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November 19, 2012

新加坡人移民我国的念头


看到一篇报道:瑞士的一家人力资源机构发布了全球最适宜居住城市的排名,新加坡排名榜首。这份排名报告据知是考察了全球400多个城市的生活的生活水平,指标包括了气候、医疗、基础设施、个人安全,以及空气质量等。

可是,在最近的一项电视节目一个讨论话题,出现的另一项调查,竟然发现56%的新加坡人有移民的意念,而且根据一家媒体研究机构的调查,超过一半的新加坡人竟然把移民到马来西亚当着首选。

新加坡的风评向来不错,早期还是我国很多专业人士移民的国家之一,而该国也取用任人唯贤的公平竞争制度,并开放地向邻近国家招手,大量以优惠的条件与方式吸引大批的人才到该国服务。我国许多人才都因此纷纷外流到新加坡去,被评为全球最适宜居住城市的榜首,实在是实至名归,而且是理所当然。这次居然爆出那么多的新加坡人想向外移民,确实是让人意料不到。

据知,新加坡人想离开本土的原因包括了:75%的人认为不希望耗尽一生在付还房屋的贷款、73%的人认为公共房屋的价格太离谱、72%的人认为医药费高涨、68%的人认为太多的外国人在抢他们的工作机会、还有65%的人不相信新加坡会有舒适的退休生活。调查出来后很多人都感到愕然,尤其是说新加坡人移民的首选竟然是我国。

我国在全球最适宜居住城市的排名榜中,从来没有进过前十名,虽然我国有个著名的“第二家园计划”,意图鼓励外国人到我国定居。这个计划据知本来是针对“银发族”的退休者设定的,目标锁定新加坡的退休人士,希望他们携带退休金到我国生活。据说这个计划相当成功,为我国吸引外资开辟了一条路。2002年开始,这个计划的对象不再只局限退休的老人。

我国的物价与房价虽然不便宜,但跟新加坡比较起来,却是小巫见大巫,再说新加坡币坚挺,一新元就兑换接近2.5令吉,新加坡人来我国消费,顿时感觉到自己富裕起来,钱突然变得非常好用。南马一带的市场除了被新加坡人带动热闹起来,也让物价高居不下就是一个很好的原因。在新加坡赚钱,然后在马来西亚退休,确实是会因为两地的物价与房价的落差,加上汇率兑换的优势,配合交通的便利,新加坡人有想要在退休后来我国生活的念头,一点也不奇怪了。

(刊登于20-11-2012《南洋商报》《言论版》)

Saturday, November 17, 2012

重视家谱与自传的撰写


大中华文化有三大文献:国史,地方志与家谱。这三种文献属于珍贵的人文资料,对于一个族群的历史学、民俗学、人口学、社会学与经济学的研究,有非常独特以及不可替代的功能,因此应该给予重视。我个人认为,除了上列三种文献之外,自传或个人的传记也非常的重要,对族群与社会,不论是在人文资料或史实的记载,有着非常重要的功能,起着非常巨大的贡献,尤其在研究时代的变迁演进,历史过程,有着非常独特的功能。

国史是一个国家所经历过的史实,国家历史自然是大件事情自然会有人珍惜并记录,地方志与家谱,就必须靠地方上的组织,或是个人去记录、撰写与保存了。一个人百年过世后,遗留下来不论是给子孙后代,或是给族群与社会,不论是物质或精神,都会在三五十年后,云消雾散。纵然是家财万贯,富甲天下,也会消失在历史洪炉里,这也是富贵不过三代说法的原因。但如果那个人留下个人、家族、族群的记录,不但子孙后代将永久性的保留对他的缅怀、追思与敬仰,对于日后研究历史、人文、习俗与生活价值观者,都可以从这些文献中获得。

家谱与传记文化是大中华文化拥有源远流长历史,具有独特内涵、浸润着中华民族情愫的谱牒文化,对于族群与社会,确实起着心理素质、价值取向、行为规模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与作用,有着积极的现实教育作用,在古时候,只有君王诸侯与贵族才能撰写,其作用谨用于血统的证明,袭爵与财产的继承,门第与户对的表彰。然而,到了今天,其作用随着时代的变迁自然也起了变化。

在今天,家谱或族谱,自传或传记的撰写,不一定要名门望族,或是有名望地位者才可以拥有,文随世移,每一个时代都有其不同的演变与变化,自传与传记虽然只是记载人物的生平事迹,虽然起源于人类本能的自我纪念,却在历史与时代的发展逐渐让家谱、族谱、自传或传记的功能超越了纪念,除了具有人生的示范与励志教诲功能,也是实现社会教育的重要途径。五四新文化运动过后,大量含有人参示范意义的传记涌现,表现自我、张扬个性的自传也大量的发展。抗日时期,传记自传与族谱内的记载,除了宣扬英雄、爱国、民族主义精神,激发国民壮志外,也大量了记载其时的历史经过,成为日后研究的文献。这是家谱、族谱、自传或传记的功能,也是我积极鼓励撰写的因素。

倘若华社个乡团组织能够重视并积极推动地方志、家谱、族谱、自传、传记的撰写与保存,则华社在我国的历史就不怕被有心人的篡改了。

(刊登于18-11-2012《南洋商报》《言论版》)

Monday, November 12, 2012

法律与道德


法律與道德两位一体,就像人的双脚,缺一不可。
道德是内在的个人规范,法律是外来强制的行为范畴。法律是基於道德需求,强调人们外在的品质、素质、道德准绳與行为,其规范的内容主要是权利與义务,是社会依據道德准绳與需求设定的行为模式,设定、处理與制裁根據道德规范的既定的模式,由国家以强制方式给予保证实施。所以,人人有责任遵守和维护,根據法律范畴生活作息。
物质要求影响道德观念
道德规范就没有具体的制裁措施或後果,主要是依據社会舆论、人们内心所持有的观念、自幼接受的教育系统、社会要求與宣扬的制度、个人所接受的教养與品行修养,以及公众共同谴责的规范,作为既定程序。
道德通常是通过潜移默化的内在个人规范,是个人通过生活、家庭背景、教育行为與生活环境塑造的结果,因此道德观念可被视为自我行为與修养的表现,以及个人素质的评估。
今天的社会思想体系是物质至上的拜金與唯物主义为主。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不依赖於人的意识或精神而存在,而拜金主义又可不择手段谋夺物质,把财物视为最重要的追寻目标,延伸至权力與权益的争夺,所以道德规范的界线似乎被模糊起来,原因是道德的根源本是来自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富裕的生活会让道德准绳定位於中产阶级之上,这也说明瞭道德内容最终取决於经济與生活条件。所以对於物质的要求,绝对会影响到本身对道德观念的要求,因此,道德也可被简单地概括为关於人性的善與恶、光荣與耻辱、正义與邪恶、诚实與欺诈、失信與守信、公正與偏见、谦逊與蛮横,正直與奸诈、诚恳與虚伪,以及原则與胡为。也即是如此,法律既然是基於道德的需求,自然與道德息息相关。
从道德的观点来看,法律是道德意志的体现,也是社会物质条件所决定的行事、生活、作业與交往的范畴,所以法律应该以道德作为其价值與规范的基础,同时法律也应该是宣导道德的手段之一。
法律管制塑造基本道德
與此同时,法律也配合调整道德规范下个人的萬不得已行为,也適当地管制个人行为的动機與内心活动,指示人们根據高尚、有道德與规矩的意图生活與作息。所以,在法律下的管制,人们不得用暴力伤人、不能以欺诈手段谋夺利益、不可危害公共安全,也不准非法谋求利益、掠夺或侵佔财物,这些都是道德品质的最起码要求。
另一方面,通过法律管制塑造基本的道德要求,也有助提昇生活素质、个人品质、增进人與人之间的关系、缔造博爱、瞭解、友爱、互助、和谐、团结、合作與尊重的精神,促进社会融洽與紧密结合的关系,减少因冲突、摩擦、误解、猜疑、不满、争夺、纷争所引起的紧张状态。因此,尊重法律,维持本身固有的道德品质,都会让社会與国家快速迈向进步與繁荣,造福下一代的将来。

