不但可以避免所引起普遍的不满与失望,也為國家留住人才,培育建國人才

重视我国人才外流的严重性

首相署部长诺莫哈末在布城主持颁发公共私人合作局卓越服务奖仪式后说,马来西亚总共有70万名人才外流,这是一个相当庞大的数目,尤其当我们看到副外交部长在国会回答提问时所披露,自20083月至20098月,共有304,358国人移民,2007年时则有139,696国人移民时,不禁会让人对于人才外流的严重性感到担忧,也同时对于大量人力资源外流的原因感到困惑。

我国政府正通过首相的“一个马来西亚”理念,紧锣密鼓地朝向实现2020年宏愿,成为高收入国民的先进国迈进。因此,在这一时刻,流失人才,意味着国家将失去许多拥有财富、社会资本、才华、技术和经验的人才,人力资源与财力的大量流失,自然会严重影响到我国的发展与竞争的能力与表现,拖缓政府实现先进国的意愿。这也即为什么首相会在提呈第十大马计划时,声称会在未来的五年内,成立人才机构来吸引“海归派”,同时会研拟一个大蓝图鉴定各领域所需的人才。所谓的“海归派”,就是泛指有国外学习和工作经验的留学归国人员。

预计政府只要能吸引25%的人才回流,就能协助我国的经济跨进一大步。所以诺莫哈末表示,政府成立人才机构的目的,是希望能够吸引至少25%20万名在外国工作的马国专才回国服务,为国家迈向2020年高收入国的目标作出贡献。与此同时,他也提到私人投资方面。他说,在第10马来西亚计划下,私人领域的投资额必须每年取得12.8%1150亿令吉的增长,才有望协助我国成为高收入国。而我国目前每年吸引的私人领域投资是650亿令吉,因此,在推动私人领域投资以带动国家经济成长方面,还需要加倍的努力。所以,政府才会计划要在未来的5年内要透过“人才机构”延揽人才的回流。

我国人才外流显然让最靠近我国的新加坡无端端得到许多的人才,协助把该国打造成为一个闻名于世的先进国。许多新加坡优秀的国会议员、政府官员和部长,都是来自我国的移民。例如李美花,原是我国国民,因为进不了马来亚大学工程系而去了南洋理工大学念工程系,现在当了新加坡国会议员。另外一位新加坡国会议员伍碧虹,原本是槟城人,早年曾在槟城受教育,后来在新加坡《海峡时报》担任记者,现在也成为邻国的国会议员。而现任的新加坡卫生部长许文远更是槟城钟灵中学的毕业生,他凭新加坡政府颁发的哥伦坡计划奖学金到澳洲深造,毕业后就留在新加坡,现在贵为该国部长。除此之外,从网络噗浪(Plurk) 创办人云惟彬到创作女歌手戴佩妮,从为英国王室成员设计鞋子的周仰杰到率先研发随身碟(pendrive)的潘健成,从香港缴税最高的基金经理谢清海到国际著名的导演蔡明亮,国际影星杨紫琼、李心洁,歌星梁静茹、曹格、品冠、阿牛等人,都是具有多元文化优势的我国精英,却只能在异乡大放异彩,为国争光

马来西亚人力资源部前部长冯镇安说,外国一流世界的政策及大环境、平等的发展机会、开明的就业体系与报酬、均等的受教育机会等因素,是造成人才外流的原因。与此推论,如果根据他这个说法,我国是缺乏有利挽留人才外流的条件,致使外流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其实,移民是人类很普遍现象,但造成大量向外移民的现象,就不得不给予关注与研究了。
人类都喜欢安逸生活,如果不是有某种推进因素所促使的,相信很多人都不会舍得离开自己的家园到异乡去打拼。而我个人深信,外流的主因应该不会是受到他国的吸引,而是怀才不遇以及遭受刁难的种种因素所造成。内子的四舅毕业于台大牙医系,受号召回国在政府医院服务时,被告知必须考获马来文才能加薪,我不知道现在这种无厘头的条规还存在吗?可是,明显的是,这类的条例显然让有意回流的人才却步,也会使外流的情况恶化,而让吸引人才回流的计划受到严重的阻挠,导致我国面对人才继续外流、人力资源继续短缺,也破坏了我国取得国家发展及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潜能

