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March 31, 2019

【柔北新村行】


柔北有许多新村,而我到过的新村也不少,之前为《生活出版社》写稿的时期,几乎跑遍了全柔,然而,还是有一些地方是没有踏足过,心中有些遗憾,于是今天趁北上之际,特地到班卒、玉射及及坤兰烏汝走一走,一方面也是被报章的报道所吸引,说是玉射新村为了迎接新春,把全村都挂满灯笼,还有装饰满灯饰,非常漂亮。这几个新村都依河而居的新村,有的是麻属,有的是在东甲县内,都在柔北。我从笨珍出发,取道南北大道,出巴莪收费站,首先就直奔玉射(Grisek)新村。

经过班卒(Panchor),走了约数公里向右转,就到达玉射新村。朴素的新村似乎只有一条街,两排对立的店屋挂满了红彤彤的灯笼,街的尽头是河,河边两个巨型的财神站在【玉射欢迎您】的告示牌前,后面就是麻河,一个月饼的雕像,还有挂满竹子做成的许愿签,迎风因互相敲击而发出咕隆咕隆的声音。河上有一条小桥通往一个类似小岛的地方,上面布置满是灯饰。一旁友善好客的老人告诉我,要晚上来观看才知道漂亮。那几个长者悠闲地在河边聊天,告诉我这里已经是老人村,年轻人都往外发展。老人们很友善,告诉我要到河边去看看河上浮动大伯公庙,就在真空道教的河边,还告诉我玉射的培英学校也在那一个角落。

我在街上一间看来刚开不久的小食店用餐,老板是一对年轻夫妇,人也很友善,一碟鸡饭一碟叉烧饭,再加上一瓶吉家宝算我RM 9.50, 相当便宜价钱也公道。年轻人还好意告诉我,回程经过班卒,不要忘记去品尝那里著名的大头虾。年轻人也告诉我,出玉射村口有一家种植鲍鱼菇的工厂,值得参观。用完餐后我们就往村内走,河上浮动大伯公庙确实是很特殊,庙是以木板建在浮动的一块板上,然后用两节每节约5呎长的铁梯子架在岸边。我战战兢兢的步入搁着的铁板,摇摇晃晃的梯级,来到安置在浮动于麻河上的木板庙,这座玉射福德殿大伯公的历史,据一本插在墙上的小册上所写,是十多年前有位村民在钓鱼时意外钓到一个红色的布袋,里面包着一尊大伯公而供奉的。从那个时候开始就开放给村民参拜,到了2017年才由真空教和真道堂的前辈及理事们,把大伯公迁移到河岸边的浮动庙里。我们到达的时候,刚好大伯公庙在进行大规模的参拜,大伯公金身被请上岸来,安置在临时搭建的棚子里。

根据我在大伯公庙找到的这本小册子,玉射新村的人口大约有2000人,华人的籍贯是潮州、福建、海南、客家与广西。村里大约有600间房子及46间店屋。村里的几排店屋,就像一条隐形的分割线,把村子分为两大段。上半段住着的是华人,下半段是友族同胞。我从道堂出来根据老人们的指示再往下走,果然看到了培英学校,据知这所学校也因为人口的迁移,年轻人在外坡谋生而让学生人数锐减,只剩下一百六十多人而已。虽然如此,学校的建筑还算宏伟,我在校门口拍了几张照片,就转出了村子,半路上看到北帝庙的告示牌,就转进去看看。

北帝庙据说创立于1893年,迄今已有接近130年的历史,是当地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庙。庙内供奉的是自印尼廖内请回来的元天上帝。之前这座古庙也曾经设立私塾,据说就是培英学校的前身,后来学校在1921年被列为国民型小学,才脱离庙的管辖。从古庙出来,我转过去C&C鲍鱼菇种植厂,蒙厂内一个马来小姑娘带路,亲切的她一路帮我们讲解,从把木屑装袋、消毒、置种子到鲍鱼菇成长的厂房都参观过后,然后就进入鲍鱼菇装袋出品处,我购买了两袋鲍鱼菇带回,价钱不贵。这鲍鱼菇厂值得参观,让我学习了一课。

玉射、坤兰乌汝都属于东甲县,东甲县的一些市镇我都到过,如武吉甘蜜(Bukit Gambir)、利丰港(Sungai Mati)、武吉港脚(Bukit Kangkar),我都到过。其他的如吉双(Kesang)、丹绒亚葛斯(Tanjung Agas)、巴力文莪(Parit Bunga)、武吉士南邦(Bukit Serampang)、居本峇鲁(Kebun Baharu)、实廊(Serom)等则还没有到过,希望不久的将来可以一一到访。这些地方一共拥有17个新村,即:木阁(Bekoh)、武吉甘蜜、武吉港脚、玉射、居本峇鲁、坤兰乌汝、砂益(Sagil)、利丰港、东甲、亚沙汉锡兰月佬(Asahan Sialang Relau)、十支村(Kg Batu 10)、文林望(Belembang)、巴力文莪、拉旺(Pekan Rawang)、新港十九支村(Sengkng Batu 19),以及莲花村(Kg Teratai)。这些新村,有的我去过,还有许多我没到过,希望能在不久的将来也过去看看。

接下来的一个新村是坤兰乌汝(Kundang Ulu)。会有这个名字,根据资料记载,是因为早期这里盛产坤兰果(Buah Kundang)而得名。这种黄皮的水果,外表像枇杷,带点芒果味,华人称它为芒果梅。后来我从资料也得知,雪兰莪的万挠一带,也有一个叫Kundang根登的新村,也是因为有这种水果而得名。我会对这个新村感到兴趣有两个原因,其一是数年前翁诗杰的干捞事件就是发生在这里,还有我国羽球国手陈蔚强也来自这里。这是一个非常淳朴的小镇,安宁又平静的依在麻河旁,几个垂钓的人在河边小亭里钓着淡水虾与鱼,对面有一个小码头,偶尔有小舢板来回对岸。岸边设有马来人的店铺,还有一座髹上蓝漆的公众吧刹。