(刊登于6-11-2012《南洋商报》《言论版》)

受师生欢迎的精明教室


精明教室在南马一带,已成为众多华小竞相设立的新目标。全柔215所华小中,至少有33所或是15%的华小已经设有精明教室,尤其以笨珍县居多,蔚然成风,似乎就是优质学校品牌的代表。

精明教室其实就是多媒体教室,采用电脑辅助教学,设立精明教室的风气可追溯至2000年教育部定下要在2020年创立精明学校的宏愿,教育部自那时起在全国各地的全津贴学校建设电脑室,随后又设立学校网络,让全国学校可以追随潮流,朝电脑化科技化教学迈进。

增加学生上课乐趣
精明教室采用电脑辅助教学,既有声有影,同时采用大量的网上资源辅助教学,学生在精明教室上课,有精彩的教材辅助,不会感到枯燥与沉闷,相反的,影音的教学比教师的舌灿莲花更吸引人。大量的网上资源,可以源源不断的参考,学生所触及的范围与知识会更广泛。除此之外,学生也可以应用电脑操作的作业方式,减轻书包重量的负担。

精明教室虽好,设立也不难,只要有资金就可以了,但在维修与教材的补给方面,就恐怕必须依赖教师的编写,私人电脑公司的提供了。资讯科技的维修与保养需要专门人才,教育部的电脑室有专人按期维修与保养,如果需要修理也有专人上门处理。

校方自行设立的精明教室,教材方面依赖教师,除了加重教师的工作量,也未必每一个教师会拥有电脑专门的技术,可以编写或维修,倘若依赖私人电脑公司来提供、维修与保养,那将又是另外一笔开销,恐怕不是每一所学校都能够负担的来,结果还是必须转嫁予家长,增添家长的负担。

须有长期周详策划
缺乏周详策划而一窝蜂设立精明教室,是否会像之前的电脑班一样,最后沦落成为学生玩电子游戏与学画些简单的画画而已?这类不便宜但确实对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起着非常巨大帮助的高科技教学法,是应该让政府的教育部去推动、执行与落实,才能持久性、有策略性、有步骤与方针去进行这种新颖的教与学。

蜂拥设立精明教室,没有长期周详的策划,没有足够拥有多媒体技术与知识的教师与专门人才,最后将变成你有我也有的虚荣追寻目标,成为树立表面品牌的工具,最终将成为加重教师与家长负担的累赘。

(刊登于5-11-2012《南洋商报》《言论版》)

Sunday, October 28, 2012

准许学生携带手机上课


我国教育部之前宣布正在草擬2012年教育條規(學生紀律)。在这个新條規下,學生獲准攜帶資訊通訊工藝產品,包括手機和平板電腦到學校上課。教育部副部長魏家祥說,預計這項新條規將於明年新學年正式落實。当然,該部也会制定指南,以規定學生在特定情況才可使用資訊工藝產品,避免影響課堂上的教學。

学生携带手提电话到学校,之前确实曾经引起各方的注意,并在教育部明文规定下被禁止了。如今,教育部自行再次重提这个课题,而且准备全面允许学生携带手机上课。为何突然会有这样的一个决定呢?教育部说,这是迎合时代的需求,也是基于学生安全的考量,方便家长可以检查孩子的行踪。

学生可以携带平板电脑,甚至手提电脑到学校上课,说是用来做功课,上网查询资料,这些都能够让人接受,虽然平板电脑与手提电脑或智能电话一样可以玩游戏,可以打电话。携带手机就会让人质疑能有什么正面的作用。何况,学校必定有电话,除非学生逃学,不然以学校的电话自然可以联络到。

教专就在针对这个课题对教师进行了一项问卷,竟然发100%教师表示完全不赞同允许学生携带手机到学校!教专主席披露,从反馈的2万份问卷中,没有人赞同允许学生携带手机到学校。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最接近,对于学生的行为举止当然比教育局官员来得更清楚,学生携带手机上课,难以想象他们会有精神与集中的精力来上课,也难以想象可以避免且不会干骚到上课的次序与情绪。当大家都集中精神在上课时,突然手机响起,就算教师禁止同时要学生将手机调去静音,谁能保证学生不会偷偷摸摸的打电话、听电话、玩游戏,甚至用手机来作弊?以今天年青人热衷于玩手机游戏与面子书的热潮,要携带手机的学生在课堂里不触及这些,恐怕不容易。

另一方面,手机推陈出新,日新月异,各种不同类型不断推出,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年轻人喜新厌旧,必然追着换机,同时又喜欢显耀,久而久之,就会养成追逐虚荣不健康的心理,对父母来说也将是一个负担,同时也是养成一种不良习惯的嬌寵。教师们在反映不赞同的反馈中,就表示不喜欢这项建议,因为除了会发生学生在校内滥用手机的情况之外,也会让人担心学生拍摄或下载负面的照片,以及校园内会发生手机失窃案件。显然的,教师们担心在坏的一方面来说,难免有一些因为能力问题无法买手机,或是一些顽皮或贪婪的学生萌起将同学的手机占为己有而不惜去偷窃。如此一来,准许学生携带手机到学校,是否等同鼓励某些特殊的学生产生犯罪的冲动,为校园制造更多的问题。

倘若政府认为今天的学生应该追上时代,我的建议是,政府免费为每个学生提供性能受限制,可以上网找资料,可以与固定的对象通讯的平版电脑,这样一来就确实能够让学生追上时代,也让他们可以接触到高科技资讯工艺产品了。

(刊登于20-10-2012《南洋商报》《言论版》)

Tuesday, October 9, 2012

漏夜排隊报名独中学额


麻坡中化中学办理新生注册手续,许多家长漏夜排队报名争学额,这是之前没发生过的事。600名家长漏夜排队等着争取320个有限的入学名额,超过280名报读的新生缘悭门外,让好多家长大失所望。或许有人会认为这是因为龙子龙女的关系,华人父母都喜欢选择龙年来生育龙宝宝,龙孩子一多,什么事都必须互相竞争,所以才会发生连报读独立中学,都需要漏夜排队。我却不以为然,漏夜排队报名争学额,不是因为华人父母怕输。华人虽然现实,却非常关注孩子的前途。华人父母重视子女的教育,可以从我们都相信再穷也不能穷教育,不管如何困难,都会尽量把孩子送去受教育的信条看出来。父母亲送孩子去受教育,最主要的就是要让孩子们日后长大,能够有很好的出路,有不错的前途,最重要的是,日后是否能够修完学业。
南马家长漏夜邻国报名

