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September 26, 2012

华社的三多


华社有三多:神庙多、社团多,咖啡店更多。神庙与社团多不出奇,因为华社的背脊架构本来就是神庙与社团。大中华文化在释儒道的熏陶下,又因为数千年来接受封建帝制的统治,早已经学会必须自立自强、自顾自救、团结一致与守望相助,才能应付天灾人祸带来不可预测的灾难,于是庙宇与乡团组织自然成为协助与团结族人乡亲的重要机构。所以,先贤们南来,最先带来的就是庙宇文化与乡团文化,他们来到我国后,最先组织起来的就是靠庙宇与乡团组织,负责敦宗睦族、同心协力、守望相助与按彊弱的重任。这些组织负责协助并照顾南来的族人与乡亲在异乡谋生、起居生活、联系以及跟家乡保持联络。

时至今日,庙宇组织扮演的角色,已不再需要是团结与协助族人或宗亲,或是敦宗睦族,取代之的是精神上的慰寄托,但在成为宗教场所之际,却经常被一些神棍用来骗财骗色,为非作歹。结果是满天神佛,庙宇到处林立,鼓吹迷信,这是一个非常负面的发展,也是华社应该检讨的地方。庙宇的存在固然重要,监督更重要,尤其是有乩童的庙宇,更非要有严格的管制与监督不可。除此之外,庙宇除了提供善男信女膜拜的场所外,也应该转型积极参与一些对社会有益的建设如颁发奖励金、提供学生阅读场所与图书馆、开办补习班或主办一些文教活动等等,也可以将盈余的香油钱捐助来资助慈善或教育团体,如此一来,庙宇文化的作用就会更多元化了,也更有意义。

社团往往变成华社一些人的角力场所,尤其是一些拥有丰富资源与财富的团体,经常是一些人觊觎的地方,结果导致你争我夺,斗个你死我活,完全乖离了先辈创设乡团组织原先的意愿。另一方面,不愿服输与不服气的心态,也常让一部分人抱着宁可玉碎,不愿瓦全的恶劣心理,结果是弄出一个两败俱伤的局面。乡团组织的宗旨,原本就是希望通过团体的组织来团结其成员,如果是因为内斗纠纷导致分裂,这个组织不如不要存在。在斗来斗去的乡团组织里,内斗一多就会衍生另外的三多:话多、诽谤多、破坏性更多。

咖啡店也是我国华社特别多的场所。咖啡店是很多人休闲、聚会、聊天、八挂、打发时间,甚至赌博的地方。据说,我们的咖啡店之多,多到已被传到海南岛的海口,当地称为老爹茶。很多人喜欢泡咖啡店,因为在这里可以无拘无束、天南地北、东拉西扯,随你怎么说怎么讲,肯定有听众,肯定没有事,而且可以不必负上言论的责任,不怕被告上法庭。因此,在咖啡店一多,事后孔明就无形中多了起来,马后炮也多,无中生有的八挂也就更多了。

华人不怕神明的惩罚,在神明面前敢骗财骗色;可以因为内斗,采取玉碎的破坏方式,完全不顾仁义道德的伦理;可以造谣惑众、无中生有、诽谤中伤,躲在咖啡店里,指责、漫骂、批评、说闲话道是非,却不敢站出来,堂堂正正、义正词严、浩气凛然、义气正大地指出弊病,躲在背后宛如鼠辈见不得阳光,为何?

(刊登于10-9-2012《南洋商报》《言论版》《有话直说》栏)

Tuesday, September 25, 2012

暮虢朝虞的教育改革


从2014年开始,教育部将在小学四至六年级增设历史科,每周上课2节,而公民教育与地方将被废除。教育部是在推行KSSR新的小学标准课程纲要增加历史科,不过据知,历史科并没有被列入UPSR的考试中。

另一方面,教育部也宣布大马教育文凭考试(SPM)的历史科,从明年开始将增加多一张试卷三。这张试卷三共有6到7个考题,占总分的20%。而之前教育部长也宣布,从2013年开始,历史科将成为大马教育文凭考试的必考与必须及格的科目,否则不能获得SPM文凭。这项历史科必须及格以获得文凭的决策,普遍不被接受,虽然多数的人会认同教育部重视历史科的意愿。我个人认为,过分强调历史科的重要性,恐怕会让学生再度成为死背恶啃填鸭式教育的牺牲品。

就在历史科所引起的哗然还没有平息,教育部长又宣布为了加强学生的英语水平,国内中学将增加英文文学新科目。他说,教育部希望通过改革来引导我国教育水平趋向更有素质。较早时,教育部宣布KSSR小学标准纲要也要强化马来文与英文的水平,就已经因为减少或取消其他的节数来增加马来文与英文的节数,普遍引起了非议。董总就对这种策略感到表示不满。

