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October 23, 2013

白糖酝酿涨价

果然不出所料,我国白糖价格正酝酿起价!目前白糖的价格是每公斤2令吉50仙,政府补贴每公斤20仙。这是去年首相在国会提呈2013年财政预算案时所公布者。根据当时的报章报道,自20101月至20125月,短短的两年多,白糖就已经连续涨了6次,从原本的1令吉45仙,到201210月份的2令吉50仙,涨幅达72%2014年的财政预算案不久将公布,很多人预测,白糖可能会再涨10仙。

政府调涨白糖价格,每次涨幅都介于20-30仙,虽然每次政府都认为,涨幅极微小,不会影响到民间的物价。然而,水涨船高,商家会认真去配合,体恤消费者而不调涨物价,还是会趁机涨价,捞他一笔?相信所有消费者都经已多次体会到个中的滋味。

白糖获得了政府的补贴,可是本地白糖竟然比国际的价格贵出70仙,也比泰国与印尼贵了30仙,这就让很多人莫解了。为什么我们要买贵糖?马来西亚食品与玩具商公会会长姚国忠就说,目前我国的白糖价格是2令吉50仙,国际价格是1令吉80仙,足足贵了70仙!就连本地没有津贴的工业白糖,也比消费者购买的白糖便宜了20仙。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本地白糖比邻国白糖贵呢?相信很多人都很想知道。

根据我国国际贸易及工业部的说法,基于国际原糖价格的不稳定,我国的原糖是透过LTC长期合约方式供应,以便糖价稳定。换句话说,虽然白糖在国际交易上降价了,我们还是要依据合约买贵糖。前我国国际贸易及工业部副部长拿督慕克力之前也提出说明,我国是按照NYCE纽约期货交易所对白糖未来价格趋势来签署长期合约。他认为,就是因为签署这个长期的合约,为白糖价格护盘,才让我国从2009年到2011年之间,在采购白糖期货交易上节省了20亿令吉。

我国不是原糖出口国,所以需要从巴西、澳洲、泰国、危地马拉与南非这些国家进口白糖,而本地糖厂通常会通过长期合约来确保供应与价格的稳定。也既是因此,国际价格虽然下调,我们还是要用较高的价格购买,也就因此我国的白糖价格当然要高过邻国。在这方面,许多人都认为厂商应该吸纳亏损,这是因为厂商虽然进贵货源,政府依然提供津贴,另一方面,政府也可以通过开放入口政策,让商家可以从邻国进口比较便宜的白糖,供本地市场销售,或让市场自由浮动。如此一来,就可以避免消费者购买较贵的白糖。

我国消费人联合会FOMCA秘书长就说,政府减少白糖及面粉津贴将引起饮食业新一轮的物价涨潮。他认为,政府需确保原料津贴减少不会对穷人造成太大的冲击。他也促请政府自由化白糖及面粉市场,取消入口准证AP制度,让物价随自由市场浮动,在竞争机制下,白糖及面粉的价格自然会下跌,受惠的是消费者。


在燃油刚起价,香烟调涨,政府在这一刻调低物价津贴,会否引起连锁反应,导致通货膨胀,物价高涨?虽然在长期来说,减少津贴是一项健康的经济政策,然而倘若这些连锁突然一起来的行动,是否会引起新一轮的百物皆涨,引发另一个通货膨胀,最后苦的还是老百姓。

方言存在与流传的价值

新加坡政府在1979年推广讲华语运动,广泛影响到该国华社家庭应用语言的构造,更直接影响到我国尤其是南马一带华人社会的用语。根据最近读到的一篇报道,官方调查统计,新加坡华族家庭在语言的使用方面,从1980年以方言作为家庭用语的76%,下降到2010年的19%。而根据1957年新加坡人口普查的报告,该国华族总人口的109万人之中,讲华语的家庭才占1%,可是到了1990年的人口普查报告,华人家庭用语应用华语者上升到30%,方言则下降到48.2%,而根据1993年新加坡报业控股集团研究及资讯部作出的调查,华人可讲流利华语者占56%,会讲但不流利者占39%,只能讲几句或完全不会讲者只占6%。换句话说,新加坡政府的讲华语运动是空前绝后,绝对的成功。

