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华社很多团体都纷纷在收集并出版地方志,甚至有些个人也开始编辑与出版地方上的地方志。
这是一椿好事,因为我们处在一个多元化的国家里,政府的主流主要是采用马来文,因此无可避免地偏向马来社会,华族社会的史实或地方志,要能够被收集纳入国家历史当中就不容易,且往往会被忽略掉。要将华社的史实与地方志留存下来给后代,恐怕要靠华社自己的努力。
目前华社的历史,绝大部分是由会馆乡团组织,以及学校以会史或校史的方式来保存,刊登于适逢庆典或纪念日出版的特刊内,而其内容的取舍胥赖捉笔人。
遗憾的是,很多执笔者在撰写史实的时候,经常会有意无意中将原有的篇幅缩短,有意无意间突出自己的丰功伟绩,也有意无意中省略掉前人的记录,结果是会史或校史越写越短,最后是面目全非。
我读过一所拥有超过50年历史学校,结果内容仅500多个字的创校史,很多重要史实都被简化或删除了,我也曾看过只有现任董事会与家教协会名表的校史!
历史可让后人借鉴
历史可以让后人借鉴,也对后人有所启示。唐太宗就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通古今,历史是一面明镜,让后辈能够鉴往知来,策励来兹,也可以让后进缅古鉴今,承先启后。因此,历史对一个文明社会的进展,起着非常重要的借鉴、承先、策励与教导的任务,须给予保存与记载。
地方志是地方上的年鉴,是指全面性记述本区内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地方志是大中华文化内特有的一种文化产品,也是延续地方历史的一种载体,它拥有一些基本特性,如它是属于地方性质、连续性、记载史实也记录当代发生的事物,同时属于资料性质,必须求实存真,据事直书,因而可以引为佐证或参考。
贯彻承先启后作用
编印地方志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它除了能让史实流传之外,更寓有育后、实用与教育的作用。通过阅读地方志,人们尤其是后辈能起着认识、鉴戒、启迪、参考、依据与辨别的实用与教育作用,因而能起着教育后代,贯彻承先启后,以往鉴今的作用。
华社的背脊架构是乡团组织、文教团体与学校,这些团体除了热衷于设立文化馆,建设图书馆之外,也应该朝收集地方社会的史实与现状,然后编辑成地方志。
(刊登于9-7-2012《南洋商报》《言论版》《信手拈来》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