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倒夜香的老伯

    那天跟内子晨運后,從旺來城我步行,她推着腳踏車,一前一后,走過中華商會後巷的舊家,我突然回想去兒時的一些記憶,趨前中華商會建筑物后查看,那走入思忆的痕迹,居然還保留着...

         我住的舊家就是用這種廁所來解決如廁的問題。舊家在中華商會後巷,就在小笨珍河的旁邊,父親就在後面河岸上建了兩間廁所。廁所非常簡單,大概四尺見方的木板建筑物,前方一個木門,三面是墻壁,屋頂蓋着鋅板,地板的中央鋸了一個長方形的洞。肚子痛的時候,進了廁所,蹲下來就把糞便往洞口下面的沼澤爛泥擠。沒漲潮時,可以看見一堆的糞便夾着污黃的廁紙堆積在爛泥上,不過潮水一漲,糞便都被沖走了,大概都被卷到河里去,被魚兒當食物了吧。海水高漲的時候,海水幾乎都快淹到木板地板,從長方形的洞口往下看,水汪汪的海水,不時還因為船只經過河面漾起陣陣的浪波。這時要大便就要很小心,往往一大意,那秽物突然掉落,就會濺起水花,把臀部都弄濕了。從小在這樣的情況長大,自然也悟出了一個避免臀部被水花濺濕的辦法,那就是在秽物要掉下去之前,略為把臀部搖晃一下,那秽物就不會垂直往下掉,稍微扁斜就不會濺起水花了。

        河里的魚兒都把我們如廁的秽物當着是可口的美食,每次蹲着要大解前先撒了一泡尿,那些魚兒就迫不及待的浮在水面上,等着秽物的掉下,可以大快朵頤。有時候海水漲得太高,那水面都差不多要淹到洞口,秽物一掉落,噼噼啪啪好多條魚兒在水面上爭着搶秽物,于是我們又悟出一個不被跳起來魚兒啄到臀部的方法,就是大解的時候,像學武功一樣半蹲半站的站馬步,讓秽物高高地掉下去。

        住在河邊的住家把秽物都排泄到河里去,那麼那些在街上的店屋怎么辦?以前并沒有什麼抽水系統,一切的排泄物都要人工處理,于是,店屋家家戶戶都在建筑物的後面,廁所的下端開了兩個洞口,在洞里面放置了一個橢圓型鐵制馬桶,馬桶兩邊有拉環,每天傍晚,倒夜香的老伯,又時就推着三輪車,有時就用一根扁擔挑着兩個鐵桶,家家戶戶去收集糞便,然后都集中在一個空地,等待專門運載秽物的羅哩載走。

        也就因為要放置馬桶,店屋的廁所都建得比較高,要如廁的時候必須走一兩個梯級,而廁所的洋灰地板中央處開了一個橢圓型的洞。肚子痛的時候,把秽物往橢圓型洞口擠,掉落洞下面的鐵馬桶。

        到夜香的工人往往都是年齡相當大的老伯,相信年輕人都不會要做倒秽者吧。倒夜香的老伯,本來都是要在晚上八九點過后才出來處理夜香,但不知道為什么,倒舊家前店屋的老伯,六七點就出來了。我曾經远远地站在一旁看他如何處理,只見他用一把粗短椰梗掃敲了敲蓋着的鐵板,據說是查看里面有沒有人在如廁,如果有人在如廁,只要開口喊一聲,老伯就會先去別處處理,過后再倒回來。如果沒有反應,他就把鐵蓋掀起,然后把鐵馬桶拉出來,擱在水溝上。老伯會先把尿水都傾倒進水溝,然后把秽物倒入一個高約二尺多,下端比較寬大,中間略為窄,上端開口比下端下不過也相當闊的圓形鐵桶,再把盛秽物的馬桶用水溝的污水洗一洗,有沒有用清水洗滌我就忘記了,過后倒一些白色俗稱臭水的消毒藥水進去,再把馬桶重新推回洞內。

        老伯每次來倒糞的時候,都碰巧是吃飯的時間,父親非常生氣,好幾次都跟老伯吵了起來,可是说来也奇怪,魯莽粗犷的父親,往往動不動就要跟人家打架,對于這個倒糞的老伯,氣歸氣卻從來沒有武力相見。母親也很生氣,可是卻无可奈何,后來也只能吩咐我們这些孩子把大門關起來,躲到後面去用膳,雖然還是會聞到異味,也就算了。