讲华语运动的成功意味着很多家庭都放弃了将方言当着家庭用语,我国南马地区受新加坡电视播发政策影响,逐渐让华语成为家庭用语。虽然没有确实资料,却可以通过人们日常生活的习惯、交谈与活动中,发现到华人社会逐渐放弃了方言,改用华语交流。推行讲华语运动30多年后的今天,随着下一代的成长与投入社会工作,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以华语对话,方言相对的逐渐没落被放弃。现在,如果说福建人不谙福建话,广东人不会讲广东话已经不是希奇的事。而日前新加坡著名学者郭振羽教授在一个公开的讲座会中就指出,方言在新加坡政府的教育与语言政策下已经被边缘化,面对生存的危机,但却仍有生命力。我相信郭教授说的生命力,应该是指老一辈华人还存在的关系,在这一辈人的消失后,方言会不会就在这片土地消失,那就值得有识者去探讨与思考了。

如果从资料来看,新加坡年轻人以华语对话的比例,从2000年的58%上升到2002年的64%。以这个增长的比例看来,不久的将来,方言走入历史的尘埃里是会有可能发生的事。或许会有人认为这是杞人忧天的事,方言就算在新马两地消失,在中国大陆的原地也不会不存在。然而,首先我们必须了解到,新马两地自先辈南来后,遂成为一个方言堡垒,两地流传的方言多达12种,这种丰富的方言存在现象,让许多人能够同时掌握两三种方言,自由与方便的沟通交流。这在全世界里,可以说是绝无仅有。可惜的是,华语运动的成功,让很多家庭都放弃了方言,把祖先百多年建立起来的方言宝库,人为的自我放弃。

以目前的局势来看,中国的崛起让很多人都意识到,学习中文,既有经济价值,更有文化情结。中国的崛起自然会让世界的经济中心转移到亚洲,能应用华文对于华人来说,除了天经地义之外,更因为文化上的相通,必然成为一项优势,有助于在中国开拓商机,争取生意。然而,方言不会因为华语的流行而不再在中国大陆、港台澳及世界各地的华人区流通,倘若我们的下一代失去了谙方言的技能,就等于少了一种可以跟族人沟通的方式,失去了一种技能,这将是我们的损失。而且,不谙方言,也等于丧失了欣赏方言表达的各项文化艺术,让传统的文化艺术从此在这片土地也随着没落。自然也会让传统的文化与价值观,无法通过方言的沟通流传而传承让予下一代延续。

所以,接受、承传、延续与发扬我大中华文化固然重要,也是我华人的天责,保留方言也一样的重要。我们可以通过学校的教育,承继发扬中华文化,与此同时,通过家庭伦理关系,保留方言文化,让民间自动自发推行保留方言运动,丰富我们的生活,发扬传统价值观,岂不是更好?


(刊登于《星洲日报》19-11-2013星期《言路版》)

2014年财政预算案



2014年财政预算案即将出炉,这个505大选过后首个预算案,显然已经成为国内企业界与人民所关注的课题,尤其是在大选后不久,政府提出财政开销的增加,接桌是燃油的调低津贴,香烟的调高税务,以及政府高官的明示暗示都在说明,这次预算案会把重点放在增加国库的收入,以及减少财政的赤字。要增加国库的收入,显然的提高税收是最直接的办法。

倘若以首相署部长拿督斯里阿都华希的说法,是希望预算案出炉后,也能同时改变国际评估机构对大马的看法,尤其是国家财政因为大选的关系而趋软,经济展望被下调,所以减少财政赤字,避免财政赤字进一步的扩大,就理所当然成为最主要的课题了。国际信机构已经发出警示,我国必须正视同时减少财政赤字以及债务。以目前的情况看来,我国家庭债务超过80%,是排名全亚洲第二高,国债已经占了国内生产总值的53.3%,是东盟国家内排名最高者,倘若不设法减低赤字,恐怕会进一步打击到我国的信评。

实际上,减低赤字显然是解决我国面对的财政赤字与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相当高唯一的方法,因此也当然成为政府最先考虑的目标,阿都華希就表明政府放眼2015年将财政赤字降低到3%。要达到这个目标,开源节流是唯一的方法。因此,很多人会预测,大选时政府大派糖果的局面不可能在今年继续上演,这显然也是事实。而提高税务也似乎是增加国库的收入最直接的解决方法。之前政府调低燃油补贴,调高汽油零售价,说明了当局正逐步努力削减财政赤字,因此,落实消费税来增加国库的收入,显然是刻不容缓。由于落实消费税预料会有14个月的缓冲期,倘若要在2015年的一月份开始落实消费税,则政府就必须在今年的财政预算案中提出通过。

