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anuary 29, 2021

 【寻根留迹:龟咯的名称】

 

根据官方的历史记录,笨珍县的开埠源自1878年龟咯的开拓,当时柔佛州苏丹把从龟咯到大笨珍的一片面积约6万英亩的土地,恩赐给阿拉伯商人赛阿砂哈去开拓。阿砂哈会从龟咯开始开垦,那是因为当时的交通都用一种叫着火轮船的小汽船,从新加坡出发,首站就是到龟咯,再从龟咯到其他的地方。所以,阿砂哈自然是从龟咯开拓起。据说,当阿砂哈来到龟咯时,当地已经有人居住了。龟咯名称的由来有几个说法,一个说法源自马来字telukuptelungkup),翻覆的意思。古时候,许多来往新加坡与马来半岛的商船,尤其是那些来自马六甲的商船,常被隐藏在龟咯岛上及附近一带的海盗抢抢劫,同时还把船只翻覆葬身海底。由于这个原因,马来人就把这个地方叫着Telukup,久而久之就变成了Kukup

 

另一个说法是马六甲的马来人,因为受不了荷兰人1819年至1824年统治下的生活,又听说莱佛士已开辟了新加坡,成为英国的殖民地时,因此纷纷都想到新加坡经商,荷兰人是禁止他们去新加坡的,可是这些商人仍然会偷偷地航海到新加坡经商。要从马六甲到新加坡必须经过龟咯海峡,这里海盗云集,这些商人因畏惧这一带的海盗会把商船翻覆,因此就叫这个地方为Telukup,渐渐就变成了Kukup。这个说法,可以在《文西阿都拉自传》(Hikayat Abdullah)这本书里找到佐证,在这本书里的第151-152页里文西阿都拉这么写道:

 

来往这海峡者都怕经过龟咯海峡,因为这里是海盗群集处。由于这里有如一间斗室,不论风有多大,这里总是恬静一片。人们为了避风,都会进入龟咯海峡而遭到海盗的抢劫,由于人们看不到海盗,海盗的行劫行动就很容易。当时就有大约40个来自马六甲爪哇人社区的马来青年要到新加坡去,他们坐同一条船经过这里,结果失去了踪迹,到现在一个也找不到,全部被杀光了。”  (原文参阅附图照片)

 


文西阿都拉(Munshi Abdullah bin Syeikh Abdul Kadir)是一位于1796年出生于马六甲家庭,拥有阿拉伯及印度人混血血统的马来大文豪,也是新加坡开埠者莱佛士的马来文老師,后来在1854年前往麦加朝圣途中逝世。他的作品相当丰富,计有《新加坡焚城记》(Syair Singapura Terbakar, 1830)、《阿都拉游记--- 吉兰丹篇》(Kisah Pelayaran Abdullah ke Kelantan, 1838)、《文西阿都拉自传》(Hikayat Abdullah, 1849),以及《阿都拉游记 --- 犹大篇》(Kisah Pelayaran Abdullah ke Judah)。这些书重要的是其内容确实的反映了19世纪荷兰英国殖民时期新加坡与马六甲的社会生活风貌,是研究两地历史一份重要的史实记录。

 

从这些资料可见,当时龟咯邻近海域的海盗有多么的猖狂,后来这些海盗都被达因依布拉欣(Daing Ibrahim)所消灭。依布拉欣是柔佛州19世纪时的天猛公(Datuk Temenggong)。龟咯是时大部分的居民是马六甲人,他们的工作是捕鱼,然后把鱼产送到新加坡的华人市场去贩卖。由于有商业的来往,于是这里也就设有税关的机构。后来在一位宗教导师端赛阿立敏阿都卡立(Tuan Sahikh Arif bin Ab Kadir)的建议下,把Kukup这名称改为KukubKukub在阿拉伯语是星星的意思。也就从那个时候开始,龟咯就开始发展了,尤其到了阿拉伯籍商人赛莫哈末敏阿砂哈(Syed Muhammad bin Ahmad Alsagoff),他同时也被称为Nong Chik,在得到柔佛州苏丹的恩赐土地到来开荒后,龟咯就更快迅速的发展。当时所有的政府部门如税关、警察局都从丹绒古邦被迁来龟咯,于是龟咯慢慢就成为一个县,很多来往北马及新加坡的商船都纷纷因为龟咯有一个完善的码头而到来,商店也开始设立在龟咯,这个时候,很多人认为Kukub不是马来文,因此不大适合,于是龟咯又改回马来语的Kukup了。这也即是笨珍县战前被称为龟咯县的由来,后来是陆路通了,小笨珍位置适中,各政府部门被迁来小笨珍,而龟咯县也就改称为笨珍县。