        老伯把糞便收集起來,運載到詔安會館旁后面的空地去。那時候,新建的詔安會館、土著銀行這排店屋還沒有建立,小竹林這座食閣也還未建,香格里拉酒家這兩排店屋也沒有建起來,這里是一個荒野,屬于聯華戲院有限公司的地皮,我們都把這個地方叫着紅土山因為這個地方都是紅泥土丘,長滿着小叢林。我的童年岁月都在這里度過。

        就在土著銀行這排店屋跟已經倒閉盛永百貨公司那排店屋中央處,現在被馬來人霸住買東西的小巷,后来因为屡次发生火警,被强制拆除的地方,從前是種有一棵夜來香,樹旁有一間木板屋,住着一家叫張金盛的白鐵店,我們都叫他們黏白鐵。張家跟我家有一些淵源,原來女主人不但是跟我的外婆認親,叫外婆着阿姨,所以我們也叫她阿姨,還是母親的媒人,把母親介紹給父親的人就是她。

        夜來香樹下,就是收集糞便的場所,每天晚上,好幾個倒夜香的老伯把夜香用三輪車,或者用扁擔挑來這里,一桶一桶的排列着,等待一輛專門的羅哩車來載走。這輛羅哩車就是后來新加坡有兩位諧星王沙跟野峰唱的詼諧歌曲里面的所謂三十六個門的大車。原來這輛羅哩專門運載糞桶,車兩側都有一個個就像店屋後面的鐵蓋一樣的格子,糞桶就這樣放了進去,然后把門關了起來。

        小的時候很好奇,常常追問大人們,那些糞便收集了拿去那里?大人們也不知道。這個疑問后來我自己解開了,原來糞便都被載到位于崩山海口的海岸處去傾倒。這個被人戲
稱為黃金大橋的倒糞便場所,就在民眾學校的後面,從學校旁邊一條路進去,里面還有一個埋垃圾的場所。會被稱為黃金大橋原來是縣議會為了能夠讓糞便都傾倒進去有海水的海岸里,于是就建了一條木橋到达有海水的海岸上。倒糞阿伯用扁擔挑着兩個糞桶,搖搖晃晃走在木橋上,到了盡頭,就把糞便傾倒進入海里。

        到了七十年代,縣議會諭令所有的店屋必須自行建設抽水廁所,倒糞的行業于是應聲走人歷史的塵埃里。然而,走過後巷,鐵蓋蓋下來乒乓的聲音,老伯拍打鐵蓋的聲響,洗刷馬桶的聲波,還有飄在空氣中的異味,消毒藥水的味道,倒夜香老伯抽的廉宜雪茄味,仿佛還歷歷在眼前,夜來香樹不見了,張金盛白鐵店的木屋也不在了,板屋的詔安會館如今是堂皇大廈,紅土山現在是繁華的市中心。可疼愛我的父母,寵愛我的外婆呢?他們可会像我一樣,互相侃侃而談着倒糞阿伯,講着笨珍褪色的歷史?

        我摸着灰白的雙鬢,在我去后的日子,是否也有我的后代,在惦念着老去的先人?

                                                                                       (10-7-2006)(重修于24.8.2011





        

 红龟粿

 红龟粿虽然叫红龟粿,实际上在颜色上早已有暗绿色及黄色的龟粿。粿皮呈暗绿色是在沾米粉内搀进了一些一种蔬菜类的植物。沾米粉是龟粿皮的原料,磨成粉状拌 水搓成粉团。由于所掺入的蔬菜类有医疗保健作用,而颜色又呈暗绿色,一般喜庆都不采用这种龟皮。呈黄色者则是搀入了番薯,一般上也不用于喜庆上,偶尔只会 出现在祭神的桌案上。先父在世时,由于姓洪,所以禁止家人称这种糕点为“红龟粿”,而只能叫“红粿”。如果他知道现在这种小食有如此多颜色,红龟粿不一定 是红色,他老人家不知作何感想。

以往我们都知道红龟粿皮一定用沾米粉为原料,谁知道现在竟然连燕菜也用上,而且已经成为柔佛州西海岸最南端旅游胜地的龟咯著名的小食品,扬名海外,新加坡 的旅客到来竟竞相购买,带回该国去,成为送亲友的最佳龟咯土产。这种用燕菜为粿皮,再包上绿豆沙馅、花生馅、黑豆沙馅,冷却后置入冰箱,非常可口,因此也 成为此地的特殊土产了。

