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ugust 16, 2012

法律与道德


法律与道德是两位一体,就象人的双脚,缺一不可。道德是内在的个人规范,法律是外来强制的行为范畴。法律是基于道德的需求,强调人们外在的品质、素质、道德准绳与行为,其规范的内容主要是权利与义务,是社会依据道德准绳与需求设定的行为模式,设定、处理与制裁根据道德规范的既定的模式,由国家以强制方式给予保证实施。所以,人人有责任去遵守维护,都必须根据法律的范畴去生活作息。

道德的规范就没有具体的制裁措施或后果,主要是依据社会舆论、人们内心所持有的观念、自幼接受的教育系统、社会要求与宣扬的制度、个人所接受的教养与品行的修养,以及公众共同谴责的规范,作为既定的程序。道德通常是通过潜移默化的内在个人规范,是个人通过生活、家庭背景、教育行为与生活环境塑造的结果,因此道德观念可以被视为是自我行为与修养的表现,以及个人素质的评估。

今天的社会思想体系是物质至上的拜金与唯物主义为主。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或精神而存在,而拜金主义又可以不择手段谋夺物质,把财物视为最重要的追寻目标,延伸至权力与权益的争夺,所以道德规范的界线似乎被模糊起来,原因是道德的根源本是来自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富裕的生活会让道德准绳定位于中产阶级之上,这也说明了道德的内容最终取决于经济与生活条件。所以对于物质的要求,绝对会影响到本身对道德观念的要求,因此,道德也可以被简单地概括为关于人性的善与恶、光荣与耻辱、正义与邪恶、诚实与欺诈、失信与守信、公正与偏见、谦逊与蛮横,正直与奸诈、诚恳与虚伪,以及原则与胡为。也即是如此,道德高尚的人一定奉公守法,遵守法律的人却未必是道德高尚者。

法律既然是基于道德的需求,自然与道德息息相关。从道德的观点来看,法律是道德意志的体现,也是社会物质条件所决定的行事、生活、作业与交往的范畴,所以法律应该以道德作为其价值与规范的基础,同时法律也应该是宣导道德的手段之一。与此同时,法律也配合调整道德规范下个人的万不得已行为,也适当地管制了个人行为的动机与内心的活动,指示人们根据高尚、有道德与规矩的意图去生活与作息。所以,在法律下的管制,人们不得用暴力伤人、不能以欺诈手段谋夺利益、不可以危害到公共的安全,也不准以非法的方式去谋求利益、掠夺或侵占财物,这些都是道德品质的最起码的要求。

另一方面,通过法律管制塑造基本的道德要求,也有助于提升生活素质、个人品质、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缔造博爱、了解、友爱、互助、和谐、团结、合作与尊重的精神,促进社会融洽与紧密结合的关系,减少因冲突、摩擦、误解、猜疑、不满、争夺、纷争所引起的紧张状态。因此,尊重法律,维持本身固有的道德品质,都会让社会与国家能够快速迈向进步与繁荣,造福下一代的将来。

(15-8-2012)

芽龙一巷童年岁月情



我有一小段的童年是在新加坡度过的。其实,认真说起来我还是新加坡出世的小孩,在芽笼一巷转让给我目前的养父母。说是转让,还是我从一张卖身契认出自己的身份,缠着溺爱我的外祖母,逼着她说出真相,才知道自己是毛广岛出世,在芽笼一巷的一间贫民屋内,让外祖母发现的一个病重父母已放弃不要的小孩。外祖母说,发现我的时候已不成人形,哭声沙哑低沉,被弃在客厅的一角,全身赤裸仅被一条毛巾盖住,一身因腹泻而都是粪便的恶臭,反让外祖母萌起怜惜之心。后来,老人家动用了五百大元把这个体弱瘦小的男婴买下,抱回笨珍扶养。在她的细心调养之下,这个本来已奄奄一息的小孩,如今已是祖父级的槽老头了。

外祖母已过世多年,这是让我最遗憾的事,因为她对我的溺爱,我从来没有办法回报,只能在每年的清明节到她老人家的坟上,焚烧一炷清香,祈祝慈爱的老人家安息。外祖母来自大陆乡下,父亲是师塾的教师,却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于是就不让女儿读书,所以外祖母不会写字,却靠着自己的好学,每天偷偷的在父亲师塾外偷师,竟让她认得一腹的文字,能读却不会写,这确实阿嬷的特别之处。而也就因为她的这个特殊,我深深被她影响,从小就接触书籍,终身与文字结了不解之缘。她虽没有兄弟姐妹,却在南来时认了一些姐妹,而来往最稠密的就是居住在芽笼一巷的姨婆。