雪隆国中华文教师联谊会主席戴庆义就说:英文文学讲究的是英文基础、欣赏角度及理解能力,所以推行该科目只会加重学生的负担。全国国民型华文中学校长理事会主席吴文宝也说,加强学生的英语程度应该从文法着手,而非过于重视英文文学。他认为目前学生已忙于应付过多的功课量,现在还得加上校本评估,如果再加上英文文学,就会加重学生的负担。家长行动教育组织,还有教专都纷纷认为,政府计划在中学恢复推行英文文学科目之前,要有充足的教材及进行仔细的研 究。

让人经常感到讶异的是我们的教育部经常弄一些让校长与教师都感到莫名其妙的改革。提升教育水平,引导教育素质优异化这是进步的表现,也是强化教育素质应采取的步骤,然而如果经常仓促地推行一些所谓的转型、改进、提升与策划,结果是加重了学校、校长、教师,甚至是学生与家长的负担,相信对于教育素质的提升不但不会有所帮助,反而是一项累赘,一块绊脚石,绝对不会是一项进步。

我们转过头来看,马大前教育学院院长依沙哈仑教授就曾经说过:政府自2003年推行英文教数理,结果是导致300万名学生成为这项所谓的教育改革的牺牲品。他说:英文教数理也是国民小学的致命伤,近90%的学生无法掌握英文,导致他们在上数理是犹如鸭子听雷,不明白课文内容,久而久之对该科目失去了兴趣,最终导致国小辍学率攀升。这位显然是教育学家的学者指出,从过去的检定考试成绩中看出,英文数理政策已经使到国小数理成绩遭到重挫。

教育本来就应该是一件让学生开心学习的过程,仓促的推行过多的所谓转型与提升政策,恐怕对于提升教育素质不是一件好事,英文教数理就是一个前车之鉴,而我个人是不觉得推行校本评估来加重教师负担,仓促推行历史科成为必考科,以历史科取代公民与地方研究科,减少其他科目来容纳更多的马来文与英文节数,再来一个英文文学,就可以让学生感到兴趣勃勃,就能提升教育素质,提高马来文与英文水准。看来,近日推出的教育大蓝图,恐怕大概最终也会沦落成为冷气房内的产品吧。

(刊登于15-9-2012《南洋商报》《言论版》)

团队精神


最近读到了两则大同小异的新闻:一个教练因为向媒体透露队友带女友进宿舍而被采取纪律处分;另一个则是一个总会长在媒体上谴责下属可能涉及金钱政治。说是大同小异,是因为两者都是因为把自家的丑事抖了出来,公诸于众。这两件事当然都引起了不同的看法,有人翘起拇指赞好,有人嗤之以鼻,有人赞好自然也会有人谴责。

教练因为没有将事情呈报上去,让团体自行内部处理,又擅自将内部可能破坏声誉的丑事抖了出去,会对团体造成一定的伤害,当然应该受到纪律的对付。这是一般的做法,也是大家都会认同的事。总会长是领头的领袖,他竟然能够不怕自己领导的团体受到伤害,矛头直指下属,当然会有人翘起大拇指说是正义凛然,敢怒敢言,是大义的表现,可圈可点。他能够秉持与其将灰尘扫入地毯下,不如将灰尘扫干净的信念,避免扫入地毯下的灰尘,一朝被翻出来,会变成翻天覆地的乌烟瘴气,这是让人钦佩的地方。

可是,让家丑外扬,除了会伤害到一部分人之外,也会引起内部的猜疑,有时侯更会造成严重的分裂。团队最重视的是团结精神、一致的步骤、合作无间与配 合的默契、真诚与友爱的扶持、互相的信任、开诚布公的态度、制度化的纪律规则、自动自发的遵守纪律与服从信念、维护崇高品质与声誉、拥有归属感、齐心协力的合作、无私忠贞的支持,这是团队精神。没有团队精神,无啻是一盘散沙的乌合之众,结果是互扯后脚、尔虞我诈、相互猜疑、自相矛盾、缺乏和谐、没有共同的 信心与理念、不积极、不卖力、没有凝聚力、没有忠心的诚恳、不会有统一的思想,结果是如何,可想而知。

团队精神对于一个团体,一个企业,甚至是一个国家都是非常的重要,因为团队精神是一种朝着一个共同目标努力的凝聚力,是管理学里最重要的一环。传统的管理学是通过组织系统由上至下的传达行政指令,自然是淡化了个人的感受,以及团体的共同需求。团队精神是通过群体意识的培养,通过成员长期在归属感与认 同感的强化下的实践,来达致共同的习惯、信仰、动机、兴趣与沟通的文化来产生共同的使命感,就会产生一个强大又有力的凝聚力,这就是团队精神,也是成功必 需的要素。

缺乏团队精神是任何团体或企业的致命伤,随时会因为缺乏凝聚力而导致四分五裂,结果必然失败,不能等闲视之。

(刊登于24-9-2012《南洋商报》《言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