红龟粿的馅料除了上列的材料外,也有人以糯米掺拌香菇虾米为馅料,成为甜食龟粿外另一种咸食糕点。这种糕点被称为“粿”是因为它是以蒸为主,华人糕点以 粿、龟、粽及饼,多数以蒸,然后是烘、炸及煎。龟粿被视为年节、喜庆及婚丧的大礼,是因为它拥有龟的外形及粿的内涵。从民俗文化的角度来看,华族的副食品 以“龟”为主,这或许是龟乃长寿的象征,因此“龟”有:红桃龟、寿桃龟、米桃龟、米糕龟、面粉龟、红园龟、双连龟、饼龟及红片龟等。“粿”则有甜粿、发 粿、咸粿、芋粿、菜头粿、笋粿等。甜粿是年终祭拜灶君的年糕,用意年年高升及让灶君口甜甜回天庭回报。发粿是以面粉搀发粉蒸成,生意人最喜欢,因为取其意 义,时时“发”年年“发”。菜头粿是以白色萝卜制成,加蛋炒非常可口。笋不是用竹笋制成,往往是以沙葛参虾米为馅。“粽”有粳粽、菜粽及咸粽,现在更有 咖哩粽及娘惹粽。粳粽就是碱粽,糯米里搀拌了碱去煮乃成。现在的人更在佐料上出尽了法宝,据说在台湾还有鲍鱼粽子的出现,相信以后除了牛肉羊肉及鸡肉粽子 之外,可能也会出现海鲜粽子、水果粽子(如榴连粽子)等的新一代粽子了。

红龟粿与我们的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连系,过年过节、生日弥月、婚礼迎娶、丧事等等,红龟粿绝不能缺乏。据资料显示,早期的红龟粿有一百多种,由于祭拜礼 俗的改变,随着人们越来越追崇洋化生活,也因为知识水准的普遍提升,人们追寻健康生活,许多种类的红龟粿爰逐渐失传。到了今天,也只剩下大约四五十种的红 龟粿在流传。大体上,在马来西亚各地,还可以尝到的红龟粿有隆龟及扁龟两种,馅料一般都采用绿豆泥馅,也有用花生馅料。隆龟大部分都是绿豆沙馅,属于甜 品。扁龟除了有甜馅外,也有包咸绿豆沙馅,或是以糯米炒虾米及香菇为咸馅。

除了隆与扁外,红龟粿也在形式方面有圆形、椭圆形、龟形、桃形等等。桃形的有者下尖,有者尖下湾左或右湾。在旧时的社会里,这些形状都代表着某种意义,也是身份的一种显耀。到了今天,人们一般上都不计较这些形态,当然在一些寿礼上,寿桃龟还是长命百岁的象征。

在馅料方面,我们似乎还是相当的保守。不像粽子的变化,出现了咖哩及娘惹粽的新样貌,红龟粿仍然是以绿豆为主馅。倘若能把馅料也逐步改成米谷类,红龟粿或在营养学上,在保健生活里更符合健康的标准,而这种逐渐没落的俚俗文化或许能被保留得更久一点。

在时代的变迁中,我们的文化受到外来的冲击与影响,而造成无可避免的改变及消失,古老的礼俗不一定是不好,最新的文化不一定是最好,身为华裔的我们,在自 豪地自称是龙的传人之际,更应该责无旁贷的负起把文化传递下去发责任。红龟粿绝不能让蛋糕西极取代,粽子更不能让汉堡包代替。 


黑 情


       华人向来忌黑,把几乎所有不好的东西都列入“黑”字的“黑名单”中,大概黑是吞噬光明的颜色,是见不得光的象征,是光明的反面,所以几乎沾上“黑”字的,被“抹黑”或“描黑”的,都是不好的代表。有一年,市面上流行着黑色的服装,一时满街都是黑咕隆咚的黑,新春期间,在红彤彤的喜气洋洋中,到处可见黑糊糊的乌鸦装飘来飘去。老一辈的人劝不了年轻人的追逐流行欲望,只能摇头轻叹:“人心不古,世风日下”,眼巴巴看着黑乌鸦到处串门子拜年去。结果,有老一辈者,把当年的经济不景气归咎于乌鸦装的流行。不管怎样,黑色终不能让华人全心全意接受,所以乌鸦装如昙花一现,在流行了一阵子也就销声匿迹了。今年,虽不见乌鸦装满场飞,经济还是一样在泡沫经济的影响下萧条不景气。
      华裔的老祖宗不喜欢“黑”字, 我们可从很多被冠上“黑”字的不好名词感觉得到。我们指那些参加私会党是加入“黑社会”, 成为“黑帮”人物,虽然“黑道”本来是指月球所行的轨道,黑社会份子也被叫着“黑道”人物,因为他们走的不是光明大道。就因为黑社会份子都见不了光,他们讲的话都是一些秘密用代号来代表的“黑话”,贩卖的是被称为“黑饭”的鸦片烟,在昏暗无光的角落,从事走私“黑货”,或“黑市”的买卖。从“黑路”里捞来的钱是“黑钱”,“黑钱”要洗过才能光明正大地用。万一有人出卖,或要愿任何人,黑帮人物会聘“黑手”,或下“黑帖”把你干掉。