四十多年前的芽笼一巷是个沼泽地带。虽然记忆已模糊但我依稀记得当年那一带的屋子都是亚答屋,建于沼泽上的浮脚屋。这些屋子早已在六十年代被一把火烧光,尔今这里举目皆是高楼大厦,再也看不出当年的风貌了。阿嬷经常带着我和姐姐及弟弟,有时是包车,有时是搭巴士,从柔佛州的西海岸的笨珍到距离约一百公里外的芽笼一巷。缠过小足的阿嬷,出门时派头不错,蓝色上衣加上黑得发亮的黑绸裤,牵着我们兄弟姐妹,浩浩荡荡的造访那时是在快乐世界后面落足的姨婆。所谓的快乐世界其实是一个被围起来,入门要买票的娱乐中心,里面除了有歌台咖啡座夜总会外,还有许许多多的游戏摊位,如的甘、掷球、打气枪等等的有奖游戏,也是我们兄弟姐妹非常喜欢进去玩的甘游戏的场所。

姨婆人长得矮胖,浑圆的体型,还有那扁长拖坠过腹部的乳房是她的特征。她在家里养着几笼的猪,每天大声呼喝喂猪,天气一热就把上衣脱了,把长长的乳房往肩膀向后一掷,竟成为我思念她的特征。她为人粗犷豪迈,声音非常洪亮,对于我们这些小孩子,经常喜欢呼呼喝喝,我们都不大喜欢她。后来长大了,才知道她最大星担心的是我们的安危,才对我们呼呼喝喝,其实她是蛮喜欢小孩子的。原来这里是沼泽地带,屋子下就是河流,许多小孩子一不小心栽了下去就是一命呜呼,为了避免发生危险,她一看到我们走近河边,一定大声呼喝,偏偏我们又最喜欢在河边嬉戏。我们最喜欢她的烹煮,尤其是她的瘦肉剁烂加鸡蛋、葱粒及冬菜,蒸熟了就是一道美味可口的菜肴。说也奇怪,到了今天,我还常吩咐内子烹煮这道简单却让我回忆起以前儿时在芽笼一巷的童年,而我的孩子门竟然也都喜欢这一味。当我们造访时,姨婆就是非常的忙,她也一定会放下工作,到后面抓一只自养的鸡来杀了清蒸以便招待我们这些馋嘴的小孩。当年也只能在过年过节才有口福吃到鸡肉,所以到了四十多年的今天,我总觉得这辈子在外头吃的鸡肉,没有姨婆煮的好吃。

姨婆屋前小路尽头有一间小杂货店,那是我们最喜欢关顾的地方。这里不但是村民每天都须到来的地方,更是我购得最新颖玩具带回乡下的笨珍显耀的地方。于是,每一回都向阿嬷讨钱,跑到小杂货店去看看有什么希奇古怪的玩具可以带回笨珍,或是买一小瓶的荷兰水过瘾过瘾。当年,喝汽水也是一种奢侈呢。姨婆对面则是金奶姨婆的住家,她也是阿嬷的好朋友,我们也都叫她姨婆。她家走廊下面就是河流,我们最喜欢的当然就在这里垂钓,虽然上钩的都是一些吃粪的小鱼,当然大人们是不准我们带回家去,不过那也是一种儿时的乐趣。另一种让人难忘的活动是钓跳鱼。这种双栖的鱼类总爱在沼泽地带爬动,有时还会攀缘着屋下的地基,两个胖鼓鼓的腮一张一合地把头部撑得大大。我们用椰叶梗如线般的前半部打了个活结,然后把这个活结套住跳鱼的头部,一拉紧就把跳鱼抓住了。有时,表哥他们会制作一些拉士得的弹弓,让我和弟弟在河边射跳鱼射个痛快。