我转入小镇,看到一所蛮大间的礼堂之类建筑物,招牌上写着广福堂,据说已经成立了超过40年,主要是为村民提供地方福利、进行宴会活动,甚至办丧事喜事等。我在这个据说已经有百余年历史的小镇转了一圈,也在一所住家式的神庙停了下来,庙前几位村民在闲聊,我也趋前与他们聊了一阵,他们都很友善,也很热情,告诉我许多镇内的事,让我知道镇内有两个住宅区:吉利花园与霸王林,转出小镇,在村口有一所公孺国民性华文小学,据说,这所小学创于1927年,由一群劳工,在一位名叫吴素洲当地人的号召下,出钱出力创立了以板屋为校舍名为【工餘】的学校,过后才重新命名公孺。这所学校拥有三层楼的校舍及礼堂,是一所设备堪称完善的学府。之前发生的【三万变三千】的干捞事件,就是发生在公孺学校。

离开了坤兰乌汝,我准备取道巴莪(Pagoh)收费站进入大道回家,突然想起玉射的年轻店主告诉我要品尝班卒著名的大头虾,于是特地停留在这个班卒小镇。后来才发现,原来班卒竟然是我国60年代著名的歌星樱花的故乡!拥有【鬼马歌星】绰号的樱花,本名邓彩英,她与另一位女歌星凌云,曾经也是我喜欢的歌手。这里唯一的华人餐馆叫【现代餐馆】,老板据说是班卒的前村长,店里的小姐大约是他的女儿,人非常友善客气。我点了这里著名的【大头虾】,所谓的大头虾其实是麻河特有的Udang Galah,蓝脚淡水虾,其虾头较大,前长有刺长长的双螯脚,螯呈蓝紫色。老板告诉我,普通一公斤售价RM 60。我跟老伴两人,老板帮我们准备了2只,每只切半清蒸,味道还真不错,只是肉略嫌较粗,与砂拉越吃的大头虾,没有两样。连同菜与饭,老板共收我RM 45,比起我在砂拉越的Sibuti吃的,一点都不贵。

从餐馆出来转出大路,我看到大路旁有一条小路,路旁挂满了红灯笼,于是就转进去看看,原来那条路是特别通往【爱华学校】的路,司閽是一位友善的华人,他开门让我进去拍照,由于学校里没有人,我不方便进入,就在门口处逛逛,然后就离开了。出来大路,路旁屹立着一座堂皇富丽的庙宇,这座供奉老伯爷公及三山国王的【灵安殿】,不停地播放着南音,我问庙祝,他告诉我,朱府大元帅喜欢听南音。南音也就是【南管】,是闽南人特有的音乐,听起来非常哀怨优雅,是我小时候常与先父在家附近【益友互助会】内听到的音乐。后来上网一查,原来此庙供奉多尊神明,除了老伯爷公及三山国王之外,还有感天大帝、东天大帝、洪仙大帝、青山皇爷、神农大帝、朱府大元帅、齐天大圣、太子爷公、南海观音菩萨、普贤菩萨、文殊菩萨、注生娘娘、屘姑娘娘。老伯爷公又称【伯益公】,据知是潮汕一带在感天大帝庙里面供奉的神明。

参观完灵安殿,天色也暗了下来,于是我们也就踏上回程。到新村与乡村地带闲逛最能享受到当地村民的友善、亲切与热情,这是我最喜欢的一点,品尝当地的美食,更是我到处闲逛的主要目的之一。这次北上柔北,收获满满,然而,还有许多地方我还没到过,相信不久的将来,我又会出发北上。