可是,当年我们的孩子要进入大学比登天还难,除了必须要非常标青的成绩外,还要面对固打制的限制。这也就是为什么从独立中学这些年来,每年报读学生的人数,只占了学生总人数约10%。因为很多父母都迷信,只有政府的学校才有美好的前程。

这个迷思不是杜撰出来的,多年前新马分家后,南马地区很多
家长漏夜到邻国报名,甘愿付出高额的捐款,昂贵的学费,让孩子矮化少读一两年,让他们要早起晚归每天必须披星戴月,在凌晨时分就摸黑一路在交通工具上睡到学校去,为的是相信新加坡的教育系统,可以公平的给他们的孩子一个大学的学位。家长们放着本地的华文中学不读,却甘愿让孩子受尽了折磨,但我们必须了解这些家长们的苦心跟无奈。

扩建华文中学应付需求
今天,随着中国大陆的崛起,而且也已成为世界第二经济体,当地开放的政策,中文成为世界上最夯最多人学习的语文,政府承认大陆的学位,也放松了录取华裔学生的限制,本地政府大学已经不再是学生的唯一选择与出路。
很多家长都了解到,接着下来的21世纪是中文热门的世界,要能够有非常美好的前途,看来必须懂得方块字。相信这就是为什么华文中学会出现漏夜排队报名争学额,甚至彼岸的学子,也都纷纷越过长堤来报读华文中学。可以预期的是,华文中学有朝一日爆满,所提供的学位不敷家长的要求,相信这将是一个即将到来的事实。
因此,华社有必要未雨绸缪,在不能得到政府的承认与协助下,协助华文中学扩建同时面对急速发展的到来。这才是上上的良策。

(刊登于8-10-2012《南洋商报》《教育视窗》栏目)

Wednesday, September 26, 2012

华社的三多


华社有三多:神庙多、社团多,咖啡店更多。神庙与社团多不出奇,因为华社的背脊架构本来就是神庙与社团。大中华文化在释儒道的熏陶下,又因为数千年来接受封建帝制的统治,早已经学会必须自立自强、自顾自救、团结一致与守望相助,才能应付天灾人祸带来不可预测的灾难,于是庙宇与乡团组织自然成为协助与团结族人乡亲的重要机构。所以,先贤们南来,最先带来的就是庙宇文化与乡团文化,他们来到我国后,最先组织起来的就是靠庙宇与乡团组织,负责敦宗睦族、同心协力、守望相助与按彊弱的重任。这些组织负责协助并照顾南来的族人与乡亲在异乡谋生、起居生活、联系以及跟家乡保持联络。

时至今日,庙宇组织扮演的角色,已不再需要是团结与协助族人或宗亲,或是敦宗睦族,取代之的是精神上的慰寄托,但在成为宗教场所之际,却经常被一些神棍用来骗财骗色,为非作歹。结果是满天神佛,庙宇到处林立,鼓吹迷信,这是一个非常负面的发展,也是华社应该检讨的地方。庙宇的存在固然重要,监督更重要,尤其是有乩童的庙宇,更非要有严格的管制与监督不可。除此之外,庙宇除了提供善男信女膜拜的场所外,也应该转型积极参与一些对社会有益的建设如颁发奖励金、提供学生阅读场所与图书馆、开办补习班或主办一些文教活动等等,也可以将盈余的香油钱捐助来资助慈善或教育团体,如此一来,庙宇文化的作用就会更多元化了,也更有意义。

社团往往变成华社一些人的角力场所,尤其是一些拥有丰富资源与财富的团体,经常是一些人觊觎的地方,结果导致你争我夺,斗个你死我活,完全乖离了先辈创设乡团组织原先的意愿。另一方面,不愿服输与不服气的心态,也常让一部分人抱着宁可玉碎,不愿瓦全的恶劣心理,结果是弄出一个两败俱伤的局面。乡团组织的宗旨,原本就是希望通过团体的组织来团结其成员,如果是因为内斗纠纷导致分裂,这个组织不如不要存在。在斗来斗去的乡团组织里,内斗一多就会衍生另外的三多:话多、诽谤多、破坏性更多。

咖啡店也是我国华社特别多的场所。咖啡店是很多人休闲、聚会、聊天、八挂、打发时间,甚至赌博的地方。据说,我们的咖啡店之多,多到已被传到海南岛的海口,当地称为老爹茶。很多人喜欢泡咖啡店,因为在这里可以无拘无束、天南地北、东拉西扯,随你怎么说怎么讲,肯定有听众,肯定没有事,而且可以不必负上言论的责任,不怕被告上法庭。因此,在咖啡店一多,事后孔明就无形中多了起来,马后炮也多,无中生有的八挂也就更多了。

华人不怕神明的惩罚,在神明面前敢骗财骗色;可以因为内斗,采取玉碎的破坏方式,完全不顾仁义道德的伦理;可以造谣惑众、无中生有、诽谤中伤,躲在咖啡店里,指责、漫骂、批评、说闲话道是非,却不敢站出来,堂堂正正、义正词严、浩气凛然、义气正大地指出弊病,躲在背后宛如鼠辈见不得阳光,为何?

(刊登于10-9-2012《南洋商报》《言论版》《有话直说》栏)

Tuesday, September 25, 2012

暮虢朝虞的教育改革


从2014年开始,教育部将在小学四至六年级增设历史科,每周上课2节,而公民教育与地方将被废除。教育部是在推行KSSR新的小学标准课程纲要增加历史科,不过据知,历史科并没有被列入UPSR的考试中。

另一方面,教育部也宣布大马教育文凭考试(SPM)的历史科,从明年开始将增加多一张试卷三。这张试卷三共有6到7个考题,占总分的20%。而之前教育部长也宣布,从2013年开始,历史科将成为大马教育文凭考试的必考与必须及格的科目,否则不能获得SPM文凭。这项历史科必须及格以获得文凭的决策,普遍不被接受,虽然多数的人会认同教育部重视历史科的意愿。我个人认为,过分强调历史科的重要性,恐怕会让学生再度成为死背恶啃填鸭式教育的牺牲品。

就在历史科所引起的哗然还没有平息,教育部长又宣布为了加强学生的英语水平,国内中学将增加英文文学新科目。他说,教育部希望通过改革来引导我国教育水平趋向更有素质。较早时,教育部宣布KSSR小学标准纲要也要强化马来文与英文的水平,就已经因为减少或取消其他的节数来增加马来文与英文的节数,普遍引起了非议。董总就对这种策略感到表示不满。

雪隆国中华文教师联谊会主席戴庆义就说:英文文学讲究的是英文基础、欣赏角度及理解能力,所以推行该科目只会加重学生的负担。全国国民型华文中学校长理事会主席吴文宝也说,加强学生的英语程度应该从文法着手,而非过于重视英文文学。他认为目前学生已忙于应付过多的功课量,现在还得加上校本评估,如果再加上英文文学,就会加重学生的负担。家长行动教育组织,还有教专都纷纷认为,政府计划在中学恢复推行英文文学科目之前,要有充足的教材及进行仔细的研 究。