后来阿嬷过世,父亲生意又遇到挫折,母亲带着六个孩子忙到团团转,当然不再去芽笼一巷了,过了不久就听说当地发生了大火,不但把快乐世界烧了,也把整个芽笼一巷也毁了。接着,又听说姨婆搬去丹戎牛的组屋去,母亲与姐姐去了几趟,回来总是脸色深沉。耳边偶尔听到大人们在嘀咕,知道姨婆的处境不是很好过,经济也不是很好。那场大火让她倾家荡产,一切都得从头开始。接着又听说她在工厂工作,心里未免有点悲伤,年纪那么大的一个老人,要承受如此的打击,老年时还要出外工作,她是早应该在家里含饴弄孙,老天总爱戏弄人。岁月匆匆不留人,等到我懂事时,却已听说姨婆已过世多年,心中的遗憾是那么的沉重。

几十年没有提到也不会想到姨婆,今晚月明星稀,半夜突然姨婆入梦来,笑问还记得当年猪粪臭味中,津津有味啃的鸡腿好不好吃?蓦然拥被而起,思忆疼爱我的老人,皆已不在世上,慈爱的脸庞突显现在脑海中,嘘寒问暖的关怀再也不能重来,不知不觉中竟掉下眼泪,乃写下无限的追忆。

http://www.hsfx1st.com/Inedu3In1/Components/news/infoshow.aspx?id=376&Newsid=4660

Sunday, August 12, 2012

学生携带资讯通讯工艺产品到校的利与弊

我国教育部正在草擬2012年教育條規(學生紀律)。在这个新條規下,學生獲准攜帶資訊通訊工藝產品,包括手機和平板電腦到學校上課。教育部副部長魏家祥說,預計這項新條規將於明年新學年正式落實。当然,該部也会制定指南,以規定學生在特定情況才可使用資訊工藝產品,避免影響課堂上的教學。

学生携带手提电话到学校,之前曾引起各方的注意,并在教育部明文规定下被禁止了。如今,教育部自行重提这个课题,而且准备全面允许学生携带手机上课。为何突然会有这样的一个决定呢?教育部说,是迎合时代的需求,也基于学生安全的考量,方便家长可以检查孩子的行踪。

学生可以携带平板电脑,甚至手提电脑到学校上课,说是用来做功课,上网查询资料,这些都能够让人接受,虽然平板电脑与手提电脑也一样可以玩游戏,可以打电话。携带手机就会让人质疑能有什么正面的作用。何况,学校必定有电话,除非学生逃学,不然以学校的电话自然可以联络到。

如果每个学生都携带手机,难以想象他们会有精神与集中的精力来上课,也难以避免会骚扰到上课的次序与情绪。当大家都集中精神在上课时,突然手机响起,就算教师禁止并要学生将手机调去静音,谁能保证学生不会偷偷摸摸的打电话、听电话,或是玩游戏,甚至用手机来作弊?以今天年青人热衷于玩手机游戏与面子书的热潮,要携带手机的学生在课堂里不触及这些,恐怕不容易。

另一方面,手机推陈出新,日新月异,各种不同类型不断推出,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年轻人喜新厌旧,必然追着换机,同时又喜欢显耀,久而久之,就会养成追逐虚荣不健康的心理,对父母来说也将是一个负担,同时也是养成一种不良习惯的寵。

在坏的一方面来说,难免有一些因为能力问题无法买手机,或是一些顽皮或贪婪的学生萌起将同学的手机占为己有而不惜去偷窃。如此一来,准许学生携带手机到学校,是否形同鼓励某些特殊的学生产生犯罪的冲动,为社会制造更多的问题。

倘若政府认为今天的学生应该追上时代,我的建议是,政府免费为每个学生提供性能受限制,可以上网找资料,可以与固定的对象通讯的平版电脑,这样一来就确实能够让学生追上时代,也让他们可以接触到高科技资讯工艺产品了。

一校之长的素质

突然接到一个学生的电邮,他服务的那所学校换了新校长。几个月下来,新校长跟校内同事不但不融洽,连副校长也不放过,直接指责且挑剔副手不会做事。我的学生觉得很委屈,他在那所学校已经十多年,向来与校长及同事配合的很好,工作也很愉快,直到上一任与这一任,才感觉到自己的努力、勤奋与配合都白费了,显然的,有责任感的他,感觉到有些颓丧。