30-1-2019


【北游柔佛】

在走访柔北几个新村后,我蓦然发现,柔北还有许多乡镇是我还没有到过的地方,尤其是武吉哈逢(Bukit Kepong),一个曾经因为1950年,被马共把当地的警察局夷为平地而名噪一时的村落,后来政府还在当地设立了博物馆,把事迹拍成了电影,这就让我萌生走访这个小镇的念头了。于是,到峇株吧辖办完事后,发现时间还早,乃与老妻两人出发再次往柔北走。这次,老妻建议不走联邦大道,说走旧路比较舒服,走走看看,也比较有景物可看,如果半路累了,还可以停下来叹一杯咖啡乌。于是,我们取道中江(Tongkang Pecah),转入巴力士隆(Parit Sulong)路经Kangkar Senangar,直奔巴莪(Pagoh)。
巴莪是个小乡镇,却让联邦大道把其中一个收费站建在这里,而且还把四所大学学院都建设在这里,相信这跟巴莪是丹斯里慕尤丁的选区有关系吧。路过时,我还目睹两所建在一起宏伟的大学学院Kolej Agama Pagoh,以及Kolej Vokasional Pagoh。据资料显示,在巴莪设立分校的大学学院有:工艺大学、敦胡先翁大学、国际伊斯兰大学、敦赛纳西噻伊斯迈理工学院,一共四所。进入巴莪时是一条相当热闹的街道,我们在一间叫【中大】的咖啡店停了下来,咖啡店很热闹,除了卖面食之类也卖经济饭菜,顾客很多。我们叫了一碟饭菜,三个菜肴加上白饭,结果友善的老板娘竟然只收3令吉!我感到惊讶,在笨珍同样的饭菜,最少都要5令吉啊。老板娘说小地方就是这样,她坦率地说,巴莪没有景点也没有美食,要吃好的,近的有班卒的大头虾,远的有蔴坡的美食。我回头看看店里的顾客,几乎每个人盘中的饭菜就堆积如山,若给我们两人一起吃,应该可以连续吃两餐,可见小地方人情味浓,连餐馆也不吝啬,非常阔气的招待客人。
我们在巴莪兜了一圈,看了色彩斑斓堂皇富丽的保灵殿。这庙设于1968年,早期是租借训蒙华小旁南山寺的亚答屋,后来在1982年才迁至现址。保灵殿供奉的是玄天大帝,又称为上帝爷、上帝公、帝爷公、真武大帝、北极大帝、真如大师等。玄天大帝是镇守北方的统帅,祂身穿黑衣战袍,手持七星剑,光着脚板,右脚踏蛇,左脚踩龟,是民间膜拜的一尊神明,香火看来相当的鼎盛。我们在庙前逗留了好一阵,庙里没有人,山坡上的风很大,大热天到此一游,让凉风吹吹,很是凉爽。
我在90年代在云顶高原的IAB参加校长课程时,结识的一位黄姓校长曾经在训蒙学校掌校过,因此,当我看到这所创立于1931年的训蒙学校时,心中立即萌生亲切感,又因为刚从网上读到中国中央电视台曾经在2018年到这所学校拍摄【一带一路】倡议沿岸国家之一专题纪录片【情系大马梦圆东方】时,训蒙学校是全国唯一被选中拍摄的华小,这跟我在龜咯港脚耕文学校服务时,香港的电视台特地到来取景拍纪录片的情况一样,倍觉亲切,于是就下车拍了几张照片。可惜学校大门深锁,不然倒是很想进去看看。
到了巴莪如果转左是前往联邦大道的路,向右就是朝向武吉哈逢的路,我们于是转右,一路经过Liang Batu,然后就到一个叫隆旺(Gombang)的小镇,路经一所学校,学校并不很大型,从外面可以看到前面的礼堂,这所学校叫培才学校。据说隆旺只有20户人家,培才学校以原住民学生占多。从这里再北上,就到了岭章(Renchong)小镇,我只在大路上看见一排华人的板屋店铺,也就没有停留下来,直奔岭嘉(Lenga)去。岭嘉,老一辈的人都叫她为【五条港】,当年也是港主制度下开发的地方。跟许多新村一样,这里也是50年代殖民政府移植计划下的新村。要到岭嘉还要经过十三支及十九支(Paya Redan)这些小镇。岭嘉名字的由来,据说是以芝麻树(Lenga)的名字,这里据知绝大部分的居民都是潮州人。我在一间名叫【琼华茶室】的咖啡店逗留了一阵,点了牛油咖丫面包与咖啡乌。咖啡跟蔴坡的咖啡一样,浓郁黑苦,虽然与我平日喝的龙引咖啡不一样,还算勉强可以入口。店主人很和善,特地告诉我们,从警察局前面的大路往下走,可以到达麻河岸边。河边傍晚时分会有马来人钓大头虾,可以跟他们买,一公斤要价RM70。我们从咖啡店出来,就在路口看到岭嘉学校,这座建于1953年的学校,半隐藏在木板住家旁树荫的遮蔽下的小路上,一排相当新两层的校舍展开在眼前,我停下来拍了照片就离开了。
我们听从咖啡店老板的话再往下走,果然在不远处就看到了麻河,让人惊艳的是,河边居然有一个休闲公园,旁边竖立一个牌匾写着【林培添休闲公园】,后来上网寻找资料,原来是一名成功的商人为了回馈当地地方社会,特地耗资50万令吉在他家的【厦门林氏家族祖居】前麻河旁,建设了一个休闲公园。公园很新,设备相当齐全,旁边还有钢制梯级下到河畔的平台,想必是为傍晚到来钓大头虾的垂钓者而设的吧。公园设有凉亭,还有让孩子们玩的游乐设施,从凉亭望过去,公园铺上的红地板,搭配麻河的景色,让蓝天白云衬托得非常漂亮。
岭嘉有两座庙,开埠港主建设的百年福德庙(大伯公庙)是一座很小的板屋庙宇,还有建于1892年的华光古庙。知道华光古庙建于1892年是看到其庙名招牌上刻写的【光绪18年】等字。光绪18年就是1892年。我在华光古庙与一位友善的老人闲聊。乡镇的父老都很和善,也很热情,这也是我喜欢逛乡镇的原因之一,除了可以享受田野的情趣,更可贵的是可以聆听当地父老的故事。他告诉我,岭嘉大部分的居民是潮州人,以前华光古庙旁有一个海南村,居民大部分是海南人,然而随着大部分的人移居,村里剩下的都是老人。他笑着说,海南人越来越少,像他这样的海南人也要跟其他的村民一样讲潮州话。听这句话很熟悉,龟咯港脚也一样,各种籍贯的人,都会跟随人口有90%的金门人讲金门话。