让人经常感到讶异的是我们的教育部经常弄一些让校长与教师都感到莫名其妙的改革。提升教育水平,引导教育素质优异化这是进步的表现,也是强化教育素质应采取的步骤,然而如果经常仓促地推行一些所谓的转型、改进、提升与策划,结果是加重了学校、校长、教师,甚至是学生与家长的负担,相信对于教育素质的提升不但不会有所帮助,反而是一项累赘,一块绊脚石,绝对不会是一项进步。

我们转过头来看,马大前教育学院院长依沙哈仑教授就曾经说过:政府自2003年推行英文教数理,结果是导致300万名学生成为这项所谓的教育改革的牺牲品。他说:英文教数理也是国民小学的致命伤,近90%的学生无法掌握英文,导致他们在上数理是犹如鸭子听雷,不明白课文内容,久而久之对该科目失去了兴趣,最终导致国小辍学率攀升。这位显然是教育学家的学者指出,从过去的检定考试成绩中看出,英文数理政策已经使到国小数理成绩遭到重挫。

教育本来就应该是一件让学生开心学习的过程,仓促的推行过多的所谓转型与提升政策,恐怕对于提升教育素质不是一件好事,英文教数理就是一个前车之鉴,而我个人是不觉得推行校本评估来加重教师负担,仓促推行历史科成为必考科,以历史科取代公民与地方研究科,减少其他科目来容纳更多的马来文与英文节数,再来一个英文文学,就可以让学生感到兴趣勃勃,就能提升教育素质,提高马来文与英文水准。看来,近日推出的教育大蓝图,恐怕大概最终也会沦落成为冷气房内的产品吧。

(刊登于15-9-2012《南洋商报》《言论版》)

团队精神


最近读到了两则大同小异的新闻:一个教练因为向媒体透露队友带女友进宿舍而被采取纪律处分;另一个则是一个总会长在媒体上谴责下属可能涉及金钱政治。说是大同小异,是因为两者都是因为把自家的丑事抖了出来,公诸于众。这两件事当然都引起了不同的看法,有人翘起拇指赞好,有人嗤之以鼻,有人赞好自然也会有人谴责。

教练因为没有将事情呈报上去,让团体自行内部处理,又擅自将内部可能破坏声誉的丑事抖了出去,会对团体造成一定的伤害,当然应该受到纪律的对付。这是一般的做法,也是大家都会认同的事。总会长是领头的领袖,他竟然能够不怕自己领导的团体受到伤害,矛头直指下属,当然会有人翘起大拇指说是正义凛然,敢怒敢言,是大义的表现,可圈可点。他能够秉持与其将灰尘扫入地毯下,不如将灰尘扫干净的信念,避免扫入地毯下的灰尘,一朝被翻出来,会变成翻天覆地的乌烟瘴气,这是让人钦佩的地方。

可是,让家丑外扬,除了会伤害到一部分人之外,也会引起内部的猜疑,有时侯更会造成严重的分裂。团队最重视的是团结精神、一致的步骤、合作无间与配 合的默契、真诚与友爱的扶持、互相的信任、开诚布公的态度、制度化的纪律规则、自动自发的遵守纪律与服从信念、维护崇高品质与声誉、拥有归属感、齐心协力的合作、无私忠贞的支持,这是团队精神。没有团队精神,无啻是一盘散沙的乌合之众,结果是互扯后脚、尔虞我诈、相互猜疑、自相矛盾、缺乏和谐、没有共同的 信心与理念、不积极、不卖力、没有凝聚力、没有忠心的诚恳、不会有统一的思想,结果是如何,可想而知。

团队精神对于一个团体,一个企业,甚至是一个国家都是非常的重要,因为团队精神是一种朝着一个共同目标努力的凝聚力,是管理学里最重要的一环。传统的管理学是通过组织系统由上至下的传达行政指令,自然是淡化了个人的感受,以及团体的共同需求。团队精神是通过群体意识的培养,通过成员长期在归属感与认 同感的强化下的实践,来达致共同的习惯、信仰、动机、兴趣与沟通的文化来产生共同的使命感,就会产生一个强大又有力的凝聚力,这就是团队精神,也是成功必 需的要素。

缺乏团队精神是任何团体或企业的致命伤,随时会因为缺乏凝聚力而导致四分五裂,结果必然失败,不能等闲视之。

(刊登于24-9-2012《南洋商报》《言论版》)

Thursday, August 16, 2012

法律与道德


法律与道德是两位一体,就象人的双脚,缺一不可。道德是内在的个人规范,法律是外来强制的行为范畴。法律是基于道德的需求,强调人们外在的品质、素质、道德准绳与行为,其规范的内容主要是权利与义务,是社会依据道德准绳与需求设定的行为模式,设定、处理与制裁根据道德规范的既定的模式,由国家以强制方式给予保证实施。所以,人人有责任去遵守维护,都必须根据法律的范畴去生活作息。

道德的规范就没有具体的制裁措施或后果,主要是依据社会舆论、人们内心所持有的观念、自幼接受的教育系统、社会要求与宣扬的制度、个人所接受的教养与品行的修养,以及公众共同谴责的规范,作为既定的程序。道德通常是通过潜移默化的内在个人规范,是个人通过生活、家庭背景、教育行为与生活环境塑造的结果,因此道德观念可以被视为是自我行为与修养的表现,以及个人素质的评估。

今天的社会思想体系是物质至上的拜金与唯物主义为主。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或精神而存在,而拜金主义又可以不择手段谋夺物质,把财物视为最重要的追寻目标,延伸至权力与权益的争夺,所以道德规范的界线似乎被模糊起来,原因是道德的根源本是来自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富裕的生活会让道德准绳定位于中产阶级之上,这也说明了道德的内容最终取决于经济与生活条件。所以对于物质的要求,绝对会影响到本身对道德观念的要求,因此,道德也可以被简单地概括为关于人性的善与恶、光荣与耻辱、正义与邪恶、诚实与欺诈、失信与守信、公正与偏见、谦逊与蛮横,正直与奸诈、诚恳与虚伪,以及原则与胡为。也即是如此,道德高尚的人一定奉公守法,遵守法律的人却未必是道德高尚者。

法律既然是基于道德的需求,自然与道德息息相关。从道德的观点来看,法律是道德意志的体现,也是社会物质条件所决定的行事、生活、作业与交往的范畴,所以法律应该以道德作为其价值与规范的基础,同时法律也应该是宣导道德的手段之一。与此同时,法律也配合调整道德规范下个人的万不得已行为,也适当地管制了个人行为的动机与内心的活动,指示人们根据高尚、有道德与规矩的意图去生活与作息。所以,在法律下的管制,人们不得用暴力伤人、不能以欺诈手段谋夺利益、不可以危害到公共的安全,也不准以非法的方式去谋求利益、掠夺或侵占财物,这些都是道德品质的最起码的要求。