阿都華希就披露,消费税是势在必行,为了确保消费税不会对人民造成太大的影响,消费税率会合理,而一般估计会在4%左右。坊间的忧虑是,消费税的落实,会否突然导致物价的高涨,引发新一轮的通货膨胀。一些人士则认为,我国的所得税制度不足于让国库收入增加,而消费税则让全民都能尽一份国民的责任,当然消费越多自然就必须缴付更多的税务。

当局既然要开源节流,政府在减少物价的津贴,让一些统制品涨价的当儿,自己本身也应该撙节,减少不必要的开支,不要让平民百姓觉得有挥霍浪费的感觉。在长远来说,降赤字减国债是稳定经济的步骤,然而,今时今日,平民百姓已经觉得生活难过,坊间纷纷叫苦连天,都说物价屋价高涨,薪水不涨,在百物都叫涨的时刻,消费税会是来得适宜吗?还是将带来另一轮的百物应声齐涨,让打工一族永远追不上,望天兴叹。看来大选前分派的糖果已派完,接着下来坊间要喝的应该是没有加糖的苦咖啡了吧。


秋心秋语

窗外的天是阴暗的,冷风兜醒了沉睡的暴雨,让它发狂又变态地凌虐昏暗的街灯,一盏盏孤零零无助地在撑着,它们冒着寒冷也要把光芒带给夜归的人。九月天虽还不是雨季,一雨却能成秋,而被冷风吵醒的秋雨,更是蓦然肆无忌惮地让寒意四窜,此时此刻,我以我心,相伴秋意,原本伺机逐秋,伺机赏秋,伺机伴秋,伺机守秋,然后拥秋,冷暖诉说衷情之意,可当我驻足时,却发现窗外已是昏暗一片,暴雨狂淋,我心渐凉,萧瑟的秋风总无情,但我还是想托秋风,捎一段寄语,让那已入眠远在彼处的她拥抱着我飘然而至的温馨问候,安然入梦,快乐奔驰在无忧无虑的乐园,享受梦的温暖宁静美丽,过着幸福快乐的一生,明日醒来,再跨过秋风秋雨,喊出浓烈的绿,涂绿了叶的黄秋的红,迎接明天接下来的美好,享受人生。

明日晨起花儿或许不会带露浓,晨曦却将送来温暖的希望,虽然秋花会在风中无助地摇曳,无限的祝福也会随着淡淡的秋风,缓缓送上我满满浓厚的问候,带着满山纯净山花的馨香,夹伴着我满满的祈福心香,碧海蓝天的梦幻,安逸宁静满园飘香快乐的意愿,没有保留的送给你。秋天的风在轻舞飞扬,秋风秋雨更是我粘贴心底的思念,虽然我们没有冬天,寒冷的冬天不会来,秋雨也要让人常常感到高处不胜寒。丝丝的寒意,如岁月的流逝,落叶能知秋,当蔚蓝的天飘起秋风,天开始凉了,你我的梦幻也将随着秋风起舞,犹如卷入风中的秋叶,片片蜡黄枯萎,纷纷坠落,季鸟也南飞他乡,寻觅一处温暖如春的未来。谁不介意冷漠的不平?我们鹄伫守候着的家园,天还会飘来纯净的雨吗?倘若秋天的雨是纯净的甘露,快乐将是乐土的温馨,季鸟也不必南飞,春天也会在一旁微微的笑,幸福也将悄悄的到来。

在这冷冷孤单暴雨中的秋夜里,我任思绪放飞肆虐乱窜,仔细聆听着秋夜的呢喃,倾听着秋夜的呓语,秋的絮叨宛如一首又一首飘荡在秋夜里凄婉哀怨古曲,喃喃重复着的絮语,无比的哀怨,声声申诉着忧伤的深情,句句敲着洋溢着淡淡哀愁无奈又怨恨的心,弹落多少人心中片片的希望,突然也都成为了梦幻,幽幽的期待都成为了怨怼。我原以为一步的一脚印,踩着的是秋的一段情缘,最后却不得不数落着心中的哀怨忿懟,希望掌的是公道的那盏孤灯,纵然它总是闪闪烁烁在明灭之间,却还是能捎来一丝的光芒。有人说:人生几度伤往事,萧瑟秋风总关情。我要说秋风虽然萧瑟,总让人觉得黯然魂伤,冷漠的秋夜,更会让人感到孤单,让人忿怼无奈。然而,秋的宁静秋的幽美秋的善良,总爱让秋风送来声声哀怨的鸟鸣,簌簌落落树叶的私语,但愿这些都能化为诚挚的万千心愿,暖和无奈孤独失望的心,能绿了秋的萧瑟,能化了秋的悲凄,让心再也无灰尘,生命返回真璞,不必再惹尘埃,没有怨恨,让秋能重新幽美继续展露她落叶的魅力,不再让人诉说一世的清愁忧伤,不再吹落我一世的梦,不再失落无奈。