告别了健谈的老人,我们也就离开岭嘉,朝武吉哈逢新村方向去。武吉哈逢新村在蔴坡的北端,离开昔加末20公里,离开拉美士25公里。这个乡镇的名字,据说是因为建于群山的环绕包围着,所以叫Bukit Kepong。Kepong的意思就是围绕。我们在进入武吉哈逢前,发现在麻河旁有两座庙宇,一座供奉【太乙天尊】的【天云宫】,另一座毗连的神庙是【独门仙师坛】。庙在麻河旁边,而庙旁边也有一简陋的开放式类似棚屋的建筑物,两位妇人在聊天,原来是一个饮料摊位。我趋前点了一瓶冷饮,顺便与摊位主人聊了起来,原来她还有亲戚住在大笨珍。摊位里摆了不多张桌子,健谈的摊主说是给附近的老人到来聊天走棋喝咖啡。她告诉我,【独门仙师坛】是座历史悠久的庙宇,多悠久她也说不出来,只知道神诞时非常的热闹,人山人海,从四面八方涌进来,可惜庙门深锁,也不知道供奉的是哪一位神明。女摊主也告诉我,这的地方会如此著名,是因为50年代一场马共攻击警察局的事迹。
原来这里会如此扬名,那是因为一部以1950年2月23日,大约180多名的马共攻击当时的殖民政府警察局,结果把警察局夷为平地,导致18名警员殉职的事迹为背景的电影,后来政府更在警察局旁建了一座博物馆,来纪念这场战斗。过后我们到博物馆参观,在博物馆里逗留了相当久的时间,从二楼的展览馆到三楼,也稍微看了不停重复放映的影片。展览的项目很多,除了图片与历史记载外,还有很多实物被展出,包括了当时马共用的枪支、警方用的枪支、遥控机关枪、马共设的陷阱、衣装配件等等,非常丰富,如果要仔细观看,恐怕要用上一两天的时间。博物馆有冷气设备,而且参观是完全免费的。
我们从博物馆出来,突然想起咖啡店女摊主告诉我们,警察局对面小山坡上面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庙,于是就转了上去,首先经过的是吉逢华小,高耸的钢骨水泥围墙内是三层楼的校舍,大门深锁着,于是我们下车拍了照片,然后再往前走,不久就看到武吉哈逢的凤山寺古庙。据说这庙已经有百年的历史,当年Astro也曾经过来拍摄过,庙里供奉的是广泽尊王、洪仙大帝、妙应仙妃、福德正神,以及张公圣君。庙在山坡上,从庙前看过去,可以看到警察局的博物馆,以及远处的麻河,景色幽美。我们逗留了一阵,就准备前去利民达。
会想去利民达看看,是因为从报章上读到,利民达在新年期间,由己亥年新春庆委会首次主办,云峰宫协办曾举行全村盛大春节庆典的新闻。新闻报道说,除了布置高挂各类灯笼及灯饰之外,庆委会更聚集了3千多名村民与游子,在漫天千余盏红彤彤的灯笼下,齐齐捞生庆祝新年。这是一个豪举,一个市镇能筹备如此浩大的节目,除了要有合作无间的团队外,还要村民的合心团结的意念,非常不简单。为了能在这些灯饰被拆除之前亲自目睹这些壮观的布置,我们特地来到了利民达。
利民达是1951年殖民政府移植计划下设立的一个新村,利民达 Jementah这个名字,据说是Jem跟entah凑起来的一个字,Jem是一个人的名,entah是不知道,两个字合起来就是Jementah。这里主要的农作物是橡胶树与油棕,也盛产一些水果如榴槤、柚子、红毛丹、番石榴等。灯饰走廊就设在云峰宫前,利民达学校旁,该走廊高24呎、40呎宽,180呎长,上面装满了各种灯饰,据说夜晚齐亮,非常漂亮。云峰宫我倒是来过许多次,这座供奉金阙大夫、王大元帅、张公圣君三尊的庙宇是一座美轮美奂的庙宇,旁边还设有休闲公园,地方是非常优美宁静。庙宇旁边设的公园,安置了多尊的雕像,有观音神像、月佬神像、还有许多动物的雕像,最奇特的是一头黄牛被埋在土里,只露出牛头与牛屁股。我们在这里逗留了相当久,也拍了好多的照片。这里还搭了一个小型的灯饰走廊,两边以粉红色的桃花点缀,非常漂亮。
从云峰宫出来,已经是下午五点多,我们决定从东甲进入联邦大道回笨珍,于是乃朝向东甲驶去。东甲原本是蔴坡的副县,2008年正式升格为正县,成为柔佛州的第十个县,本来是被命名为礼让县(Daerah Ledang),2015年更名为东甲县。东甲最著名的莫过于牛腩面,我们吃过几次,觉得不错,于是想再尝尝。东甲的豆沙饼也很有名,只是售价不便宜,平均一个大的豆沙饼要价RM1.50,不过倒是相当好吃。我们南下东甲,路经砂益(Sagil),就兜进去新村看看。砂益是前往金山必经之路,同样的是在紧急法令时期被开辟的华人新村。据资料显示,在还未成立新村之前,这里有许多华人小村落如仙达村、大合村等,后来才被集中在新村里。这里有一间历史悠久的天后宫,供奉着妈祖。而学校则有一所启群学校,是当地唯一的学校。与其他的新村一样,年轻人都纷纷到外地发展,这个淳朴恬静的小乡镇,也逐渐成为一个老人村。
从砂益出来朝东甲去,不久就看到Bekoh这个路牌,木阁与拉美士附近的彼咯(Bekok)只有一个字母的差别,地理位置却不一样。这里是个朴素的乡镇,市区只不过两列并排的店屋,尾端就是木阁新村了。由于时间已经相当晚了,我们急着要赶去东甲吃牛腩面,于是在这里略为转了一圈,就匆匆朝东甲去。
东甲曾经享有【布城】的美誉,此布城非我国政府行政中心的布城,而是因为东甲以花布生意而闻名,当年许多人都蜂涌到东甲买窗帘布,而东甲另一个闻名的就是牛腩面。可惜的是,在我们到达东甲时,面店都已经收摊了,后来想尝尝马来人的Mee Siput,结果也是败兴而回,唯有到和美饼家,买了几盒豆沙饼,看看时间已经6点多,乃匆匆取道东甲联邦大道入口站回笨珍。
综合这次的北游,虽然没有美食,却也略有收获,尤其是武吉哈逢的博物馆,还有利民达云峰宫的灯饰走廊与休闲公园,确实是值得一游。我本来计划继续到离木阁不远的亚沙汉,因为这个乡镇竟然是建设在马六甲跟柔佛两个州的上面,一边是马六甲的亚沙汉金山新村,另一边是柔佛的亚沙汉锡兰月佬新村,可惜时间已经相当晚,唯有保留到下一次的北游。 
(23-2-2019)