另一方面,通过法律管制塑造基本的道德要求,也有助于提升生活素质、个人品质、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缔造博爱、了解、友爱、互助、和谐、团结、合作与尊重的精神,促进社会融洽与紧密结合的关系,减少因冲突、摩擦、误解、猜疑、不满、争夺、纷争所引起的紧张状态。因此,尊重法律,维持本身固有的道德品质,都会让社会与国家能够快速迈向进步与繁荣,造福下一代的将来。

(15-8-2012)

芽龙一巷童年岁月情



我有一小段的童年是在新加坡度过的。其实,认真说起来我还是新加坡出世的小孩,在芽笼一巷转让给我目前的养父母。说是转让,还是我从一张卖身契认出自己的身份,缠着溺爱我的外祖母,逼着她说出真相,才知道自己是毛广岛出世,在芽笼一巷的一间贫民屋内,让外祖母发现的一个病重父母已放弃不要的小孩。外祖母说,发现我的时候已不成人形,哭声沙哑低沉,被弃在客厅的一角,全身赤裸仅被一条毛巾盖住,一身因腹泻而都是粪便的恶臭,反让外祖母萌起怜惜之心。后来,老人家动用了五百大元把这个体弱瘦小的男婴买下,抱回笨珍扶养。在她的细心调养之下,这个本来已奄奄一息的小孩,如今已是祖父级的槽老头了。

外祖母已过世多年,这是让我最遗憾的事,因为她对我的溺爱,我从来没有办法回报,只能在每年的清明节到她老人家的坟上,焚烧一炷清香,祈祝慈爱的老人家安息。外祖母来自大陆乡下,父亲是师塾的教师,却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于是就不让女儿读书,所以外祖母不会写字,却靠着自己的好学,每天偷偷的在父亲师塾外偷师,竟让她认得一腹的文字,能读却不会写,这确实阿嬷的特别之处。而也就因为她的这个特殊,我深深被她影响,从小就接触书籍,终身与文字结了不解之缘。她虽没有兄弟姐妹,却在南来时认了一些姐妹,而来往最稠密的就是居住在芽笼一巷的姨婆。

四十多年前的芽笼一巷是个沼泽地带。虽然记忆已模糊但我依稀记得当年那一带的屋子都是亚答屋,建于沼泽上的浮脚屋。这些屋子早已在六十年代被一把火烧光,尔今这里举目皆是高楼大厦,再也看不出当年的风貌了。阿嬷经常带着我和姐姐及弟弟,有时是包车,有时是搭巴士,从柔佛州的西海岸的笨珍到距离约一百公里外的芽笼一巷。缠过小足的阿嬷,出门时派头不错,蓝色上衣加上黑得发亮的黑绸裤,牵着我们兄弟姐妹,浩浩荡荡的造访那时是在快乐世界后面落足的姨婆。所谓的快乐世界其实是一个被围起来,入门要买票的娱乐中心,里面除了有歌台咖啡座夜总会外,还有许许多多的游戏摊位,如的甘、掷球、打气枪等等的有奖游戏,也是我们兄弟姐妹非常喜欢进去玩的甘游戏的场所。

姨婆人长得矮胖,浑圆的体型,还有那扁长拖坠过腹部的乳房是她的特征。她在家里养着几笼的猪,每天大声呼喝喂猪,天气一热就把上衣脱了,把长长的乳房往肩膀向后一掷,竟成为我思念她的特征。她为人粗犷豪迈,声音非常洪亮,对于我们这些小孩子,经常喜欢呼呼喝喝,我们都不大喜欢她。后来长大了,才知道她最大星担心的是我们的安危,才对我们呼呼喝喝,其实她是蛮喜欢小孩子的。原来这里是沼泽地带,屋子下就是河流,许多小孩子一不小心栽了下去就是一命呜呼,为了避免发生危险,她一看到我们走近河边,一定大声呼喝,偏偏我们又最喜欢在河边嬉戏。我们最喜欢她的烹煮,尤其是她的瘦肉剁烂加鸡蛋、葱粒及冬菜,蒸熟了就是一道美味可口的菜肴。说也奇怪,到了今天,我还常吩咐内子烹煮这道简单却让我回忆起以前儿时在芽笼一巷的童年,而我的孩子门竟然也都喜欢这一味。当我们造访时,姨婆就是非常的忙,她也一定会放下工作,到后面抓一只自养的鸡来杀了清蒸以便招待我们这些馋嘴的小孩。当年也只能在过年过节才有口福吃到鸡肉,所以到了四十多年的今天,我总觉得这辈子在外头吃的鸡肉,没有姨婆煮的好吃。

姨婆屋前小路尽头有一间小杂货店,那是我们最喜欢关顾的地方。这里不但是村民每天都须到来的地方,更是我购得最新颖玩具带回乡下的笨珍显耀的地方。于是,每一回都向阿嬷讨钱,跑到小杂货店去看看有什么希奇古怪的玩具可以带回笨珍,或是买一小瓶的荷兰水过瘾过瘾。当年,喝汽水也是一种奢侈呢。姨婆对面则是金奶姨婆的住家,她也是阿嬷的好朋友,我们也都叫她姨婆。她家走廊下面就是河流,我们最喜欢的当然就在这里垂钓,虽然上钩的都是一些吃粪的小鱼,当然大人们是不准我们带回家去,不过那也是一种儿时的乐趣。另一种让人难忘的活动是钓跳鱼。这种双栖的鱼类总爱在沼泽地带爬动,有时还会攀缘着屋下的地基,两个胖鼓鼓的腮一张一合地把头部撑得大大。我们用椰叶梗如线般的前半部打了个活结,然后把这个活结套住跳鱼的头部,一拉紧就把跳鱼抓住了。有时,表哥他们会制作一些拉士得的弹弓,让我和弟弟在河边射跳鱼射个痛快。

后来阿嬷过世,父亲生意又遇到挫折,母亲带着六个孩子忙到团团转,当然不再去芽笼一巷了,过了不久就听说当地发生了大火,不但把快乐世界烧了,也把整个芽笼一巷也毁了。接着,又听说姨婆搬去丹戎牛的组屋去,母亲与姐姐去了几趟,回来总是脸色深沉。耳边偶尔听到大人们在嘀咕,知道姨婆的处境不是很好过,经济也不是很好。那场大火让她倾家荡产,一切都得从头开始。接着又听说她在工厂工作,心里未免有点悲伤,年纪那么大的一个老人,要承受如此的打击,老年时还要出外工作,她是早应该在家里含饴弄孙,老天总爱戏弄人。岁月匆匆不留人,等到我懂事时,却已听说姨婆已过世多年,心中的遗憾是那么的沉重。

几十年没有提到也不会想到姨婆,今晚月明星稀,半夜突然姨婆入梦来,笑问还记得当年猪粪臭味中,津津有味啃的鸡腿好不好吃?蓦然拥被而起,思忆疼爱我的老人,皆已不在世上,慈爱的脸庞突显现在脑海中,嘘寒问暖的关怀再也不能重来,不知不觉中竟掉下眼泪,乃写下无限的追忆。

http://www.hsfx1st.com/Inedu3In1/Components/news/infoshow.aspx?id=376&Newsid=4660