       不单单是黑社会人物我们才以冠以“黑”字,在光明正大的商场上也有“黑幕”,如果有路,许多商品或可以“黑市价”买到,一些不道德的商人也要洗“黑钱”。水浒传里的武松被解押途经孟州道的十字坡,遇上了张青及母夜叉孙二娘所开的“黑店”,用蒙汗药把客人迷倒杀了,财物抢去,再把人肉做成包子来卖。这固然是古典小说的章回,但在现实的今日社会,在我国政府注重发展旅游业之际,在我们蒙受经济袭击之刻,另一种形式的“黑店”却到处屹立于我国的各角落,尤其是在国内各旅游景点。印象尤新的是到处可以买到的矿泉水竟然比电油还贵,在一些旅游景点,有些矿泉水更是比市面的价钱高上两三倍!有一回,我到一间设于食巴刹内弘扬佛号的斋菜店去用早餐,一盘普通的炒米粉竟然卖到三零吉五十仙之高。倘若这是间高级的大饭店,一流的享受当然必须付高级的代价,问题就在那只是一个在食巴刹里小贩摊位,煦煦嚷嚷的人群,夹着闷热的空气,冒着满头大汗的活受罪,咀嚼着比塑胶还硬的米粉,这才突然醒悟,原来宣扬佛号也是要鸠收代价的。斋食的原料大部分是面粉,当面粉只是那么涨了一点点,所有的面食都水涨船高;而当面粉恢复原价时,涨幅却永远不会自动掉下来。最喜欢吃面的老王说,如果股市象面的价钱就好了,面粉没涨价前,一盘售价块半钱,面粉一涨两毛,面一盘立刻涨五毛,然后再涨到三块钱,看情况应该还会涨下去。或许你会说这是天方夜谭里的夸张,但老王与两个朋友确实是曾经吃过二十多零吉的面。

       黑社会的黑人物会用“黑话”来交谈,受高深教育者一样也会发“黑信”,而且花样百出,技巧炉火纯青,手段卑鄙下流,举凡捏造是非,无中生有,诋毁造谣,恶毒伤害,十八般武艺出齐,无非想制人于死地,却不敢露面,象蟑螂一样,永远只能躲在见不着光的黑暗角落里。所谓”黑信“者,辞典的解释是匿名信,也就是不敢署名做人身攻击的信。虽贵为副首相,万民敬仰的拿督斯里安华还不是一样让窬的黑信伤害。往往黑信的出现,似乎与政治或团体改选有关,其实不然,“黑信文化”早已无孔不入,就是人人认为高尚的教育圈也一样盛行。在我的记忆中,最恶毒的黑信,莫过于我开始在耕文掌校时,攻击两位女老师的匿名信。其内容之邪恶、卑鄙、下流及恶毒,确实非笔墨所能形容。虽然当时我们都知道谁是捉笔人,却都能以得饶人处且饶人的心理来处理事件,不过,人心的险恶可从此窥见一斑。相信种下这种恶因的人,将来必食其恶果。

