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June 30, 2012

教师须拥有大学资格


教育部决定从2020年开始,规定新教师必须拥有大学资格。在教育普遍化,教育制度趋向素质化,把教师的基本资格提升到大学资格是适时宜,也是应当的。

在一些先进国,教导幼儿教育的老师很多不但拥有专业资格,甚至拥有硕博士学位。

另一方面,教师从事教育,也确实应该不断充实自己,提升自己,才可应付一日千里现代社会的进步与需求。

全国教师专业职工总会就表示,这项建议将有助于确保真正具有素质的教师在教育领域里服务。而我国又经常标榜要将教育提升到世界级水准,提升教师素质确实符合政府的要求。

我国向来就是文凭至上的国家,什么资格都要以文凭为主,把教师资格提升到大学资格也是理所当然的。这样不但让教育趋向专业化,也提升教师素质。

虽然如此,诚如全国家长与教师协会协商理事会的主席所说,我们也不应该忽略教师的态度与专业精神。换句话说,大学资格固然重要,教师的素质、服务态度与专业精神也同样重要。

教师进修人数将剧增
为了鼓励没有大学资格的教师修读大学课程,政府已同意让这些未具大学资格教师,可以将每服务满3年的年资,化为一年经验,最多可累计3年。

另一方面,教育部也提供非大学资格教师申请进修师训大学课程,并把年龄限制从46岁延长到47岁。

如此很多教师都因为符合资格而纷纷申请参与这项培训非大学资格考取大学资格的课程,进修4年。可以预料的是,很多学校会有很多教师参与进修大学的课程。

教师课程应假期举行
教师受鼓励提升学术资格是适宜的,但安排在职教师参与课程与会议时,就要有妥善安排,最好能在假期进行,避免进一步恶化华小师资荒,影响学校操作。

教育局最让人头疼的举动是经常召开校长会议,召集教师参与在职课程。这些会议与课程往往都被安排在上课时间内举行,年底长假及年中假期反而很少会议与课程,至于原因就不得而知了。

一些微型学校遇到这种问题就头大。我看过一所只有一位校长、两位教师,本来就缺乏教师的微型学校,突然在同一天内,校长要去开会,两个教师被召集参与在职课程,如此一来,这所学校要如何运作?难道让学校关门,把学生放回家去?

当然,很明显的是资缺乏所导致,教育局当然不会将全部教职员都调去参与会议及课程,可是他们忽视了长久存在的师资荒问题还没有解决。

所以回到根本,师资缺乏还是提升教师素质,提升学校学术程度最迫切需要解决,以及先决的问题。


(刊登于30-6-2012星期六《南洋商报》《言论版》《教育视窗》栏)

Monday, June 25, 2012

霸级市场对民生的影响


一家霸级市场即将进军我居住的小笨珍市场,笨珍县议会还煞有其事,特地召开了居民听证会,引起了一阵的哗然,尤其是传统商贩,个个更是忧心忡忡,怕会影响到生意额,有些更担心会无法抵挡来势汹汹的霸级市场而面对倒闭的可能性。虽然如此,到了听证会举行时却又寥寥无几个人出席。笨珍县居民人口大约只有16万人左右,小笨珍市区大概也只有32千人左右,市区内却即将拥有2家霸级市场,2家超级市场,离市区不远的北干那那,不久之前也新开张了一家霸级市场,再加上文律也有一家超级市场,感觉上似乎拥挤了一点,市场似乎没有那么庞大。

然而,对于消费者的普罗大众来说,霸级市场的到来,除了提供舒适的购物地点,比较齐全且比较廉宜的商品,他们更希望这些超级市场之间的竞争,能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更廉宜的货品。笨珍地方不大,没有什么好去处,霸级市场与超级市场明显地也可以提供一个凉爽又舒适,可以打发时间的消闲处,这总比让无所事事者经常到邻国的赌场博运气,或从事不健康或不良活动来消闲来得更健康有益。而根据最新的调查显示,我国人民在东南亚地区里,是对物品价格最敏感的购物者,比其他国家的购物者更希望能够货比三家,以便获得物有所值的交易。与此同时,资料也显示,我国的购物者更是亚太区最容易受到零售促销活动的购物者,换句话说,都是相当精明的消费者。现在,难得有霸级市场能够不计较市场的微小,肯到笨珍这么小的市场来开业,对本地的市井小民来说,不啻是一项好事,自然大家都会欢迎。