在这落寞的秋夜里,我心已疲惫,望断茫茫秋水,再也找不回昔日绚丽多姿秋的影子,何必再去惦念过去那些篇章,徒让翻翻的尘埃脏了一身是非。

Monday, October 7, 2013

香烟涨价的诠释


香烟又涨价了,不抽烟的人说那关我什么事?爱健康的人拍手赞好,说这是个良策,抽烟本来就对健康不好,大幅度涨价,可以让一些烟民却步,就算不戒烟也会少抽一些,旁边的人也可以少吸进去二手烟,空气比较干净,有益健康。烟民们当然不开心,如此大幅度的涨价,每个月就要多花费一笔钱,经济负担当然加重。我不抽烟,表面看起来香烟的涨价跟我无关,但深一层来看,或许会有其特殊的诠释。

大马烟草管制理事会成员诺拉布达就曾经在一项戒烟行动的活动中说过,政府一旦将香烟价格提高,预计就可以减少20%的烟民,重要的是国家的税收可以增加45%。这位也是博大经济的教授说,其他国家包括了墨西哥跟英国等地,也对香烟征收比原价高出2倍的税收,同时提高了缉私行动以及制定更高的刑罚,让香烟走私维持在一个平稳的水平,所以香烟涨价不应成为私烟活动猖狂的藉口。提高烟价是否会如这位教授所说,烟民人数马上减少?还是让人质疑。

另一个副主席迈雯说,我国国内烟民约有475人,一半以上是男性,而马来人烟民则占了35%。烟民主要是来自郊外的低薪族群,烟民会上瘾的原因,自然是因为香烟里面的尼古丁,而吸烟显然会造成财政与健康的损失。然而我说,上瘾的烟民虽然明知道吸烟无益健康,他们仍然会继续吸,虽然卫生部不断发出警言,吸烟有害健康,而政府也不断以这个作为藉口来调涨烟价,实际上根据市面上的香烟销量看来,烟价虽然不停的涨,卫生部要烟商在包装盒上印上吸烟危害健康的警语也没有任何实际的警惕作用,香烟虽然不是必需品,销量仍然强盛,要抽烟的人不会戒,不戒烟的人,香烟多贵还是会去买,烟价调涨只会鼓励更多的走私烟在市面上流传。

英美烟草公司说,该公司面对通货膨胀的压力、劳工和原料成本的上涨,导致生产成本的增加。另一方面,由于走私香烟活动的猖獗,还有政府调涨烟草税所带来的影响,所以被迫起价。根据烟草公司的披露,政府竟然调涨烟草税高达14%让每支香烟的税收高达25仙,所以他们不得不调高香烟售价。显然的,烟草公司是把政府调涨烟草税转移到消费人的身上,这也是我国香烟价格在一年内的二度调涨,而且是历年来涨幅最高的一次这更是自去年我国财政预算案公布以来的第三次调涨,也意味着国库期望税收可以大幅度的增加

政府不久前才调涨燃油价格,民众已经感受到一定的经济压力,人民纷纷觉得可消费的收入已经不敷应付日愈高涨的生活开销。香烟再调涨会让一些烟民转购私烟,造成更严重的走私香烟的非法活动。根据烟草公司的资料显示,2012年走私香烟就高达34.5%,这次的大幅度调涨,势必导致原本已经猖狂的香烟走私活动严重化,拙败要打击走私香烟的努力,让政府每年损失近20亿令吉的税收。政府大幅度调涨烟价,这是在燃油调涨后的另一个举动,而据说面粉与糖也会随后上调,这么一来,香烟的调涨应该不是要照顾人民的健康如此简单了。看来,人民要开始学会紧束腰带,学懂得开源节流,面对接着下来的涨风了。

(刊登于8-10-2013星期二《南洋商报》《言论版》《信守拈来》栏)