【记亚沙汉行】
终于,我如愿以偿来到了亚沙汉,一个跨越柔佛州与马六甲州的小镇。会想到来亚沙汉,除了想一睹这里的特殊地理位置之外,另一个原因是我在柔甲第六届假期师训班的同学已故陈玉洋校长,曾经在这里掌校过,多年前我一直想来看看,结果都不能成行,这次终于如愿以偿了。玉洋同学也都已经往生,然而,亚沙汉的父老还是相当的惦念着他,说他是一位很好的校长。我在这里与当地的乡亲父老交谈,友善又热情的当地人,与我侃侃而谈,他们还告诉我,在当地园里某一个地点,亚沙汉是柔佛州、马六甲州及森美兰州三州的交叉点。
择日不如撞日,我到巴力勿达办完事后,老伴提议再北上一次,于是我们从巴力勿达北上,先是到亚依淡(Ayer Hitam)。这是个热闹的市镇,当年我在龙引掌校时,曾经多次来这里出席教育局的会议,也曾被教育局委派到来评审学校,所以对这里非常的熟络。来到这里当然要尝尝东泉包点的大包,一所曾经被Astro拍摄过,也颇具盛名的包点店。我喜欢他们的大包,除了是因为内馅扎实、体积够大、美味好吃之外,也因为大包才卖3令吉,而且还比笨珍的大且结实,真是价廉物美。我们吃了大包,还有喝了咖啡,也跟在忙着的店人家拍了照片,便从亚依淡北上,一路经过南利(Nam Lee)新村、三合港(Chaah)、永平(Yong Peng)等市镇,这些市镇我都曾经到过,最喜欢的是永平这个热闹的市镇,永平有很多美食,也有好多的景点。老伴最喜欢品尝这里的红酒面线,也喜欢吃福州炒面,我比较喜欢福州鱼圆汤,更喜欢红酒糟炒鸡肉块。在教育界服务时,我经常必须来永平出席很多活动,尤其是带学生来参加各种比赛,所以对这个城镇也很熟络。
这次我选的路线是走拉美士(Labis)附近垦殖区的Jalan Felda Maokil,然后取道经过砂益(Sagil)、武吉哈逢(Bukit Kepong),以及木阁(Bekoh)。这条路相当偏僻,路很好也很直且车辆很少,奔驰在路上,两旁都是油棕树。走这条路,除了路经武吉哈逢,也会经过砂益,这么一来,由于时间充沛,我就有时间重游砂益了,这才发现这是一个不小的新村,附近还有很多甘榜也以砂益为名。我在砂益兜了几圈,发现这里除了拥有环境幽美的启群学校,建筑特殊的圣若瑟天主教堂之外,还有新村内的多幢豪宅,颇具特色。我也再次停在武吉哈逢的凤山寺,欣赏对面警察局的博物馆雄伟的建筑物,还有后面麻河的幽美景色。过后我们取道木阁,途经新邦木阁(Simpang Bekoh),停在一间黄姓没有招牌的茶餐室休息。黄姓老板健谈好客,问我们从那里来,然后告诉我们,从木阁新村路出来的三叉路,路那头是柔佛州,路这边是马六甲州,因此只要走几步,就可以从柔佛州走到马六甲州。
在店主人的指点下,我们继续往北走,车行约4公里,来到了一个路口,再走不远就到了亚沙汉,一条直街,左边是亚沙汉金山新村,属于马六甲管辖,右边一条横巷进去,过了店屋后的一条水沟,就是亚沙汉锡兰月佬新村,属于柔佛州管辖。横巷尽头就是亚沙汉中华学校,我的师训同学已故陈玉洋校长曾经掌校的学校。学校环境甚为幽美,建筑物也很新,看来设备相当不错,我从资料中得知,这所创立于1915年的学校,曾经辉煌过一时,学生人数曾经超过500人,现在也因为人口外迁,变成一所小型学校,学生只有几十个人了。我也在网络上找到一间美食店,可是就是找不到,大概那天没有营业吧。