根据尼尔森(Nielsen)公布最新的《2010年度购物者趋势调查》(2010 Shopper Trends Survey)显示,我国的霸级市场与超级市场的购物者,确实是亚太区最容易受到零售促销活动的购物者,且其百分率还高达86%,并且另有高达65%以上的购物者经常在积极的寻找促销商品。调查报告结果也显示,我国的购物者中有13%的霸级市场与超级市场购物者对于商品价格非常敏感,55%的购物者更掌握了大部分日常采购商品的价格。这对于目前我国正处于通货膨胀的环境下,购物者当然是比较会采用比较谨慎的态度来进行采购必需品,因此对于价格自然会更加的敏感,消费也比较精明。霸级市场与超级市场都会把商品清楚地标价,提供了购物者货比三家的机会,这就是为什么会有37%的消费者喜欢到霸级市场去消费,33%的消费者喜欢到超级市场去购物,当然还有相当大的百分比则喜欢到传统的贩商处交关,所以传统的贩商也不需要太过紧张,以为是世界末日的到来,反之,是应该以创新的方式、优质的服务、亲切的态度,以及薄利多销的行销方法来应对,自然会把老顾客都留住。

霸级市场与超级市场肯定会影响民生,而且绝对会影响到占了绝大多数普罗大众的消费者,同时肩负着影响经济效应的责任,倘若霸级市场与超级市场能够提供优惠的货价,或多或少都会协助遏制通货膨胀的连锁反应,能够为市井小民带来更大的利益,让他们学习到更精明的消费方式,而这些大企业又不嫌弃市场的小,甘冒亏本的风险,肯到来小地方开业,为什么我们不欢迎他们呢?照顾广大市井小民的消费总比少数贩商的利益会更重要吧?

(被改题目为《精明消费与薄利多销》同时被删短登于22-6-2012星期五《星洲日报》言路版。)

阿谀中的擦鞋


听到一段有趣的鬼话:一个专爱拍马屁的人下到了地 狱,阎王依法治罪,判他下油锅。这个人 两眼骨碌碌的一转,马上一跪,对阎王说:阎王老爷,不是我爱拍马屁,而是那些人都喜欢让我吹捧奉承;如果人人像您一样铁面无私,执法如山,不喜欢人家奉 承,我怎样拍马屁也没有用啊!阎王听了很舒服,马上送他回人间。

恭维讨好与阿谀奉承的话,虽会让人分辨不了正邪真假,会让人自以为是,会使人骄傲放纵,却是最令人舒服,最中听的话。听着谀媚的奉承,如沐春风,傲睨得志,洋洋得意,如醉如痴,娱心悦目。

所谓:千穿万穿,马屁不穿。自古以来,阿谀文化在灿烂的大中华文化中发扬光大,历史久远,纷繁芜杂,阿谀高手如云,环观四周,奴颜婢膝,把奉承文化演绎得丝丝入扣,天花乱坠的,比比皆是。

会拍会送提拔重用
若 问为何阿谀的马屁文化可以如此盛行,能够经久不衰,而且还发扬光大,那恐怕是因为拍马屁的人 本身的修养、贪婪的心理、贪污腐败的心态、社会的风气、适者生存随波逐流的趋势、自保与习惯的使然,再加上现实社会的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领袖大行其道, 犯颜直陈者倒霉,曲意逢迎者走红,“不拍不送,原地不动;会拍会送,提拔重用”的潜规则在作祟了。
拍马屁奉承虽恶劣,但还不及擦鞋的恶心。

古时候把拍马屁叫“溜须”,这是出自一个叫丁谓的官员,为宰相寇准毕恭毕敬抹去胡须上的食物残渣的典故而得。在那个时候,擦抹胡须是很个人的事,没有人会要人代劳,丁谓的做法,摆明是捧大脚。

皮厚如墙心黑如炭
这与现代人说的擦鞋一样,除非你是擦鞋童,不然看到上司鞋上有污渍,绝对没有人会马上跪下来帮他擦鞋。能够当众擦鞋者,应该是熟背《厚黑学》而得到始祖李宗吾的真传,深知脸皮要厚如城墙,心要黑如煤炭,才能成为英雄豪杰的厚黑者。

多少年来,多少人被文天祥动人心弦,感人肺腑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感动得慷慨激昂、悲愤填膺,我也曾经读了美国诗人歌手金·莫里生的“宁愿站着生,不愿跪着活”而感动得流下眼泪,却在看到阿谀中的擦鞋而不得不把对某人的尊敬收回。

(刊登于25-6-2012星期一《南洋商报》《言论版》)