Sunday, August 12, 2012

学生携带资讯通讯工艺产品到校的利与弊

我国教育部正在草擬2012年教育條規(學生紀律)。在这个新條規下,學生獲准攜帶資訊通訊工藝產品,包括手機和平板電腦到學校上課。教育部副部長魏家祥說,預計這項新條規將於明年新學年正式落實。当然,該部也会制定指南,以規定學生在特定情況才可使用資訊工藝產品,避免影響課堂上的教學。

学生携带手提电话到学校,之前曾引起各方的注意,并在教育部明文规定下被禁止了。如今,教育部自行重提这个课题,而且准备全面允许学生携带手机上课。为何突然会有这样的一个决定呢?教育部说,是迎合时代的需求,也基于学生安全的考量,方便家长可以检查孩子的行踪。

学生可以携带平板电脑,甚至手提电脑到学校上课,说是用来做功课,上网查询资料,这些都能够让人接受,虽然平板电脑与手提电脑也一样可以玩游戏,可以打电话。携带手机就会让人质疑能有什么正面的作用。何况,学校必定有电话,除非学生逃学,不然以学校的电话自然可以联络到。

如果每个学生都携带手机,难以想象他们会有精神与集中的精力来上课,也难以避免会骚扰到上课的次序与情绪。当大家都集中精神在上课时,突然手机响起,就算教师禁止并要学生将手机调去静音,谁能保证学生不会偷偷摸摸的打电话、听电话,或是玩游戏,甚至用手机来作弊?以今天年青人热衷于玩手机游戏与面子书的热潮,要携带手机的学生在课堂里不触及这些,恐怕不容易。

另一方面,手机推陈出新,日新月异,各种不同类型不断推出,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年轻人喜新厌旧,必然追着换机,同时又喜欢显耀,久而久之,就会养成追逐虚荣不健康的心理,对父母来说也将是一个负担,同时也是养成一种不良习惯的寵。

在坏的一方面来说,难免有一些因为能力问题无法买手机,或是一些顽皮或贪婪的学生萌起将同学的手机占为己有而不惜去偷窃。如此一来,准许学生携带手机到学校,是否形同鼓励某些特殊的学生产生犯罪的冲动,为社会制造更多的问题。

倘若政府认为今天的学生应该追上时代,我的建议是,政府免费为每个学生提供性能受限制,可以上网找资料,可以与固定的对象通讯的平版电脑,这样一来就确实能够让学生追上时代,也让他们可以接触到高科技资讯工艺产品了。

一校之长的素质

突然接到一个学生的电邮,他服务的那所学校换了新校长。几个月下来,新校长跟校内同事不但不融洽,连副校长也不放过,直接指责且挑剔副手不会做事。我的学生觉得很委屈,他在那所学校已经十多年,向来与校长及同事配合的很好,工作也很愉快,直到上一任与这一任,才感觉到自己的努力、勤奋与配合都白费了,显然的,有责任感的他,感觉到有些颓丧。

一校之长的责任是领导下属,共同为学校的进展而努力,所以团队精神是非常的重要。成功的校长能够通过团队精神塑造归属感、提升对工作的热忱、激励下属同时让他们感觉到有成就感,如此一来,就会产生有归属的荣誉感,自动自发奋力的工作来为学校争取更高的荣耀,校务才会蒸蒸日上。成功的校长会跟下属打成一片、不会有架子、不会随便发脾气或指责下属、会很乐意协助下属、经常给予鼓励与激励,除此之外,他会经常吸收新知识,并以专业与集体商量的方式来领导并提升同事来达到提高学校学业水平的目标。成功的校长会通过口头奖励与鼓励的方式,来激励同事的服务精神,在同事有差错或是失误时,会协助下属纠正并给予专业的指导,他不会随便谴责下属,更不会故意挑剔,反而会以专业手法协助下属解决问题。成功的校长应该让下属感到亲切、平易近人,同时能随时随地伸出援助的手,在下属遇到困难时协助解决,协助下属进修、自我提升,让下属获得更佳更新的专业知识,朝向更专业的领域,惠及莘莘学子。

遗憾的是,有些校长确实是以为自己已经是一校之长,高高在上,有的整天打着教育局的令牌,动不动就教育局长教育局短,三天两天就要用纪律对付教师,要扣年底的服务评估分数,随时随地批评下属,指责或挑剔下属的过失,甚至是当众责骂下属。有些校长更是煩雜囉嗦,整天煩言辭的碎碎念,且动不动就用神鬼恐吓下属。这样的校长,当然无法营造一个团队精神,不能塑造归属感,相反的反而会让下属怨气冲天,积怨成祸,最后导致不得人心,众叛亲离,纷纷离去,祸害学校的进展。

前全国校长职工会总会长江秀坤在任时,经常苦口婆心地劝导校长同道要仁慈亲切且专业化来对待下属,看来过了那么多年,他的劝导似乎没有被听进去,因为虽然我已退休了好多年,仍然经常接到旧同事与学生对一些校长无奈的诉苦。我也听过很多家长跟社会人士对一些校长的坏评,显然的一校之长是众目昭彰,引人瞩目的对象,要自我检讨本身的形象,自我强化素质,因为校长的素质非常重要,一所学校的进展,有赖校长以专业的态度去策划、推动与提升,作威作福、滥用职权、三豁四、蛋中刺与拨弄是非,不是校长应有的态度,对学校不但不会有帮助,也会让校务受阻。

赌博是华人的文化?

一个大言不惭的政客曾经断言说:赌博是华人的文化。这位头顶只有尺天的政棍如果到了美国,看到路边大部分的加油站都附设赌场,他不是要失声大叫:原来赌博也是美国人的文化?而如果他看到欧美多个国家公开的开设投注站,让喜爱各种球类运动的球迷也博一博,那他岂不是要大惊失色,原来赌博也是欧美的文化?

没错,华人有人喜欢赌博。在万字开彩的日子里,大排长龙买万字的是华人;拎着菜篮赶搭免费巴士前往赌场博运气的妇女,都是华人;被非法扫荡的非法赌档里拉到的赌徒,也都是华人;非法聚赌者,大多数也是华人。虽然如此,这并不表示赌博就是华人的文化,充其量只能说华人喜欢赌博。因为,赌博只是一个负面的恶习,与习俗完全没有挂钩。

如果我们到欧美国家,看到那里的人在酒吧里喝酒,喝到醉醺醺,甚至大打出手,难道我们就马上下结论:原来喝酒是他们的文化?如果我们到荷兰,发现那里娼妓与毒品是合法的,难道我们说,娼妓与毒品是荷兰人的文化?

什么是文化?广泛来说,文化是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了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以及各种制度等。狭义来说,要将某一样生活的习惯纳入成为文化,那个习惯应该要与风俗挂钩。举例来说,包红包是华人的习惯,不管是在新年期间,还是在婚礼丧事里,长辈或主家都会包个红包给后辈,或是到来协助的朋友。给红包是一个习惯,也跟华人的习俗挂钩,所以可以说红包是华人的文化之一。然而,桌底下的红包是贪污与贿赂的恶习,跟习俗一点也没有关系,所以不能说贪污与贿赂也是华人的文化。如果是这样,那么那些高官显要或是执法者的贪污与行贿者的行为,不是要定义成为我们的文化?