前任律师公会主席杨映波律师就曾经指出,我国才外流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政府没有依照绩效制(Meritocracy),依照能力和专业决定一个人的待遇和地位,这尤其体现在一些政府部门内,导致人们不愿留在我国他认为,一个国家制度,如果不注重人才,人才就会外流。这是因为人一定会向往一个比较安宁、公平、民主、自由的国家去生活。如果我国继续大量引进外籍劳工取代本地员工,就会导致本国员工失业和让许多拥有专业知识的人才外流国外杨映波表示,只要我国可以解决社会上的不公,沿用绩效制,提供比较安宁和民主的社会,就可以保住我国的人才。相信这也是很多人都同意的见解。

当政府推出转型计划,新经济模式,第10大马计划而期望把我国提升成为高收入国之际,我们不能因人才流失及其他国内外各种因素而有可能会落在其他国家背后,造成高收入国目标成为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前槟州行政议员,兼华堂《20年行动方略》经济组主任杜干焕博士认为人民对国家种族政策感失望而提议的几个意见就值得我们去参考。他提的意见有:破除以种族为基本考量的政策,用以需求为基本考量的政策取而代之。在招聘和分配资源时,尤其在公共领域里,要以卓越成绩为基本准则。必须建立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以激发创造力。 必须在各大部门内,如司法、反贪和官僚机构内进行重大改革。 应该委任目前在国外工作的马来西亚籍专家担任国立科学和技术组织的高级职员。 应慷慨颁发永久居民权,甚至公民权给马来西亚公民的外籍配偶。移民局也必须迅速批准雇主为聘请外籍专业人士所提交的工作准证申请。公共服务部门(PSD)必须在公共领域内为所有公共服务部门奖学金得主寻找适当的职位。

我们当然希望可以留住人才,为祖国建国过程贡献一份力量。

不谙华语的教师

柔佛州东甲启明二小廖九校长出席该校家协会员大会时,呼吁教育部来年不要再派不谙华语的教师到该校服务,因为家长们都希望有谙华语的教师来教导他们的子女。廖校长更点出,根据他的了解,这些不谙华语的马来文或英文教师,都是国小过剩的教师。

廖校长的这番话也间接间道出了华小几十年来师资荒的征结点。教育部每年都在调查各校师资的状况,以便每年进行统计来年各校所需要的教师人数,也让各师训学院策划要招收的学员人数。据说,有一些官员有意无意间将华校所缺乏的教师人数笼统地合在一起计算,结果师训学院在招收受训学员就以马来文与英文教师为要。其效果自然就如廖校长所说,训练了大批的马来文或英文教师,就成了国小过剩的教师,必须外派到华小与淡小。

诚如廖校长所言,教育部派来的教师,校长也只能够接受,没有权力拒绝,校长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将问题带到校长联谊会与校长职工会去,希望可以通过内部协商来解决问题。

我们就以廖校长突然一校共来了6个不谙华语的教师来看。这些教师的工作分配,要如何进行才可以让校内的教师与校外的家长觉得公平与妥当,可以让校内的教学工作顺利展开?以教育局的规定,马来文最好是由马来教师来教导,可是从多年的经验看来,要学生能够吸收,要成绩能够好,马来文确实是要谙华语的教师来教导。这也即是为什么董家教要争取一年级的学生,必须由谙华语的教师来教导马来文的原因。

不谙华语的教师要在华校教导马来文课,一般上一位教师每周上课的节数是30节。以这个工作量,如果所教导的科目全部都是语文科,那是非常的繁重的工作。不要说休息的时间大量减少,那些排山倒海的课业,每一种都需要很仔细的批改,也会压得有责任的老师喘不过气来。教师肩负如此繁重的工作量,如何可以完善地执行工作,教出好成绩?

