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1979年内阁检讨教育政策实施委员会报告书》(也就是《马哈迪报告书》),我国教育部开始检讨小学课程,并在1983年开始实行所谓的3M教育制度的KBSR(小学新课程纲要)教改,扬言通过这个注重儿童基本教育领域的读算写新教学方式,学生个人才能将获得发展。10年后的1993年,这个小学新课程纲要又被Kurikulum Bersapadu Sekolah Rendah (小学综合课程纲要)取代,接着在10年后的2003年,又以KBSR Semakan取代,到了2011年,乃开始推出KSSR来取代之前的纲要。这些改变,有者说是为了加强效能,有的说是顺应世界教育潮流,也当然有人认为前者的收效不大,所以要用新的方法来取代之,众说纷纭,不过有个颇为残忍的事实是,还有很多六年级毕业的学生,完全没有办法掌握读写算的基本技能,不能与中学的课程衔接。
KSSR是“小学课程标准”,这据说是因为教育部后来发觉还有很多学生,未能达到预期的结果,良好地掌握读写算的基本技能,于是在2006年时乃开设了“读写算技能补救教学班”(KIA2M)。KIA2M是Program Kelas Intervensi Awal Membaca
dan Menulis,主要让一年级的学生可以掌握到马来文的基本读与写的技能。接着,教育部再推出ProTim, Program Pemulihan 3M, 也就是在第二阶段三到六年级实行的“读写算技能补救教学班”,然后是LINUS (Literacy and Numberacy Screening),“识字与算学”的加强。而今年,教育部为了提升4M (membaca, menulis, mengira, menaakul)即读写算思的基本技能,更是推出了KSSR,说是加强小学生的基本技能,以便学生们六年级毕业后可以顺利的衔接中学课程,达致国家成效领域。
教育制度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极其重要的资产,逐年提升并朝向新的领域开发,顺应世界教育与需求的潮流,开发符合时代的要求是必要的。教育部追随世界教育潮流,为实现《教育大蓝图》的“全人教育”理念而进行教改是大家都能接受,必然的过程。然而,在提升教育的发展时,必须的基本要求与设施是否已经达到最起码的要求,若否,如何能把高层次的教育制度与教学法落实在学校里?有了一流的计划,也须有足够的基本设施来落实,而教育机构最基本的一环是人力资源,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的教师来落实这些教育课程纲领,一流的方式也没有办法推行。倘若学校里的专业师资不足,还大量应用临时雇员没有专业训练的临时教师,或是任由空缺继续存在,让校方不得已必须已代课的方式来维持,试问一下,任何有效的教学法,任何能够补救提升学生的基本技能的计划,如何能够有效的进行与落实?
偏偏教育部官员在这些基本基础未能全面解决之前,就接二连三的推出大块头的超级计划,让人傻眼,也让人应接不暇。我当然怀疑,教育部怎能达到国家成效领域的基本要求。这些教改,最终是落个繁文缛节,加重教师们负担的白象工程,相信每年还是会有一批又一批读过六年级书的文盲,被送到中学去。
(刊登于《星洲日报》9-9-2014《言路版》)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