    白纸黑字的匿名信是“黑信”,用语言来散布的谣言还不是一样是“黑信”。所谓“信”,除了是用笔写下来的书信外,更包括了用语言来传播的口信。有的人非常痛恨匿名信,却自己也不停地在发着语言的“黑信”,非常喜欢作背后用语言来攻击别人,似乎是天下除了他之外,早已经没有了好人。殊不知,这正是犯了佛法的贪、、痴三毒与杀盗淫、妄语恶口两舌绮语,并列为十恶的恶行,随时会堕入畜生、饿鬼、地狱三恶道。这三毒是一切恶业的根本,因为如果心里没有贪、嗔、痴的念头,在语言上就不会有恶口妄言,行为上也不会有杀盗淫的恶行了。所谓不妄语即不讲虚妄的话,不胡说八道;不恶口是不盛气辱骂,不恶毒以语言伤人;不两舌即指不挑拨离间,不散布是非;不绮语乃指不秽戏谑,不胡言乱言,不花言巧语,不嬉皮笑脸,不诙谐戏谑。也即如此,不妄语不恶口不两舌不绮语是口业的清净,是行十善道时与身业清净、意业清净并列为三业清净。相反的,不能行十善乃犯十恶`犯十恶者日后必堕入三恶道。不论是写匿名信或以语言发出“黑信”都是我们修行、修身养性的忌讳,也是我们日后得恶果的孽缘,不可不小心。

       有人认为黑信如打“黑枪”,也因为有重重黑幕的“黑情”存在,结果有冤无处诉,只好打黑枪。其实,天下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很多事件的发生不可能件件顺人心,然要得到任何东西,都应该顺其自然,一切随缘,强求的东西,必引发恶缘,而人贵于满足现况,敬业乐业,安分守己,把工作做好,尽可能完成任务,自然 心理不会产生魔障,恶念也不会生萌长芽,生活自然过得愉快。人生不过数十载, 来去匆匆,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何必意气用事,何不和和气气、快快乐乐、高高兴兴、愉愉快快做个人人敬仰的人,开开心心过完这一辈子?就算吃点亏也无所谓,因为吃亏就是占便宜呢。我愿奉劝世人:有容乃大,积心是佛,吃亏是福。



内 助 情


         我们每个人都相信,成功人士的背后,一定是有个人在协助他,这个人就是被美称为“半边天”的忱边人。而几乎每个人都相信,成功人士的背后,就是因为有这么一个“贤内助”的协助,他才能专心在他的事业上拼搏,攀登后达到巅峰。这当然也的确是实事,因为当一个男人在外头拼搏时c在身后默默地打理家庭,让一身疲惫的男人能安心在外打拼后,回到温馨的家的,正是最佳搭档,伴你度过一辈子风和雨的妻子。

         然而,我们看到更多的成功人士,在达到巅峰时,突然抛弃元配的糟糠之妻,另结新欢,只见新人笑,那管旧人愁断肠,莫非说,成功人士都是无情无义,或是忘恩负义之辈?难道说,成功人士都是喜新厌故,完全不念旧,忘记内助情的狼心汉子?

         很多人都曾经听过类似这么样的一个故事:穷小子要深造没有钱,靠老婆拼命超时兼职工作来赚钱供老公修完大学课程,毕业后当上专业人士,渐渐也就发迹成为有家事的人。本来这是很感人的故事,故事结尾应该一家快快乐乐团聚,幸福过一生。然而,这种故事的收场,常常是做丈夫的下堂求去,抛弃糟糠之妻,另结新欢。只见新爱笑,那管旧人悲。难道说,男人真的都是那么狠心,容易忘记家里的“贤内助”?莫非说,男人只能共患难,不能同富贵?

         一个离异另结新欢的朋友告诉过我,“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这个受高深教育的朋友说,男人可以忍受娇妻变成黄脸婆,可以忍受老婆变成三姑六婆,也可以忍受忱边人忘记妇德、妇言、妇容及妇功的四德,却无法忍受得了“贤内助”变成“贤内阻”。他说,要一个男人把习惯生活在身边,对丈夫起居习惯了如指掌的女人换掉,并不如换掉一辆新车,买过一幢新房子那么容易,也不可能有那么的潇洒。不过,当“内助”变成“内阻”,当“三从四德”变成“三纵四要不得”,当温柔体贴变成罗嗦责骂,则很花心不过不容易变心的男人,也忍无可忍了。

         据说女人一有了孩子就马上变心,她们会移情别恋,把所有的爱都移到孩子的身上去,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孩子身上,又把家的重心点移到自己的身上,于是,久而久之,她们竟然让自己篡位,越过老公,从“一家之煮”变成“一家之主”。这时,老公变成了家的附属:太迟回家:骂,忘记脱鞋:骂,与孩子们玩:骂,慢一点洗澡:骂,在外头喝了一点酒:骂,在外头应酬请朋友吃饭:骂,到最后,竟然干涉起老公的事业。这时,得意忘形的“半边天”竟然管起老公来,不但严重干涉丈夫的事业,有时更出面阻止这,禁止那,不能这,不可那。“贤内助”赫然坐上“贤内阻”的宝座。