Sunday, October 6, 2013

重视教师所面对的压力

对面邻居邱先生清晨外出,车子被一个教师邻居撞得毁坏不堪,看来冲击力不小。另一位邻居告诉我,那位肇事的教师是因为学校里来了督学团,压力太大,结果精神恍惚才肇意外。她也告诉我,不久前一位教师也是因为督学团来学校视察,压力太大导致精神恍惚,结果把孩子遗留在车里闷死,导致悲剧的发生。

我在教育界的时候,也很不喜欢督学。当然,督学团有他们的任务,有他们的工作,主要就是要视察教师们是否有认真工作,学校行政是否有乖离差错,在本意上是起着监督与督促的作用,也含有督导与教育的用意。问题是,很多督学都是吹毛求疵,洗垢求瘢,且喜欢当众批判挑衅,让教师们难堪。

我在掌校的时候,有一位非常尽职的临时教师,由于她的语文程度及工作态度好,而且对于引导学生,尤其是参与活动的训练非常的尽心尽力,所以我委她为华文科目的主任,她也欣然接受而且非常称职。督学团来了,说临教不可以担任这么重要的职位,要换人。居然督学如此指示,当然是要换人,不过我要求督学在开会时不要当众宣布同时避免批判这位临教,督学要满口答应。谁知道在开会时,这个督学不但没有遵守诺言,还很狠狠地训了那位临教一顿。后果是,那位临教马上提呈辞职,学校损失了一位尽职的老师,还添加了一个空缺,一直到年底都无法填补。

很多人羡慕教师的工作,说才工作半天,殊不知道,教师除了要教书,要准备教材,要依据教育局的指令,多做很多文书的工作。最近就有一些教师告诉我,她们往往要在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才上网输入教育局要的资料,因为白天经常不能上网,不然就是不能输入资料。这些是有形的工作,无形的是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工作的压力、舆论的压力、家长的压力、董事会的压力、地方社会的压力、校方的压力、教育局的压力,而最让教师们感到压力的,就是督学团。

督学团一来到,不单是教学记录要清楚记录,而就算你的教学记录写得很详细,督学团照样能找到弊病,接着下来还要面对督学进班的视察。在整班学生目光炯炯下,督学的存在除了让学生好奇外,他们或多或少会有那种幸灾乐祸与同情的心态,要看老师怎样应付?当然这肯定会让教师感到浑身不自在,不过这是工作的一部分,自然不能质疑。当年我的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准备出丑的小丑,非常尴尬地企立在学生眼前,扮演着一出出一点都不好看的戏目,既紧张又难堪。因此,督学到来所引起的压力,确实非局外人所能了解的。

督学团之所以会引起的压力,包含了紧张与恐慌,那是因为督学团似乎永远在指出错误,而如果督学团可以以鼓励、赞许、褒奖与激励的方式,我相信会更能激愤教师的服务精神,不会让他们感觉到压力,也不会那么悸怕督学团的到来。教师们需要的是激励,不是压力与指责。我们看到许多行为偏差乖离与暴力的教师,或许是因为他们承受不了压力的关系。既然要有教育大蓝图,要有重大的改革,这方面就不应该被忽略掉。

(刊登于7-10-2013星期一《南洋商报》《言论版》《教育视窗》)

Thursday, October 3, 2013

荒谬的总稽查司报告

一年一度提呈国会的总稽查司报告,再一次的荒谬地呈现在人们的眼前。说是荒谬一点也没有错,这份厚达32页涵盖总稽查司对所有政府部门和各州政府机构,以及与政府相关公司的2012年稽查报告再度揭发了各部门与法定机构浪费资源的疏漏,以及各种不当管理的弊端,其荒谬的程度,确实让人咋舌!报告中的荒谬事虽多,总稽查司的认真与负责感,却不得不让人翘起大拇指。

让我们看一看让人不可思议的荒谬,1个市价100令吉的挂钟,竟以3810令吉购买,足足差了3800%!每个估价200令吉的扫描机,要花14760令吉来买,高达720%;以高出市价7235%的高价,买下A4的扫描机;可以付出50万令吉的租金,租用早已停用的大马卡印刷机;其它的包括了20亿学校保安费用被滥用,皇家警察133万令吉财物不见,关税局60万的鞋子损坏销毁,亚庇机场超支14亿竟然还是问题一箩箩,渔业发展局售买补贴柴油过程出现漏洞导致政府必须承担814万令吉,以及其他种种的弊端与管理不妥。