人的内心都有贪婪的因素,赌博是一种侥幸的心理,混合了博运气的企图,而这种企图,几乎可以说人人皆有,胥视本身的定力与控制能力。喜欢赌博当然不是一个好习惯,但是,仔细分析一下,人生还不是一样充满了变数,很多事情似乎也都需要博一博。举个例子来说,一个少女选择其未来的终身伴侣,就必须把她一生的青春与岁月都押在所选择的对象身上,过后的命运是好是歹,除了自己的眼光要正确,恐怕也要交给命运来博一博。

回过头来说,五年一次的大选,选民把选票押在某个阵营里,是好是坏,是祸是福,过后的五年遇到的是以民为主,处处为人民着想,事事为人民服务为要点,尊重人民的好政府,还是处处为难人民,橫征暴斂各种捐雜稅来剝削脂膏,贪污腐败及贪婪无比的政府,那就要看你的眼光,过人的判断能力来押宝,还要看你幸不幸运,虽然是选举,终归还是要给予一博,逃不过赌的味道。

华社的三多

华社有三多:神庙多、社团多,咖啡店更多。神庙与社团多不出奇,因为华社的背脊架构本来就是神庙与社团。大中华文化在释儒道的熏陶下,又因为数千年来接受封建帝制的统治,早已经学会必须自立自强、自顾自救、团结一致与守望相助,才能应付天灾人祸带来不可预测的灾难,于是庙宇与乡团组织自然成为协助与团结族人乡亲的重要机构。所以,先贤们南来,最先带来的就是庙宇文化与乡团文化,他们来到我国后,最先组织起来的就是靠庙宇与乡团组织,负责敦宗睦族、同心协力、守望相助与按彊弱的重任。这些组织负责协助并照顾南来的族人与乡亲在异乡谋生、起居生活、联系以及跟家乡保持联络。

时至今日,庙宇组织扮演的角色,已不再需要是团结与协助族人或宗亲,或是敦宗睦族,取代之的是精神上的慰寄托,但在成为宗教场所之际,却经常被一些神棍用来骗财骗色,为非作歹。结果是满天神佛,庙宇到处林立,鼓吹迷信,这是一个非常负面的发展,也是华社应该检讨的地方。庙宇的存在固然重要,监督更重要,尤其是有乩童的庙宇,更非要有严格的管制与监督不可。除此之外,庙宇除了提供善男信女膜拜的场所外,也应该转型积极参与一些对社会有益的建设如颁发奖励金、提供学生阅读场所与图书馆、开办补习班或主办一些文教活动等等,也可以将盈余的香油钱捐助来资助慈善或教育团体,如此一来,庙宇文化的作用就会更多元化了,也更有意义。

社团往往变成华社一些人的角力场所,尤其是一些拥有丰富资源与财富的团体,经常是一些人觊觎的地方,结果导致你争我夺,斗个你死我活,完全乖离了先辈创设乡团组织原先的意愿。另一方面,不愿服输与不服气的心态,也常让一部分人抱着宁可玉碎,不愿瓦全的恶劣心理,结果是弄出一个两败俱伤的局面。乡团组织的宗旨,原本就是希望通过团体的组织来团结其成员,如果是因为内斗纠纷导致分裂,这个组织不如不要存在。在斗来斗去的乡团组织里,内斗一多就会衍生另外的三多:话多、诽谤多、破坏性更多。

咖啡店也是我国华社特别多的场所。咖啡店是很多人休闲、聚会、聊天、八挂、打发时间,甚至赌博的地方。据说,我们的咖啡店之多,多到已被传到海南岛的海口,当地称为老爹茶。很多人喜欢泡咖啡店,因为在这里可以无拘无束、天南地北、东拉西扯,随你怎么说怎么讲,肯定有听众,肯定没有事,而且可以不必负上言论的责任,不怕被告上法庭。因此,在咖啡店一多,事后孔明就无形中多了起来,马后炮也多,无中生有的八挂也就更多了。

华人不怕神明的惩罚,在神明面前敢骗财骗色;可以因为内斗,采取玉碎的破坏方式,完全不顾仁义道德的伦理;可以造谣惑众、无中生有、诽谤中伤,躲在咖啡店里,指责、漫骂、批评、说闲话道是非,却不敢站出来,堂堂正正、义正词严、浩气凛然、义气正大地指出弊病,躲在背后宛如鼠辈见不得阳光,为何?  (14/7/2012

(刊登于10-9-2012《南洋商报》《言论版》)

Saturday, July 28, 2012

人格与人品


人格是个人所独有,是一种不同他人的心理特征,能够显示个人角色、身份与性格的总和,也是个人的道德品质。人品是个人的内心精神骨架,可以显示个人的尊严、胸襟、品行、力量,也同时可以显露出个人的道德修养、立身之本与品牌。

心理学界对于人格的定义是人的独有思想、情感以及行为的一种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结构系统复杂,包括了个人的心理特征与人格倾向性。心理特征包括了个人在不同程度受先天因素影响的能力、气质及性格;人格倾向性则包括了后天形成的动机、兴趣、价值观及理想。所以,人格是先天因素与后天形成,受环境、教育、经历、遭遇等因素所影响及相互作用与结合的结果。

人品是人的品质,也是人的品格。人品是人性与人格的总和,是一个人比较高的境界,所以,品格越高尚,人品就越好,品格低劣的人,处事就会也敢不择手段、心狠手辣,甚至是卑鄙龌龊,无耻下流。品格高尚的人,社会与公众形象、地位及尊严也就越高,受人尊崇,受朋友爱戴,为人正直念旧、感恩图报、故旧不弃、有情有义,拥有极高的道德修养。品德低劣者,秽德彰闻、卖友求荣、奴颜婢膝,是猪卑狗险不折不扣的衣冠禽兽。

品格高尚的人,会得到公众的仰慕、爱戴与尊敬,其言行举止、号召力、感召力与声望就高,信誉度与公信力强,所以名望也高,亲合力与向心力强,个人魅力高。领袖要能够服众,让人心服口服,就必须拥有崇高的品德素质。一个拥有高尚品格的人,不会有卑鄙的人格,同样的,一个拥有崇高人格的人,也绝对不会是低劣品德者,因为两者相互依存。
 
有人将朋友的尊严典当,以为能提高自己的品德;有人将民族的利益出卖,以为可以从中获利。岂知却彰显出自己本来的卑劣人格,把汉奸走狗的不知恩义、辜恩负义、背信弃义、自私自利、忘恩负义、不知羞耻与卑鄙的人性展露无馀。这种小人,明眼人一看就出,或许初期能得逞,过后马脚一露出,就会被人唾弃,让人看不起。


为朋友双肋插刀是义气,背后落井下石是卑鄙,出卖朋友更是无耻,也突现个人的人格与人品,能为朋友护航为朋友担当向来是大中华文化仁与义的诠释,典当且污染友人的尊严,只有猪狗辈才会做出来的事。

(刊登于21-7-2012《南洋商报》《言论版》《天窗亮话》栏)(此乃原文,刊登时部分段落被编辑删除。)