一校之长的责任是领导下属,共同为学校的进展而努力,所以团队精神是非常的重要。成功的校长能够通过团队精神塑造归属感、提升对工作的热忱、激励下属同时让他们感觉到有成就感,如此一来,就会产生有归属的荣誉感,自动自发奋力的工作来为学校争取更高的荣耀,校务才会蒸蒸日上。成功的校长会跟下属打成一片、不会有架子、不会随便发脾气或指责下属、会很乐意协助下属、经常给予鼓励与激励,除此之外,他会经常吸收新知识,并以专业与集体商量的方式来领导并提升同事来达到提高学校学业水平的目标。成功的校长会通过口头奖励与鼓励的方式,来激励同事的服务精神,在同事有差错或是失误时,会协助下属纠正并给予专业的指导,他不会随便谴责下属,更不会故意挑剔,反而会以专业手法协助下属解决问题。成功的校长应该让下属感到亲切、平易近人,同时能随时随地伸出援助的手,在下属遇到困难时协助解决,协助下属进修、自我提升,让下属获得更佳更新的专业知识,朝向更专业的领域,惠及莘莘学子。

遗憾的是,有些校长确实是以为自己已经是一校之长,高高在上,有的整天打着教育局的令牌,动不动就教育局长教育局短,三天两天就要用纪律对付教师,要扣年底的服务评估分数,随时随地批评下属,指责或挑剔下属的过失,甚至是当众责骂下属。有些校长更是煩雜囉嗦,整天煩言辭的碎碎念,且动不动就用神鬼恐吓下属。这样的校长,当然无法营造一个团队精神,不能塑造归属感,相反的反而会让下属怨气冲天,积怨成祸,最后导致不得人心,众叛亲离,纷纷离去,祸害学校的进展。

前全国校长职工会总会长江秀坤在任时,经常苦口婆心地劝导校长同道要仁慈亲切且专业化来对待下属,看来过了那么多年,他的劝导似乎没有被听进去,因为虽然我已退休了好多年,仍然经常接到旧同事与学生对一些校长无奈的诉苦。我也听过很多家长跟社会人士对一些校长的坏评,显然的一校之长是众目昭彰,引人瞩目的对象,要自我检讨本身的形象,自我强化素质,因为校长的素质非常重要,一所学校的进展,有赖校长以专业的态度去策划、推动与提升,作威作福、滥用职权、三豁四、蛋中刺与拨弄是非,不是校长应有的态度,对学校不但不会有帮助,也会让校务受阻。

赌博是华人的文化?

一个大言不惭的政客曾经断言说:赌博是华人的文化。这位头顶只有尺天的政棍如果到了美国,看到路边大部分的加油站都附设赌场,他不是要失声大叫:原来赌博也是美国人的文化?而如果他看到欧美多个国家公开的开设投注站,让喜爱各种球类运动的球迷也博一博,那他岂不是要大惊失色,原来赌博也是欧美的文化?

没错,华人有人喜欢赌博。在万字开彩的日子里,大排长龙买万字的是华人;拎着菜篮赶搭免费巴士前往赌场博运气的妇女,都是华人;被非法扫荡的非法赌档里拉到的赌徒,也都是华人;非法聚赌者,大多数也是华人。虽然如此,这并不表示赌博就是华人的文化,充其量只能说华人喜欢赌博。因为,赌博只是一个负面的恶习,与习俗完全没有挂钩。

如果我们到欧美国家,看到那里的人在酒吧里喝酒,喝到醉醺醺,甚至大打出手,难道我们就马上下结论:原来喝酒是他们的文化?如果我们到荷兰,发现那里娼妓与毒品是合法的,难道我们说,娼妓与毒品是荷兰人的文化?

什么是文化?广泛来说,文化是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了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以及各种制度等。狭义来说,要将某一样生活的习惯纳入成为文化,那个习惯应该要与风俗挂钩。举例来说,包红包是华人的习惯,不管是在新年期间,还是在婚礼丧事里,长辈或主家都会包个红包给后辈,或是到来协助的朋友。给红包是一个习惯,也跟华人的习俗挂钩,所以可以说红包是华人的文化之一。然而,桌底下的红包是贪污与贿赂的恶习,跟习俗一点也没有关系,所以不能说贪污与贿赂也是华人的文化。如果是这样,那么那些高官显要或是执法者的贪污与行贿者的行为,不是要定义成为我们的文化?