我在学校前面的横街下车拍照,发现这里虽然是亚沙汉锡兰月佬村,但也设有亚沙汉金山体育会,还有一所校友会。这些建筑物都是两层的板屋,经历岁月的摧残,更显得有些沧桑。我在这里跟几位乡亲父老搭讪,好客热情友善的村民,与我侃侃而谈,还带我到店屋后面的水沟,告诉我水沟就是马六甲州跟柔佛州的界限,水沟前的店屋起是马六甲州,水沟后的土地属于柔佛州。村民们都感叹,旧时辉煌的时光不再,年轻人都离乡背井,纷纷到外地谋生,留下来的都是老年人。我从资料中得知,原来这里都叫亚沙汉,到了1957年时,亚沙汉金山新村才成立。这个新村取名【金山】,是因为村里真的是有一座政府所属的金山。据资料说,亚沙汉在还没有重组之前,由于地理因素,常会被两边的政府忽略掉,一直到了2010年规划为重组村,才有柔佛州的亚沙汉锡兰月佬新村,以及马六甲州的亚沙汉金山新村。有趣的是,有部分园丘竟然是在森美兰州境内。
我从亚沙汉新村出来后,听从村民的指示,往北过去可达金马士(Gemas),另一个处于两州之间的市镇,从那里也可以取道昔加末,然后回家。我们路过冯路峇登(Pondok Batang)新村,就进去逛了一圈,发现一所叫【冯鹿巴登华小】的学校,新村规模似乎不大,我们略为走走,然后我们就继续北上,经过了Kampung Nyalas, 来到了亚逸君令(Kampung Ayer Kuning),这时候时间也不早了,我们停下来在一间店名为潘记茶餐室用晚餐。在这些新村与乡镇里用餐,我发现了一个共同点,食物的价钱都不贵,食物却好吃,我在想,乡镇的餐馆可以如此廉价,大概是因为屋租与人工比市区便宜吧,在笨珍要找到又便宜又好吃的食物,现在已经是不很容易的事。
离开了亚逸君令,我们就朝金马士的方向前进。金马士(Gemas)也是一个新村,这里的特殊地方是她跟亚沙汉一样,一边是属于森美兰州管辖的,一边是在柔佛州境内。据说,这里有一家人的屋子一边在森美兰州,一边在柔佛州,用餐的时候,一半的家人在柔佛州,另一半在森美兰州。我也听说有人如厕时,左脚在森美兰州,右脚在柔佛州,也不知道这是否属实,不过这倒是勾起了我的好奇心,一心想见识一下。
根据资料,我国半岛的铁路全长1,699公里,南北铁路早就在19世纪开通,在1900年左右就有铁路铺到金马士,而且东西海岸铁路线就是从金马士交接然后分道扬镳。由于我国到现在还在采用单轨铁路制,所以时速只能在50到80公里之间,加上南北火车经常要在不同的地点让轨,结果非常耗时。我从资料看到这里为了见证铁路的历史,有竖立一个砖石结构的【站牌】,上面写着【GEMAS】,马来字的意思是愤怒,所以想找这个地标来拍照。然而,兜了几圈都没看到,于是向当地的人问路,结果还是找不到,眼看天色不早了,就决定留待下次再来,因为根据我的行程,还有一个景点想去看看。
在柔佛州境内的金马士峇鲁,其实还有一个景点我本来也想过去走走,那就是著名的【红楼纪念馆】,由苏启慧和黄亚花夫妇创设,我们曾经到访过,这次本来带了一些书要送给他们,奈何天色已晚,我们决定回家,半途停留在昔加末县的巫罗加什(Buloh Kasap)断桥(Jambatan Putus)。这是一座在二次世界大战时,撤退的英军为了阻止日军继续向南部挺进二炸毁的桥梁,地方政府不但保留下来,还髹上艳丽的漆,遂成为一个景点。
我们在断桥拍了一些照片就回程取道峇株安南(Batu Anam)及武吉甘蜜(Bukit Gambir)进入联邦大道回家。综合这次的出游,我们发现柔佛州境内倒是有不少的市镇都在两州之间,相信其他的州属也应该会有这种的乡镇,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会不会让有关当局在处理地方发展与民生问题产生混淆与模糊,看来只有当地的居民才知道。走了一大圈,美食这方面在乡镇倒是没有什么发现,唯一一个觉得值得的是当地居民的热情好客及友善,我想我还会再次到金马士一趟。
(4-3-2019)