荒谬还不止这些,总稽查司就指出,7个政府部门至少发现5个弊端,包括了不当付款、不按规格进行工程或供应、低质量或不适用、不合理延误与浪费,以及产品和资产管理有弱点。这些弊端,他提呈了653个建议,协助政府部门的纠正。

我们对于政府部门的这些荒谬浪费,似乎早已经司空见惯,习惯了。每一年总稽查司提呈报告,都会引起一阵哗然,然后吵吵闹闹,国会议员与社会人士吵了一阵子,相关部门说要调查要行动要对付,过后不了了之,后续如何,没有人知道,也没有人再有兴趣去查问。到了翌年,新的报告书出来,新的诟病继续出现,新的舆论再次重现,新的荒谬又再浮现,然后又再像大海上浪花所激起的泡沫,慢慢又恢复了平静,等明年新的荒谬吧。

公务员的采购有一定的程序,一定的法则与规定,就如民间的社团一样,财政可保存最多的款项是若干,主席可以开销不超过一定的数目,超过规定的款项数额就要预先交给会员大会通过。相同的,公务员在采购物品时,一定要依据财政条规Arahan Perbendaharaan Bab A – C,以及Akta Acara Kewangan。在这些条规里,清清楚楚写明采购的程序与规则,超过一定的款项就必须通过招标,透明化来进行。能够如此的挥霍,自然是没有依据条文,可以被严厉的对付。然而,这些弊端每一年都在重复会不会让人感觉到这是官官在相护,官场作用的浮现?

如果我们要成为先进国,要强调绩效为先,除了要行政透明化之外,也应该先把这些挥霍与不当管理的弊端清除,相信或多或少也可以让我们的国债减少。

(刊登于4-10-2013星期五南洋商报〈言论版〉)

Tuesday, October 1, 2013

华小合并的问题

十多年前的时候,当我还是笨珍校长联谊会的主席时,有某个州级的教育局官员突然联络我,要求我寻求说服董家教把笨珍县内某蚊型学校迁到新山县去的可能性。当时我却被一句“民族罪人”震慑住了,吓得连提都不敢提。局势的变化无常多端,后来迁校竟然成为维护与保住华小的最佳途径,这是当年谁也想不到的事情。

华小今天的两极化,城市学校急速爆满,缺乏学习空间与课室,一些华人密集的城镇却不能建设新的学校,而乡镇学校学生人数急降,蚊型学校更是面对没有学生来源的窘境。这种窘境也不一定是蚊型学校,一些大型的乡镇学校,也要面对学生人数萎缩的局面。这种局面,在一些两校都同在一个屋檐下的情况,就往往就会引起了一些招生的纠纷。这种局势的变化,显然与人口老化、迁移与及生育率下降有着密切的关系,看来华社无法解决这些面对的问题,就应该想办法不让原有的学校被合并被关闭。

柔佛州利民达教育基金会主席郑玉贤就建议,把共用一个校地的利民达一校跟利民达二校合并为一所更大型的小学。乍看之下,让人吓了一跳,因为,在华社大力反对合并蚊型学校大建议的时刻,这个建议确实让人大吃一惊。其实,郑先生是一番苦口婆心的呼吁,他是希望能将学生集中在其中一所学校,再把另一所迁往有需要华人密集的城镇。我倒认为,这是一个高瞻远瞩,值得考虑的建议。

我个人非常同意这位前村长的建议,就以笨珍市区来说,培群一校、二校与乐山都集中在一起,学生人数急速从大型降到小型,就算也是新村的北干那那的育民一校与二校,也从千人急速下降,从大型逐渐下降。两校一个屋檐的纠纷与竞争无可避免,倘若集中发展其中一所,将另一所迁往其他有需求的地方,不但能够保住学校的存在,可以集中发展学校,还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纷争与竞争。除此之外,更解决了有需求华人密集却不能建校,学生必须劳车顿舟到外地去求学,或是被逼就读马来学校。

在一些华人密集的城镇,要兴建一所新的华小谈何容易,既然不容易兴建,就要保留。然而,要保住一所华小也不简单,以过去的经历,关掉一所就是少掉一所。与其被关闭被合并,为何不预先迁往有需求的城镇,惠及莘莘学子?


(刊登于《南洋商报》1-10-2013《言论版》〈教育视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