人的内心都有贪婪的因素,赌博是一种侥幸的心理,混合了博运气的企图,而这种企图,几乎可以说人人皆有,胥视本身的定力与控制能力。喜欢赌博当然不是一个好习惯,但是,仔细分析一下,人生还不是一样充满了变数,很多事情似乎也都需要博一博。举个例子来说,一个少女选择其未来的终身伴侣,就必须把她一生的青春与岁月都押在所选择的对象身上,过后的命运是好是歹,除了自己的眼光要正确,恐怕也要交给命运来博一博。

回过头来说,五年一次的大选,选民把选票押在某个阵营里,是好是坏,是祸是福,过后的五年遇到的是以民为主,处处为人民着想,事事为人民服务为要点,尊重人民的好政府,还是处处为难人民,橫征暴斂各种捐雜稅来剝削脂膏,贪污腐败及贪婪无比的政府,那就要看你的眼光,过人的判断能力来押宝,还要看你幸不幸运,虽然是选举,终归还是要给予一博,逃不过赌的味道。

华社的三多

华社有三多:神庙多、社团多,咖啡店更多。神庙与社团多不出奇,因为华社的背脊架构本来就是神庙与社团。大中华文化在释儒道的熏陶下,又因为数千年来接受封建帝制的统治,早已经学会必须自立自强、自顾自救、团结一致与守望相助,才能应付天灾人祸带来不可预测的灾难,于是庙宇与乡团组织自然成为协助与团结族人乡亲的重要机构。所以,先贤们南来,最先带来的就是庙宇文化与乡团文化,他们来到我国后,最先组织起来的就是靠庙宇与乡团组织,负责敦宗睦族、同心协力、守望相助与按彊弱的重任。这些组织负责协助并照顾南来的族人与乡亲在异乡谋生、起居生活、联系以及跟家乡保持联络。

时至今日,庙宇组织扮演的角色,已不再需要是团结与协助族人或宗亲,或是敦宗睦族,取代之的是精神上的慰寄托,但在成为宗教场所之际,却经常被一些神棍用来骗财骗色,为非作歹。结果是满天神佛,庙宇到处林立,鼓吹迷信,这是一个非常负面的发展,也是华社应该检讨的地方。庙宇的存在固然重要,监督更重要,尤其是有乩童的庙宇,更非要有严格的管制与监督不可。除此之外,庙宇除了提供善男信女膜拜的场所外,也应该转型积极参与一些对社会有益的建设如颁发奖励金、提供学生阅读场所与图书馆、开办补习班或主办一些文教活动等等,也可以将盈余的香油钱捐助来资助慈善或教育团体,如此一来,庙宇文化的作用就会更多元化了,也更有意义。

社团往往变成华社一些人的角力场所,尤其是一些拥有丰富资源与财富的团体,经常是一些人觊觎的地方,结果导致你争我夺,斗个你死我活,完全乖离了先辈创设乡团组织原先的意愿。另一方面,不愿服输与不服气的心态,也常让一部分人抱着宁可玉碎,不愿瓦全的恶劣心理,结果是弄出一个两败俱伤的局面。乡团组织的宗旨,原本就是希望通过团体的组织来团结其成员,如果是因为内斗纠纷导致分裂,这个组织不如不要存在。在斗来斗去的乡团组织里,内斗一多就会衍生另外的三多:话多、诽谤多、破坏性更多。

咖啡店也是我国华社特别多的场所。咖啡店是很多人休闲、聚会、聊天、八挂、打发时间,甚至赌博的地方。据说,我们的咖啡店之多,多到已被传到海南岛的海口,当地称为老爹茶。很多人喜欢泡咖啡店,因为在这里可以无拘无束、天南地北、东拉西扯,随你怎么说怎么讲,肯定有听众,肯定没有事,而且可以不必负上言论的责任,不怕被告上法庭。因此,在咖啡店一多,事后孔明就无形中多了起来,马后炮也多,无中生有的八挂也就更多了。

华人不怕神明的惩罚,在神明面前敢骗财骗色;可以因为内斗,采取玉碎的破坏方式,完全不顾仁义道德的伦理;可以造谣惑众、无中生有、诽谤中伤,躲在咖啡店里,指责、漫骂、批评、说闲话道是非,却不敢站出来,堂堂正正、义正词严、浩气凛然、义气正大地指出弊病,躲在背后宛如鼠辈见不得阳光,为何?  (14/7/2012

(刊登于10-9-2012《南洋商报》《言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