【漫游知知港】
知知港(Titi)是森美兰州的一个以客家方言为主的小山城,这个新村人口约有一万人,但没有什么景点值得游客参观,然而她竟然是森美兰州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旅客如潮水般从四面八方涌入,这是何故?
我听到知知港这个地方名字是在二十多年前,那个时候我还在龟咯港脚耕文学校掌校,教育局派了一位师训学院刚毕业的合格教师来服务。这位老师是由父母双亲陪伴一起来,我们一听是从老远的知知港来的,热心的董家教们赶忙帮她安排住宿。几十年后,她已经在笨珍落地生根了,而知知港就在我心中留下了一个深刻的印象。这位老师的勤劳与认真,更是让我对知知港存有非常正面的好感。后来,我跟几位龙引的同事出游,我们在马口(Bahau)留宿一晚,还特地去了一趟知知港,那是我第一次游知知港。
两年前我跟老妻两人从吉隆坡驾车回笨珍,突然想起了知知港,于是我们就特地转过去,痛痛快快的在知知港溜达了一个下午,才赶回笨珍,这是第二次造访知知港。这一次,我们去了巴力亚尼(Parit Yaani)办点事,就从永平(Yong Peng)进入联邦大道,准备专程到知知港走走。我们从新那旺(Senawang)收费站出来,经过板底(Pantai),朝着瓜拉格拉旺-知知港大道驶去,不久就看到了惹兰多依(Jeram Toi),我们拐进去,就在不远处,就看到惹兰多依的瀑布了。
Image may contain: outdoor and nature
前往知知港半路的路牌,要驾车者留意马来貘。
根据竖立在瀑布前面入口处的一个站牌上的资料,这个瀑布是英国殖民政府在1895年发现的。瀑布的名字是取自一位名叫Tok Batin Toi的原住民领袖。这名机警的领袖用一种叫 Buah Perah的果子,把来自北苏门答腊企图攻打日叻务(Jelebu)的拉旺人(Rawa)灌醉,使他们失去战斗的能力,于是Tok Batin Toi也就不战而胜,这些故事都列在站牌上。这个瀑布的水源来自Telaak Buru 山, 山水从山上流下,由于地形的关系,乃呈梯级状,而构成七层瀑布,可惜水不够清澈,瀑布一路上建有梯级让游人攀爬,只是环境看起来没有什么打理,入口处几个马来人售卖T恤或饮料,好多组马来人带着家人到来野餐,环境倒是相当的幽静阴凉。我们走了一回也就离开了。
Image may contain: tree, plant, bridge, outdoor, nature and water Image may contain: plant, tree, outdoor and nature
惹兰多依瀑布
离开了惹兰多依,下一个市镇是瓜拉格拉旺(Kuala Klawang)。市镇不大但相当热闹,而且到处可以看见米南加保人双翘屋顶的建筑物。我们停在当地的民俗博物馆(Muzium Adat),看管人很客气,还叫我们乘电梯到三楼参观,然后才步下楼参观其他的。博物馆详细介绍米南加保人(Minangkabau)从西苏门答腊移居过来森美兰州的历史,也展出了历任最高元首、民俗及历史。博物馆相当的先进,是在2008年才开始让游客免费参观,整座博物馆是冷气设备,相当不错。如果要详细看完,恐怕一天也不够。
Image may contain: 洪祖秋, standing, hat and outdoor
瓜拉格拉旺民俗博物馆
从博物馆出来,我们就直奔知知港了。知知港的面积有 30 平方公里那么的多,这个新村位于四面环山,中间低陷的地方,乡镇有如一个盆形,居民居住在山脚盆地里,村中有条河流,名叫金龙河。这个乡镇会被称为知知,其实是取自马来文的小桥的意思,这个奇特的新村,还有一个别名叫【萧家村】,据说是与开埠有关系。这个村落大约在1838年左右开埠,是由箫家人开埠的,镇内道路互通,地区包括了马房(Mahfong)、大街(Jalan Besar)、金龙(Kim Loong)及河沙坝。镇内最高的地方是群英学校,这所创办于1911年的华小,位于镇内一个小山丘之上,高高在上,据说在1988年时,学生人数曾经达到1000人,我们来到学校时,因为是星期六,学校没有上课,一个马来守卫在门口的警卫室里,我们趋前跟他打招呼,他告诉我们,如今学校的人数只剩下300多人。
马来守卫很热情,也很客气,我们要求进入校园内参观,他一口就答应了。我们在学校四周走了一圈,学校建在山坡上,高高在上,梯级相当的多,环境倒是不错,而且看得出校方的努力经营,布置也很不错。我们走到学校后面的瞭望台,居高临下的俯瞰知知港,整个知知港新村都映在眼前,一片田园景色,红瓦绿墙,煞是幽静美观。
知知港会如此吸引游客到来,不是村里那五副画得很有意思的壁画,也不是因为村里有什么特出的景点,据我的观察,是因为这个客家新村,非常强调传统的味道,村里餐馆很多,都标榜售卖客家美食,我看了他们的菜单,确实都是客家美食,最吸引人的就是【狗仔鸭】。狗仔鸭不是狗肉,而是鸭肉,是知知港村民原创的口味。原来客家人喜欢吃狗肉,但现在的人不吃狗肉,所以就用鸭肉来代替,但保留烹煮的手法与调味的方式。烹调的方法是把鸭肉炸香后,以八角、小茴香、姜、黑酱油与耗油等下去焖煮,味道香浓美味,鸭肉入口即化,相当好吃。其他的客家美食如木耳炸肉、芋头扣肉、客家酿豆腐、炸猪肉等等。我在当地一家餐馆点了狗仔鸭,还有客家酿豆腐及荷兰豆,价钱是有点贵,但以旅游区来说,还算合理。
Image may contain: food
知知港的狗仔鸭
这种贩卖传统味道的方式,显然吸引了不少的游客到来,除了品尝古早味道,想尝尝客家传统菜肴,也是一个卖点。现代的人们,都喜欢尝尝古早味,更喜欢品尝正统的家乡菜,知知港的会吸引游客,恐怕就是这个原因。除此之外,我想村民的好客、热情及友善,也是吸引游客到来的因素。另一方面,知知港的传统糕粿,也让游客趋之若鹜。