Sunday, June 17, 2012

逞强里的示弱


我在70年代时候曾经热衷于政治活动,在参加一些活动时,听过一些前辈级的党员说,在 50年代,甚至更早时,政治活动经常是伴随着暴力的冲突。根据资料所得,早年我国的政治气氛是两个阵营的角力,一边是属于比较劳动阶级的左倾思想的积极分 子,另一边是倾向执政属于右倾思想的拥护者。

早年的政治活动偏向群众大会,那个时候能够滔滔不绝,能言善辩的演说者比比皆是,每次大选来到的时候,傍晚最佳的节目就是到一些街头巷尾聆听群众大会。而精彩的演说往往就是征服人心,赢得选票的最佳工具。

社会文明不应有暴力
或者是因为早年教育的不普遍,或是众多参与政治活动者属于劳动阶级比较冲动的老百姓,许多时候就会因一点小事而发生一些不愉快的暴力事件。随着局势的变动群众大会的文化也就被有关当局完全禁止。被禁止的原因相信与暴力文化有关。

而相信以今天文明的普遍化,人们的教育程度也大幅度提升,生活也越来越优异,生活素质与条件也 逐渐提升,社会是越来越进步,越来越趋向文明,暴力事件是不应该再有存在的理由。更何况,现在资讯发达,科技进步,要记录任何事件的发生,要将之传播到世 界上任何一个角落只是弹指之间。而与此同时,现在家家户户都安装了电视,精彩的电视节目不断的播发,纵然群众大会就算还有,应该不会象50年代那么样的热 闹,那么的受欢迎,今天取而代之的是小型的政治座谈会与讲演会,会更吸引群众。

公平竞争拒肮脏手段
虽然时代不同,社会在进步。教育的普遍化与提升,却取代不了仍然存在的政治暴力事件。翻开报 章,打开电脑视讯,政治讲座频频发生流血事件,类似流氓行为的政治暴力事件层出不穷,随便摘录就有首相在英国伦敦演讲被闹场、4·28集会多人受伤流血、 多名政治人物出席讲座会时受阻或被骚扰。这些政治暴力事件,在今天文明社会看来,是不应该发生的行为,也与民主背道而驰。

在民主制度下,公平合理的竞争,通过正确的民主管道,推崇高尚政治道德文化,同时拒绝卑鄙肮脏 违法与违规的暴力行为,以合理、讲道理、合乎真理、推荐正理、说明义理且有理性与理智,摆事实讲道理的行动才是征服人心,让群众口服心服,心甘情愿的把支 持的选票投向心仪政党的行为。一些狂热分子会付诸暴力,能够解释的就是为了逞强,同时也是怕输的心理在作祟。

暴力行为必不受支持
一个人会失去理智的原因往往是因为恼羞成怒,或者是怕输、不甘愿输、明知是输、知道已经是输, 以及不甘示弱的心理,才会以这种流氓似的暴力行动,来尽量阻止敌对一方的活动。所以,逞强的暴力行为肯定不会为彼等所属的政党加分,反而会因而失去更多的 支持,同时让人看清楚事件的真面目,另一方面,也清楚暴露了本身弱点,等于是在向敌对阵营示弱。

暴力事件是一个会让我们感到羞耻的事件,尤其是传播到国外去,会让人产生非常负面的印象,所以,绝对不能让这种恶行蔓延到第13届全国大选,有关当局是应该及时制止有关的政治暴力事件再次发生,让我国能够真正成为一个外国都羡慕称赞的民主国家。

(刊登于17-6-2012星期日《南洋商报》《言论版》)

Sunday, June 10, 2012

语言的腐败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沟通方式,是反映人类高度演进的心智能力,同时是人类在社会文化层次方面反映出的文明与进步,简单来说,语言是人类交流与沟通的工具,也是决定人类内心的思维,包含了生活价值观与道德的判断,可以真诚地反映个人的修养、内心的思想、心态与态度,以及言行举止表现的工具。

北京大学的张维迎教授在一个讲演会中就提到,今天的社会须面对着诸多的腐败,而且腐败的项目五花八门:政治腐败、官员腐败、贪污腐败、学术腐败等等,但一项最严重的腐败是语言的腐败。何谓语言腐败?根据这位北京大学的教授说,语言腐败是泛指人们出于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的目的,而随意改变词汇的含义,甚至赋予与原来意思完全不同含义,忽悠民众,操纵人心,或冠恶行以美名,或冠善行以恶名。什么是忽悠?忽悠是中国北方一带的俗语,在东北尤其流行。忽悠就是利用语言,巧设陷阱引人上钩,叫人上当,让人希望落空。所以,腐败的语言也是道德底线的沦落,因为道德的底线是诚实,缺乏了诚实与诚恳,就没有了道德底线。

