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November 17, 2012

重视家谱与自传的撰写


大中华文化有三大文献:国史,地方志与家谱。这三种文献属于珍贵的人文资料,对于一个族群的历史学、民俗学、人口学、社会学与经济学的研究,有非常独特以及不可替代的功能,因此应该给予重视。我个人认为,除了上列三种文献之外,自传或个人的传记也非常的重要,对族群与社会,不论是在人文资料或史实的记载,有着非常重要的功能,起着非常巨大的贡献,尤其在研究时代的变迁演进,历史过程,有着非常独特的功能。

国史是一个国家所经历过的史实,国家历史自然是大件事情自然会有人珍惜并记录,地方志与家谱,就必须靠地方上的组织,或是个人去记录、撰写与保存了。一个人百年过世后,遗留下来不论是给子孙后代,或是给族群与社会,不论是物质或精神,都会在三五十年后,云消雾散。纵然是家财万贯,富甲天下,也会消失在历史洪炉里,这也是富贵不过三代说法的原因。但如果那个人留下个人、家族、族群的记录,不但子孙后代将永久性的保留对他的缅怀、追思与敬仰,对于日后研究历史、人文、习俗与生活价值观者,都可以从这些文献中获得。

家谱与传记文化是大中华文化拥有源远流长历史,具有独特内涵、浸润着中华民族情愫的谱牒文化,对于族群与社会,确实起着心理素质、价值取向、行为规模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与作用,有着积极的现实教育作用,在古时候,只有君王诸侯与贵族才能撰写,其作用谨用于血统的证明,袭爵与财产的继承,门第与户对的表彰。然而,到了今天,其作用随着时代的变迁自然也起了变化。

在今天,家谱或族谱,自传或传记的撰写,不一定要名门望族,或是有名望地位者才可以拥有,文随世移,每一个时代都有其不同的演变与变化,自传与传记虽然只是记载人物的生平事迹,虽然起源于人类本能的自我纪念,却在历史与时代的发展逐渐让家谱、族谱、自传或传记的功能超越了纪念,除了具有人生的示范与励志教诲功能,也是实现社会教育的重要途径。五四新文化运动过后,大量含有人参示范意义的传记涌现,表现自我、张扬个性的自传也大量的发展。抗日时期,传记自传与族谱内的记载,除了宣扬英雄、爱国、民族主义精神,激发国民壮志外,也大量了记载其时的历史经过,成为日后研究的文献。这是家谱、族谱、自传或传记的功能,也是我积极鼓励撰写的因素。

倘若华社个乡团组织能够重视并积极推动地方志、家谱、族谱、自传、传记的撰写与保存,则华社在我国的历史就不怕被有心人的篡改了。

(刊登于18-11-2012《南洋商报》《言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