         让自己当上“一家之主”,不客气地坐上“内阻”宝座是妇人的“自纵”;不尊丈夫唠叨兼罗嗦,不给丈夫面子,当着孩子及外人目前责骂丈夫是女人的“妄纵”;移情别恋地将爱移到孩子身上,把丈夫的疼宠当着是肉麻的挥霍,将丈夫的臭事当故事来消遣则是半边天的“乱纵”。

         严重干涉丈夫事业,胡乱出主意是要不得;当孩子及丈夫朋友与下属前大数丈夫不是,故意让丈夫丢脸更要不得;无故乱发脾气,把老公当出气筒,将责骂当游戏来消遣也要不得;失去昔日的娇柔体贴,把丈夫的宠爱当肉麻,将老公的忍让视为草芥最要不得。“三纵”配合“四要不得”,男人不作怪才怪呢。

         “内助情”深,女人对男人的贡献巨大,男人一般上都会珍惜。然而,女人在贡献出她们的力量时,在繁碎的家务事中,是否有时也应该停下来,看看身边的男人还需要些什么?

严 父 情

         每年六月的第三个星期日,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热烈地庆祝父亲节。有人以为,这父亲节是本地餐馆礼品店及商家的噱头,为的是促销活动,殊不知早在公元1906年,美国人已开始庆祝这个节日。
         原来,这个为了纪念美国内战退伍军人威廉。史马 (William Smart)的节日,是美国华盛的约翰。罗特太太(Mrs. John B. Dodd)在公元1909年提出的。她是为了纪念其父亲对子女的付出,而积极地展开争取每年的一天为父亲节。威廉。史马是在妻子难产逝世,留下六个嗷嗷待哺的孩子后,毅然父代母责茹苦含辛,历尽艰苦,在华盛顿东面的一个偏僻的农场,把六个孩子抚养成人。罗特太太感激父亲对他们的养育之恩,爰积极地争取,于是世界上第一个父亲节,终于在1910年6月19日在华盛顿的史普肯(Spokane)举行,而美国总统古利格(President Calvin Coolidge)也在1924年正式支持这个节日的举行。到了公元1966年,约翰逊总统(President Lyndon Johnson)签了一份宣言,才正式把每年六月的第三个星期日定为父亲节。然而台湾人就比别人特别,他们在每年的八月八日庆祝父亲节,大概是取“八八”的谐音为“爸爸”而在这一天庆祝吧。

         母亲节时我们都知道应该送康乃馨花予天下的慈母,父亲节应该送什么花给严父呢?相信很多人听了或许会为之一愣,因为送给老爸的竟然是跟情人节一样的玫瑰花。在美国,若是父亲还在,美国佬会送红色的玫瑰花,如果父亲已不在世上,他们就会在襟上别上一朵白玫瑰。虽然玫瑰花是在父亲节时所用的花,然而,这花儿的身价却没有它在情人节时的风光。在情人节时,一朵玫瑰花可以卖到整十零吉,在父亲节它却仍然没有人光顾,没有人问津。或许,老爸不比情人重要;也许,庆祝父亲节不比母亲节的热烈;可能,许多人连庆祝都不庆祝;相信大多数的人不重视父亲节。其实,真正的原因或许是因为我们在父系社会的养育下成长的生活习惯造成者。在东方社会,尤其在我们所谓的礼仪之邦的儒家思想的薰陶下,我们不象洋人,可以直呼父亲姓名,可以和父亲勾肩搭背可以与严父谈心事。严父就是严父,绝大多数人对父亲都是战战兢兢,好多人甚至一年与老父讲不到几句话。我们炎黄子孙经常自夸有五千年的文化背景,却对父恩显得似乎冷落含蓄了一点。或许许多人认为,父亲节是洋老的玩意儿,认为东方人不应该太重视。其实,我们炎黄子孙,对于礼节最为重视,而父亲被认是为生活中最高的象征。在议礼丧服传中的父道指出:“其夫属乎父道者,妻皆母道也。”又注曰:“道犹父行也,妇人嫁于父行,则为母行。”可见,父之先于母,在我华裔社会,行的是父系制度,自然每一个家庭都以严父为中心点。然而在原始时期,我们的祖先可能是奉行母系制度。这是因为,在原始时期,男子多事战斗,女子担任生产任务,因此,女子地位自然比男子优异,故婚姻以男子入赘女家,子女亦属女族。到了私有财产制度的发生,男女经济地位之转移,父系制度爰产生。