语言腐败未必一定是粗俗,但粗俗肯定是语言腐败的一种,而如果粗俗的语言是出自领袖的口中,那就会让人感觉到领袖的无礼、蛮横、粗野、缺乏修养。世界上多的是专横无理与独裁的领袖,但口出粗俗的领袖却绝无仅有。多的是口出铿锵,掷地有声,能够言出而成为楷模,甚至其讲话被广泛流传成为语录与座右铭的领袖。能成为领袖自然是公众推崇,有值得追随成为模范的公共人人物,于是其言行与举止自然也是大众关注并模仿与追崇的对象。语言是向外展露个人魅力、思想、心态与道德的工具,一个领袖会让人心服口服,很多时候是其思想与哲理、言行与举止,理想与行动让人折服,而这一切往往就会通过语言来表达。要别人口服不会很难,要大众心服却不容易,要群众心服口服,那更是有如登天之难,而收服人心的最佳工具,就是通过语言表达的个人的魅力与思想中心。满口粗俗者,就只会让自己的形象大打折扣,套一句通俗的话:千金难买一尊敬,粗俗难赢人尊重,我想,这应该概括了一切。

我国理科大学讲师兼高级研究员莫哈末沙列说,他发现大马人只注重经济发展,完全没有本身的语言与精神实质。他甚至说,我国人民更被评为世界上第而粗俗的国民。我想,如果每个人都把利放在中间,我们如何能够协助首相实现2020年我国成为先进国,塑造一个幽雅社会,落实一个马来西亚的理念?相信,这或者可能是因为我们没有考虑过后果,喜欢而且习惯上都用粗俗的语言来沟通的结果吧。


(刊登于11-6-2012星期一《南洋商报》《言论版》)

Friday, June 8, 2012

5岁入学的利与弊

教育部准备在2015年时,把孩童入学的年龄提前到5岁。教育部说,调低儿童入学年龄,旨在提高孩子们成功的机会,至于什么样的成功机会,机会又在那些方面,教育部就没有具体的说明,只知道5岁入学的建议,是在2011年到2020年的教育部中期策略计划中,要政府在2015年就实施5岁入学的政策。而有关的策略计划只是指出,儿童提早入学,是有助于栽培有素质的人力资源。教育部秘书长也不断在强调说,调低入学是为了确保孩子们日后拥有更大的成就,但也没有具体与详细的说明。是不是因为很多先进国以及本区域的许多国家都纷纷把入学年龄提前,我国为了附会与顺应潮流,才订定此政策,就不得而知。

根据联合国教育、科学与文化组织的资料,大部分的国家都已经采取6岁入学的政策,当然也有29个国家占14%的比率是应用5岁入学的策略,而我国采用的7岁入学政策只占了23%,算是少数中的多数。然而,如果与先进国家或者与本区域多个国家比较,这些国家都已经采取5岁入学的政策,我国确实是被抛在后头。因此,看这个局势,调低入学年龄应该是一项可以实行,而且势在必行的政策。

然而,关心教育课题者都会知道,小学教育与学前教育是截然不同的教育体系,虽然两者都强调通过游戏来学习,小学教育显然比较正统且属于比较学术性,不象学前教育是为进入小学教育的准备而设。教育部显然也知晓这点,小学一年级的课程,教师是被训令在开学时的前几个月,只能让学生适应环境,不然过分强调课程的教导。话虽如此,今天的教育制度,家长与校方的怕输心理,很多时候,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一入学就必须学习写字识字。过早的接触到正统的学术学习,恐怕就会握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很快就对读书感到厌倦。

要将入学年龄提前到5岁,也意味着每一年入学的儿童,会从50万名急速增加一倍到100万人,这也等于政府必须预先解决课室、设备与师资的问题。其中,最让人关注的就是师资的问题。师资的问题,早已经是闹得沸沸扬扬,数十年来,华小的师资荒还不能解决,虽然副教育部长一直想方设法要解决,也开出了2016年将会解决师资荒的问题,然而,在师资荒没有真正完全妥善解决之前,入学年龄提早到5岁的政策又再被实行,恐怕另一波师资荒又会到来。这绝对不会是家长们愿意看到的事情。

仓促就施行的政策显然的会让很多问题浮现,按部就班,脚踏实地还是最妥善的方法,在施行所谓的教育改革政策,落实提早入选年龄之际,还是先把师资荒的问题彻底,有制度化的解决后才来推行,照我看是比较妥当。

(刊登于9-6-2012星期六《南洋商报》《言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