 

英国人的到来,把Kukup这个名称被英译为Cocob,我在一则1903年的海峡时报里读到一则A Tongkang Wrecked (一艘舡的遇难)的新闻报导,在提到龟咯的警察局时就用了Cocob这个词,文中的警察局写的是(Police Station at Cocob)。英译的龟咯名称,有时也会变成Cucob 1929年的海峡时报报导从该年的101日开始,龟咯的邮政局将从Cucob改名为Kukup,就是用了Cucob这个词。可是到了1934年,一则Malayan Tribune (马来亚论坛报)的新闻报导又把龟咯称回去Kukub。不管是怎样改,都是龟咯的译音,中文方面就不一样了。

 




上述的龟咯名称都是马来语或英语的称呼,中文方面,我看过以龟谷来称呼龟咯,也在一本名为《马来半岛商埠考》的书中读到这么的一段文字:龟咯(Kukub)一名利芒桥位置在柔佛邦之南部,地滨蔴六甲海峡与浮罗龟谷遥遥相对,为柔佛邦大市镇之一。交通有定期小汽船,往来于新加坡文律间。物产有树胶、椰干、老枳,地属柔佛邦管辖。其历史与新山同。

 





文中说龟咯的另一名称利芒桥是错误的,利芒桥是梠檬桥之误。梠檬桥在小笨珍市区,小笨珍河上早年是把梠檬树劈成一半,铺在河上接连阿砂哈街与峇结街,让两边的居民可以互相往来。由于这座梠檬桥,外地人也把小笨珍称为梠檬桥。(参照附图《新国民日报》1927年刊登的一则《承股声明》,里面就有梠檬桥。)文中的浮罗龟谷就是现在的龟咯岛(Pulau Kukup)。此岛面积有1,645英亩,呈不规律四方形,都是沼泽地,因此也有人称之为四角芭,其位置就在龟咯港脚的对面,在龟咯海的中央,现在政府已经在该岛设立了国家公园供游客进入岛上参观。岛上沼泽地铺满红树林与加藤树,是全世界最大的红树林之一,林中最多的动物是猴子,也有山猪,还有蛇群盘缠在岛上的树林上。岛上有三条小河,其中一条被当地人称为死人港,因为据说若有人失足跌入海里,其尸体会漂流到此小河来。《马来半岛商埠考》书中提到的浮罗龟谷,可见龟谷这个名称曾经也是龟咯的另一个名称。当时来往新加坡、小笨珍及文律的交通只能靠一种叫着火轮船的小汽船,陆地上当时还完全没有马路,龟咯港脚与咸水港要忘来,还需要靠舢板。还有文中提到的土产有老枳,老枳就是槟榔果,是当时龟咯一带主要的农作物。

 


我在寻找资料时,也意外找到龟咯的另一个完全不相同的名称,此名称不管在读音或字形都跟龟咯搭不上边,原来龟咯早时也被称为高岌,而为什么会有这个名称,看来有待历史学家去考察了。高岌这个名称出现在一篇刊登于1932年《南洋商报》题目为《切片槟榔》的报导。文中提到:“切片槟榔,有少许由柔佛高岌地方输出…..”,高岌就是龟咯。《马来半岛商埠考》这本书是林穆群编写的,由新加坡南洋工商补习学校于1928年出版。出版前曾于1926年就开始在《叻报》里连载,内容都是马来亚半岛上所有市镇的简介,是一册可以窥见当年马来亚半岛各地的简介,描写简朴,容易查阅。

 

龟咯在繁荣后因为政府行政中心迁至小笨珍而没落,逐渐成为一个渔村,然而由于特殊地理环境,乃有龟咯港脚、咸水港及龟咯山顶三个地方,龟咯港脚及咸水港两个水上渔村,现在已成为游客喜欢的旅游胜地,每逢周末,大量的游客都会涌进这两个渔村来,享受两天一夜的特殊水上人家生活。然而,行动管制令的实行,让游客却步,严重影响到当地的旅游业,恐或波及地方经济的发展。衷心盼望疫情快点过去,疫苗能快点提供给全民,致使能恢复经济,恢复民生国计的繁荣,让这两座拥有百多年的水上渔村再次恢复生气。(28-1-2021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