         父亲节在洋人心目中,不单只是一个回馈父亲对子女的养育之恩的节日,对于有养育之恩的长辈大哥,也一样庆祝。洋老对于爱是比较开放及外露,我们则多含蓄内敛,不轻易表露出来。洋老可以抱着父亲,又吻又抱,如果我们也抱着老爸,又亲又爱,不给人当着是神经病才怪。在我们的社会制度中,往往父亲是威严权力的象征,所谓:“慈母出败儿,严父出孝子。”又说:“子不教,师之惰;教不严,父之过。”其实,这是我们对权力悸怕畏惊所塑造出来的假象。真正的情况,应该是父慈才会出孝子。试想一下,整天在暴戾乖张的环境下,如何能塑造慈悲的内涵?

         父亲在我们的称呼中,正统是“爸爸”。根据正字通谓:“夷语称老者曰八八或巴巴,后人因加父作爸字。”也有人将父亲称为“爹爹”。家母称其父亲就叫“阿爹”。而老爹也可以指的是老人家。据上海中华书局1948年版辞海,吴人称父也叫“媃”。在口语化的称呼,父亲也可称为“老子”《老学庵笔记》谓:“西陲俚俗,谓父曰老子。”又见《晋书孝友潘综传》曰:“晋书孝友潘综传〉曰:“儿年少,自能走,今为老子不去,老子不惜死,乞活此儿。”对人称呼自己的父亲可称之为“老太爷”,广东人也叫父亲为“老豆”。

         我比别人特别,因为我有两个父亲。生我赐我发肤的生父也刚刚过世,养我育 我的养父也已过世多年。虽是养父,却是我终身难忘,是我生命中的良师益友 。养父文盲只能勉强以歪斜的笔划签名,却对我们严厉管教。他本身是个鸦片瘾君子,却能严格地以身教调教我们。他不识字,对我们却要求很高。他的身教是我毕生受用者,而今我们兄弟能堂正做人,那是因为我们都不敢忘记先父的训诲。可惜的是先父在我们兄弟未成年时就已谢世,使我们深感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的那种悲痛。每逢父亲节来临时,都会让我想起 父的养育教诲之情。


芽龙一巷童年岁月情
        
        我有一小段的童年是在新加坡度过的。其实,认真说起来我还是新加坡出世的小孩,在芽笼一巷转让给我目前的养父母。说是转让,还是我从一张卖身契认出自己的身份,缠着溺爱我的外祖母,逼着她说出真相,才知道自己是毛广岛出世,在芽笼一巷的一间贫民屋内,让外祖母发现的一个病重父母已放弃不要的小孩。外祖母说,发现我的时候已不成人形,哭声沙哑低沉,被弃在客厅的一角,全身赤裸仅被一条毛巾盖住,一身因腹泻而都是粪便的恶臭,反让外祖母萌起怜惜之心。后来,老人家动用了五百大元把这个体弱瘦小的男婴买下,抱回笨珍扶养。在她的细心调养之下,这个本来已奄奄一息的小孩,如今已是祖父级的槽老头了。
         外祖母已过世多年,这是让我最遗憾的事,因为她对我的溺爱,我从来没有办法回报,只能在每年的清明节到她老人家的坟上,焚烧一炷清香,祈祝慈爱的老人家安息。外祖母来自大陆乡下,父亲是师塾的教师,却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于是就不让女儿读书,所以外祖母不会写字,却靠着自己的好学,每天偷偷的在父亲师塾外偷师,竟让她认得一腹的文字,能读却不会写,这确实阿嬷的特别之处。而也就因为她的这个特殊,我深深被她影响,从小就接触书籍,终身与文字结了不解之缘。她虽没有兄弟姐妹,却在南来时认了一些姐妹,而来往最稠密的就是居住在芽笼一巷的姨婆。

         四十多年前的芽笼一巷是个沼泽地带。虽然记忆已模糊但我依稀记得当年那一带的屋子都是亚答屋,建于沼泽上的浮脚屋。这些屋子早已在六十年代被一把火烧光,尔今这里举目皆是高楼大厦,再也看不出当年的风貌了。阿嬷经常带着我和姐姐及弟弟,有时是包车,有时是搭巴士,从柔佛州的西海岸的笨珍到距离约一百公里外的芽笼一巷。缠过小足的阿嬷,出门时派头不错,蓝色上衣加上黑得发亮的黑绸裤,牵着我们兄弟姐妹,浩浩荡荡的造访那时是在“快乐世界”后面落足的姨婆。所谓的“快乐世界”其实是一个被围起来,入门要买票的娱乐中心,里面除了有歌台咖啡座夜总会外,还有许许多多的游戏摊位,如“的甘”、掷球、打气枪等等的有奖游戏,也是我们兄弟姐妹非常喜欢进去玩“的甘”游戏的场所。