知知港的客家传统糕点闻名遐迩,我们当然也听闻,于是特地去找粗叶粄来品尝。粗叶粄是一种以粗叶与糯米制成的糕点,我们尝的是原味没有馅的。所谓的粗叶,是一种叫苎麻叶rami leaves的植物叶子。这种墨绿色的粗叶粄,口感软中带韧,有一种很特别的香气,确实好吃。我也买了一种黄色外皮,内馅是椰丝及豆沙的糕粿,味道也很不错。除此之外,我也品尝了红豆糕,入口略硬,不甜但很可口。我看到许多人都在买水粿,白色的米粿配上酱料,还有各式各样的糕粿,不胜枚举。
我从网络上看到另一种必吃的美食是黄酒鸡包,于是问了当地人,来到了独一无二专卖店的咖啡店,想品尝这种类似大肉包的黄酒鸡包,可惜老板告诉我早已卖完了。我问了老板,他告诉我知知港只有他在做及卖这种类似包点,内馅以黄酒炒鸡肉的包点。据说这种驰名的客家黄酒鸡包,包皮软香内馅酒香,非常美味,很受游客的喜爱。只可惜我没有缘分尝试到。除了这些糕粿外,还有一种当地的土产叫【马仔橙】。咋看名称,我还以为是橙做成的糕饼之类的东西,后来一看,原来是【萨其马】的另类。据说这是从客家人传统【米呈】演变过来的一种小吃,我看到这里的马仔橙有很多口味,有杏仁、腰豆、花生、香菜与黑芝麻。我选择了几种,还买了一种混合两种口味鸳鸯饼的马仔橙,准备送给常帮我们的芳邻。
知知港新村里有五幅壁画:转角遇到旺、同甘共苦、莫忘初心、转角遇到麟、转角忘重生,明天会更好、心诚则灵。这五幅壁画都在大街附近,很多游客都纷纷在壁画前拍照打卡。从壁画中,我才发现到,原来知知港也跟笨珍一样,以前也曾经种植过黄梨。后来当地的人告诉我,这里之前以出产黄梨与各种水果著名。这些壁画都画得很精彩,难怪那么多游客会特地到来拍照。我在想,如果龜咯也像这里一样,画上几幅含有意义的渔村人家、捕鱼人家及养鱼人家壁画,一定可以吸引到更多的游客到来。
我到一个地方兜游,除了美食与学校之外,也会到神庙参观,因为庙宇也是我们大中华文化之一,欣赏庙宇的建筑风格,了解庙宇的历史背景,以及所供奉的神祗都是我的最爱。所以,来到知知港,当然也要到庙里去看看,我在欣赏壁画时就发现了广福宫,这是一座供奉一位叔婆太女仙人的庙宇。据说叔婆太是 1893 (光绪 19 年)间的一名女仙人,有一次与丈夫在行船时遇到大风浪,丈夫不幸掉入海里,女仙人使出神通,一口叼起丈夫,回到岸边。当然,这也只是一种美丽的神话传说,不过这座庙宇确实有很长久的历史了。
在新村一条下降的马路尽头高处,有一座【福圣宫】,这座【四师爷庙】据说建于19世纪初期,庙是为了纪念甲必丹盛明利而建的。盛明利是惠州人,他是芙蓉的首任甲必丹,后来在战争中被刺身亡,后人尊称他为仙师爷。据说,在我国各处共有14座纪念甲必丹盛明利的庙宇,大概是知知港惠州人比较多,所以这里也有一座纪念甲必丹盛明利的庙宇。庙虽不大,不过看起来古色古香,相当雅致。
知知港另一个宗教场所是上帝宫,上帝宫当然是供奉玄天大帝,所以庙前一左一右龟蛇的雕像守卫着。上帝宫显然刚进行美化的工程,庙前摆着还没有建好的十二生肖雕像,只见6尊生肖铜雕伫立一排,后面略高的平台有6个基座,还未有雕像。庙前一对巨大的寿桃,把庙宇衬托得美奂美仑。庙里供奉的除了玄天上帝之外,还供奉着观音菩萨、大伯爷、白虎、土地公,以及拿督公。当地人告诉我,上帝宫是他们村里最大的庙宇,每年都会很热闹的庆祝各种节日。
我的下一个宗教场所是黄老仙师庙,由于我多年来协助龟咯慈德庙,因此对黄老仙师庙有一定的亲切感,尤其还曾经跟慈德庙的理事出席几次外坡黄老仙师庙的会庆,对于黄老仙师庙多少有一些认识。来到了知知港,我从当地人获知,当地有一座黄老仙师庙,名叫【慈仁堂】,于是乃驱车前往。据资料显示,慈仁堂成立于1965年,庙里供奉的是齐天大圣、太上老君,以及黄老仙师。我在庙前拍了照,就转回新村的大街,为的是要参观知知港史料协会的展览品,很可惜,找到了史料协会的会所,却无缘进入,因为会所大门深锁,我到隔壁想询问邻居,无奈任你怎样呼叫,都没有人出来,只好怏怏离去,心中感到奇怪,为何星期六游客最多的日子里,史料协会却大门深锁?
根据网络资料告诉我,离知知港不远的甘榜卡古(Kampung Gagu)有在售卖一种独特味道的【鸡骨沙爹】(Satay Petaling),贪吃的我怎么会不去吃不去尝试?再来又说瓜拉格拉旺(Kuala Klawang)附近有一个【龟山】,山上有一颗百年榕树,若要求好运,就要上山去摸摸那棵树。于是我们在离开知知港后,就朝着甘榜卡古去,半途中,看到路旁有一座非常雄伟壮观的教堂,仔细一看,原来是知知港圣奥斯定天主堂。翻找资料,原来这座白色的建筑物是在1913年就屹立在知知港的大道旁,这座百年的教堂非常庄严,白色的建筑物,庄严中带着神圣,可惜的是篱笆门深锁,不得进入,我们只有望门叹息。
来到了甘榜卡古,花了接近一个小时的问路找路,终于来到售卖鸡骨沙爹的小店,可惜运气不佳,小店当天不做生意,无缘品尝这种独一无二的沙爹,只好怏怏离去寻找【龟山】。皇天不负苦心人,经过一番寻找,我们终于找到了龟山,我把车驾上小山坡,两个印度人在树下欢乐地对饮,巨大的榕树庇荫下,一座小神庙供奉着拿督公,旁边还有一个小神龛,供奉着土地公,庙外还有孙悟空的雕像,也有一些石龟散放着。除此之外还有生肖的雕像伫立于四周,龙与虎的雕像在路口迎客人。我们走走看看,拍了一些照片,就准备离开了。
从龟山下来,天色也开始暗下来了,我们匆匆从原路进入联邦大道回笨珍。由于是星期六,大道上也开始塞车,结果我用了4个多小时,才回到笨珍。回到笨珍,已经是晚上10点左右了。
综合这次的出游,虽然游知知港只是品尝客家美食与小食,知知港还是值得半天游的一个地方,只是知知港与龟咯一样,显然的只有在星期六跟礼拜天会比较多的游客到来,平常的日子,恐怕游客不会很多。有许多地方,龟咯确实是可以仿效知知港来提升旅游的卖点,其一就是壁画与景点布置,其二是突出传统美食与小食。龟咯本来就是以海鲜为卖点,以渔村渔家生活及海景取胜,我想如果把一些金门人的传统美食如薄饼、五香肉卷、虾爹、虾饼、炸枣等发扬光大,让外来的游客品尝,我想一定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到龟咯观光。 
(23-3-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