以华小一年级学生每周上10节马来文,二与三年级各上9节,四到六年级则上6节课来平均分配,教师约须负责每班级7.5节马来文课。以这样的计算法,如果纯粹教导马来文,每个马来文老师须教导4班的马来文,6个教师就是最少要24班,而以低年级要比较多节看来,可能就需要24 – 28班,才可以让6个马来文教师分配到完整的节数。以启明二小的规模看来,大概也只是开20多班,如果全部分配给这些不谙华语的教师教导,那一年级的学生要怎样才能够分配给谙华语的教师来教导呢?

倘若分配一些技能科目诸如体育音乐课让这些不谙华语教师来上,校方会不会需要面对家长与董家教的问责,会不会让人感觉到有变相的变质?幸亏廖校长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行政人员,他将其中一位不谙华语的教师安排教导马来学生回教课程,另一位则教导辅导课程,其他四位则教导精英班的学生。这样一来,才能够容纳了突然多出来的多个不谙华语的教师。

教育局将多余过剩不谙华语的教师分配到华校,如果不是包含在分配额内的多余教师数目,就可以减轻教师的负担,让教师们可以更专注的工作,也会有多余的休息时间,相信会大受校方的欢迎。倘若只是为了分配过剩教师的工作而占据了华小教师分配额,相信对于缓和师资荒完全没有帮助,反而会因为占据了本来还可以聘请临教的份额,影响到校内教学工作的展开。

神庙社团内部的管理

柔佛州社团注册局频频到访柔佛州各角落,检查神庙与社团的内部管理。柔佛州社团注册局行动组的这项举动,显然含有督促与监督的意义。对于一些内部行政完整,按据章程规定举行会员大会,每三个月举行一次理事会议,保管完整文件的社团与神庙,检查是一项善意的关怀。然而,对一些完全没有活动,死气沉沉,又没有呈报年报的组织,突击检查恐怕就会是一个取缔的行动了。

柔佛州社团注册局主任林日娥就透露:今年内柔佛州共有793个组织的注册被吊销,820项申请被驳回。她也透露,今年该局在1966年社团法令第63条文下,该局共发出了203份检查的通知,且5个组织因遭投诉而受调查。该局也可以在社团法令第64条文下,在没有发出检查通知书的情况下,展开突击检查行动。

由于接获许多神庙的询问,有关神庙与社团组织内部的管理情况,于是我将注册局关注并会检查的一些基本管理工作整理列出,希望能有抛砖引玉的效用。

一个组织的内部管理基本上有几项:文件保管、财务管理与活动策划与管理。在文件管理方面,注册局关注与会检查的项目是:注册证、章程、信徒会员入会表格、信徒会员名册、会员大会记录、理事会议记录。每个组织都应该在每年的三月结束前召开会员大会,除非章程有另外规定;而每三个月要召开至少一次的理事会议。至于活动记录与来往书信等,就比较次要。

让注册局比较关注的是财务的管理。财政除了要保管完整的账簿之外,也要小心的处理收到的钱财,不管数目多或少,一定要发出收据;不管支出多或少,一定要有收据证明,而数目庞大的支出,必须符合章程的规定,超额的支出必须由会员大会预先通过。财政能够保留在手头上的现款,不能够超过章程所规定者,超过的数目必须存进以组织名称开设的银行户口。银行户口应该由主席、财政与秘书三人最少两人连署才可以发出支票。

许多神庙组织的财政来源都靠香火捐献,或是每年主办的酬神宴会,以及信徒的捐款。这些款项往往都足够维持该组织的开销,致使许多神庙都忽略了年捐或月捐的鸠收,这也是注册相当关心的项目。以现在的情况,注册局是允许神庙组织不收会员捐而改以不定期不定数目的捐献金,唯必须预先在章程中列明。倘若章程规定要收月捐或年捐,则财政账目中一定要有此项目。

一些神庙会让置于庙内香火箱所收到的献金归于庙祝或管理人。实际上,除非预先得到会员大会的批准,不然这种方式是不合法的。除此之外,一切的开销诸如酬神宴也应该有详细的记录,并由查帐查核并署名。