         姨婆人长得矮胖,浑圆的体型,还有那扁长拖坠过腹部的乳房是她的特征。她在家里养着几笼的猪,每天大声呼喝喂猪,天气一热就把上衣脱了,把长长的乳房往肩膀向后一掷,竟成为我思念她的特征。她为人粗犷豪迈,声音非常洪亮,对于我们这些小孩子,经常喜欢呼呼喝喝,我们都不大喜欢她。后来长大了,才知道她最大星担心的是我们的安危,才对我们呼呼喝喝,其实她是蛮喜欢小孩子的。原来这里是沼泽地带,屋子下就是河流,许多小孩子一不小心栽了下去就是一命呜呼,为了避免发生危险,她一看到我们走近河边,一定大声呼喝,偏偏我们又最喜欢在河边嬉戏。我们最喜欢她的烹煮,尤其是她的瘦肉剁烂加鸡蛋、葱粒及冬菜,蒸熟了就是一道美味可口的菜肴。说也奇怪,到了今天,我还常吩咐内子烹煮这道简单却让我回忆起以前儿时在芽笼一巷的童年,而我的孩子门竟然也都喜欢这一味。当我们造访时,姨婆就是非常的忙,她也一定会放下工作,到后面抓一只自养的鸡来杀了清蒸以便招待我们这些馋嘴的小孩。当年也只能在过年过节才有口福吃到鸡肉,所以到了四十多年的今天,我总觉得这辈子在外头吃的鸡肉,没有姨婆煮的好吃。

         姨婆屋前小路尽头有一间小杂货店,那是我们最喜欢关顾的地方。这里不但是村民每天都须到来的地方,更是我购得最新颖玩具带回乡下的笨珍显耀的地方。于是,每一回都向阿嬷讨钱,跑到小杂货店去看看有什么希奇古怪的玩具可以带回笨珍,或是买一小瓶的“荷兰”水过瘾过瘾。当年,喝汽水也是一种奢侈呢。姨婆对面则是“金奶”姨婆的住家,她也是阿嬷的好朋友,我们也都叫她姨婆。她家走廊下面就是河流,我们最喜欢的当然就在这里垂钓,虽然上钩的都是一些吃粪的小鱼,当然大人们是不准我们带回家去,不过那也是一种儿时的乐趣。另一种让人难忘的活动是钓“跳鱼”。这种双栖的鱼类总爱在沼泽地带爬动,有时还会攀缘着屋下的地基,两个胖鼓鼓的腮一张一合地把头部撑得大大。我们用椰叶梗如线般的前半部打了个活结,然后把这个活结套住跳鱼的头部,一拉紧就把跳鱼抓住了。有时,表哥他们会制作一些“拉士得”的弹弓,让我和弟弟在河边射“跳鱼”射个痛快。

         后来阿嬷过世,父亲生意又遇到挫折,母亲带着六个孩子忙到团团转,当然不再去芽笼一巷了,过了不久就听说当地发生了大火,不但把快乐世界烧了,也把整个芽笼一巷也毁了。接着,又听说姨婆搬去“丹戎牛”的组屋去,母亲与姐姐去了几趟,回来总是脸色深沉。耳边偶尔听到大人们在嘀咕,知道姨婆的处境不是很好过,经济也不是很好。那场大火让她倾家荡产,一切都得从头开始。接着又听说她在工厂工作,心里未免有点悲伤,年纪那么大的一个老人,要承受如此的打击,老年时还要出外工作,她是早应该在家里含饴弄孙,老天总爱戏弄人。岁月匆匆不留人,等到我懂事时,却已听说姨婆已过世多年,心中的遗憾是那么的沉重。

         几十年没有提到也不会想到姨婆,今晚月明星稀,半夜突然姨婆入梦来,笑问还记得当年猪粪臭味中,津津有味啃的鸡腿好不好吃?蓦然拥被而起,思忆疼爱我的老人,皆已不在世上,慈爱的脸庞突显现在脑海中,嘘寒问暖的关怀再也不能重来,不知不觉中竟掉下眼泪,乃写下无限的追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