一所神庙不论是大或小都应该注册成为合法的组织。超过7个人的活动如果没有注册就会因为非法而遭取缔。注册的神庙可以光明正大的举办酬神活动,且还可能得到国州议员或是政府部门的协助,申请拨款或其他硬体的设备。注册后的神庙因为有了理事会,在管理上自然比较透明也合法化,这对于取缔神棍骗财骗色,也有积极的效用。

(刊登于《南洋商报》19-7-2011星期二《言论版》)

教师节的礼物

今年(2011年)的教师节的前夕,说政府为了奖励教师,可能会为全国的教育工作者加薪的消息,甚嚣尘上,让教师们雀跃万分,个个引颈企踵等待好消息的宣布。

果然,首相拿督斯里納吉通過預先錄製的短片,在古晉舉行的全國教師節慶典上宣佈:明年1月開始,政府大幅度調高教師的薪金及福利,並推介新的教師升級制。

这项宣布,让没有大学文凭的小学教师大失所望,因为在小學方面,只有小學校長的薪金制,提升至DGA34,也只让99位校长受惠而已。

薪金是要调高了,不过却是通过升级来颁给。新升級制度分為4個組別,即普通教師、資深教師、卓越教師及學者教師。隨著4個組別的分類,教師可以優越表現,作為升級的評估。然而,能够在这次加薪声中受惠的,只有是級別獲擢升的中學校長,加薪幅度介于2,500令吉至3,300令吉,果然是大擢升,只不过受惠者绝大部分是中学校长与教师。

根據首相的宣布,具有大學資格,且服務年限達25年的教師,退休時將可享有DG54級的薪金級別,在調整之前則是DG48級,而所有國民和國民型中學的校長薪金級別,自動提升至DG52級,算一算共有1228名校長在這項調整下受惠。副校長的薪金級別則提升至DG48級別,涉及人數則是6585人。C級的教師人數也將從現有的36人,增加一倍至72人。这些获得加薪的教师,明显的绝大部分为中学教师。也是教育部长的副首相慕尤丁說,政府為全國教師捎來的这个好消息,並不是全國大選的糖果,反而是要讓教師獲得公平的待遇。

虽然副首相说是公平的待遇,教師組織却认为新制度与獎掖並未能够照顧到廣大教師的需求,因此促請政府檢討首相所宣佈的教師調薪制度。全国教師專業職工會、大馬校長聯合理事會和大馬半島教訓學院畢業生協會,都對新制度与獎掖表達不滿,同时認為並未全面照顧所有教師的福利。

教师组织其实在较早的时候,就已经向副首相兼教育部長丹斯里慕尤丁提呈的6項訴求,包括提高微型學校校長級別的要求,可是未獲得正視,因此让彼等感到失望。这些教师团体认为,教育部未同意讓所有绝大部分来自小学拥有教育文憑(PPPLD)的教師,獲得DG40級別;也未同意擴大讓所有校長、州和縣教育局官員獲得DGA38級別,让他们感到失望。教專主席哈欣阿南就說,儘管已多次提出要求,但中小學教師還是未獲獎掖。而大馬半島教訓學院畢業生協會主席惹米拉也說,其实該會希望政府關注國內16萬名,持有教育文憑教師的福利。

校長職工會總會長彭忠良也认为首相在全國教師節的宣佈的新措施,對小学校長和副校長並沒有甚麼明顯的鼓勵和獎勵而感到失望,尤其是教育部沒有著手改善微型小學校長和副校長的福利。他说,基本上,这项宣布只照顧到擁有大學資格的教師,卻忽略了70%沒有大學資格的小學教師對國家教育作出的貢獻,該會對此感到失望和遺憾。

彭校长的意见确实是一针见血,我国的教育体系由超过七成的小学教师组成,只让拥有大学文凭的教师与校长获益,而让占多数的小学校长与教师失望,显然的,这已经有违也是教育部长的副首相慕尤丁的要讓教師獲得公平的待遇的说法,让人会有南轅北轍的诠释。显然的,今年政府送的教师节礼物,确实会让人感到有人欢喜有人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