Saturday, July 14, 2012

领袖与绯闻


领袖是人类社会里持有特殊地位的个人,领导社群朝向特定目标,带领并服务群众迈向固定课题,对社会群体具有广泛的影响作用,这些作用包含了其言行举止可以成为规范,可以让群众追随、仿效,甚至是崇拜。领袖的话不一定要铿锵有力,但一定要言而有信,这样才有公信力;领袖的举止不一定要温文尔雅,但一定要中规中矩,有一定的风度,这样才能服众。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强调领袖的道德素质时就说过:统治者的道德品质应该力求充分完善,他的职位既然寄托着最高的权威,他的机能就应该是一位大匠师,这样的大匠师就是理智。所谓的大匠师就是要能成为群众模范、学习、追随与尊敬的对象。而成为大匠师的先决条件就是要理智,也即是说要懂得怎样自律。

领袖应能以德服人
一 般人都相信也希望领袖能以德服人,有君子风度,拥有自信、自强、自立、自主、大无畏的献身精神、聪明过人、无比的勇气、判断能力强、坚韧不屈的毅力、勤 奋、平易近人,而且更应该以德修身,同时是道德实践的表率。这是领袖的魅力,也是领袖成为公众人物让人心服追崇的关键因素。当然,群众也会要求领袖必须正派,同时能够秉公办事,正直无私奉献,公平公正透明的服务,不挟带私怨仇恨,不伺机打击他人来报复,要能够虚心听取批评与意见,要能够接纳不同的声音。所以,领袖应该是一个在完全意义上,社会的价值人,拥有崇高的品质与人格。

领袖可风流勿下流
然而,领袖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也会有私欲。可是,因为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跟他所属的组织与职位有牵连,且具有代表性的作用,所以,领袖一有绯闻就马上引起了注意,所属的团体成员关注,敌对势力的成员更是卯足全力的追逐,伺机调侃、嘲弄、揶揄、笑讽与戏谑,恨不得把对方立刻拉下马来。这种心态实在是可悲,可悲是因为这是干卿底事的个人私事,跟国家民族与社会利益毫无关系,妖魔化敌对的领袖只会树立更多敌人,制造仇恨与怨怼,却辜负了团体内成员的托 付,没有达到为民服务的目标,也对国家民族与社会毫无贡献。当然,领袖也必须自我反省与自爱,不随心所欲,不图谋私利,也绝不胡乱拈花惹草。

所以,领袖应该铿铿语言好,举动亦风流,做一个风流倜傥,有才学潇洒不拘高品德人格者。当然,风流就好,切勿沦落成为下流。环顾周遭,我们有这样的领袖吗?

(刊登于14-7-2012《南洋商报》《言论版》《信手拈来》栏)

Monday, July 9, 2012

地方志与史实的留存


最近华社很多团体都纷纷在收集并出版地方志,甚至有些个人也开始编辑与出版地方上的地方志。
这是一椿好事,因为我们处在一个多元化的国家里,政府的主流主要是采用马来文,因此无可避免地偏向马来社会,华族社会的史实或地方志,要能够被收集纳入国家历史当中就不容易,且往往会被忽略掉。要将华社的史实与地方志留存下来给后代,恐怕要靠华社自己的努力。
目前华社的历史,绝大部分是由会馆乡团组织,以及学校以会史或校史的方式来保存,刊登于适逢庆典或纪念日出版的特刊内,而其内容的取舍胥赖捉笔人。
遗憾的是,很多执笔者在撰写史实的时候,经常会有意无意中将原有的篇幅缩短,有意无意间突出自己的丰功伟绩,也有意无意中省略掉前人的记录,结果是会史或校史越写越短,最后是面目全非。
我读过一所拥有超过50年历史学校,结果内容仅500多个字的创校史,很多重要史实都被简化或删除了,我也曾看过只有现任董事会与家教协会名表的校史!
历史可让后人借鉴
历史可以让后人借鉴,也对后人有所启示。唐太宗就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通古今,历史是一面明镜,让后辈能够鉴往知来,策励来兹,也可以让后进缅古鉴今,承先启后。因此,历史对一个文明社会的进展,起着非常重要的借鉴、承先、策励与教导的任务,须给予保存与记载。
地方志是地方上的年鉴,是指全面性记述本区内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地方志是大中华文化内特有的一种文化产品,也是延续地方历史的一种载体,它拥有一些基本特性,如它是属于地方性质、连续性、记载史实也记录当代发生的事物,同时属于资料性质,必须求实存真,据事直书,因而可以引为佐证或参考。
贯彻承先启后作用
编印地方志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它除了能让史实流传之外,更寓有育后、实用与教育的作用。通过阅读地方志,人们尤其是后辈能起着认识、鉴戒、启迪、参考、依据与辨别的实用与教育作用,因而能起着教育后代,贯彻承先启后,以往鉴今的作用。
华社的背脊架构是乡团组织、文教团体与学校,这些团体除了热衷于设立文化馆,建设图书馆之外,也应该朝收集地方社会的史实与现状,然后编辑成地方志。

(刊登于9-7-2012《南洋商报》《言论版》《信手拈来》栏)

Saturday, July 7, 2012

怕事是华人的心态 ?


华人社会的架构延续大中华文化的传承,拥有超过5千年的文化历史背景,深受儒、道、佛三大文化体系的影响,再加上数千年来的封建思想的熏陶,形成了今日华社的模式。华人文化的形成,是一个融合儒释道三位为一体的精神结构,而这个精神结构的最大特点,就是自给自足,因此,也同时把华人塑造成一个刻苦耐劳、忍辱负重、特强的忍耐性、极强的社交活动能力、随和的相处态度、强调自家关系的团结,以及堅韌不拔、百折不挠、堅韌不拔刻苦精神、能伸能屈的协调能力、创造事业与敬业责任感的民族。就因为如此,华人可以在得意时知道保持低调谦虚,这是儒家思想;在失意时会知命的承受,奉行道家的隐世与避世;到了绝望时更会希望通过佛家的教育而摆脱尘世烦恼的困扰。而在任何时候,华人都能够找到一个安身立命的基础,这也是大中华文化的特点所在。

由于传统华人社会原本是以农业为主,因此亲缘结构逐渐形成社会的背脊。这也即是为什么先贤南来南洋,会将庙宇文化与乡团组织文化带来并在此发扬光大,主要就是为了照顾族人,敦宗睦族以达到守望相助,互惠互助,互相照顾的亲族联系。而基于这种亲缘的架构,又在儒家思想的熏陶下,就构成了仁义礼的礼治伦理体系,也形成了仁与孝道为道德基础,这是一种以亲族为基 础生活的礼治社会。遵循并透过诸如饮食、婚配、养生、送死的风俗习惯,制定了一定的社会秩序与规范的进行生产及生活。

然而,虽然华人强调礼仪,注重仁义道德,讲究义气与义务,却在经过了数千年封建思想、帝制的王道统治、宿命论的听天由命、神怪迷信与信仰,加上残暴腐败与贪 污的官僚主义,貪官汙吏的横行霸道与天灾人祸的蹂躏,也让华族在不知不觉中将一些自我发展的心态塑造且养成习惯,久而久之影响了崇高人品的发展。人品是人的品质,人格是个人的尊严、价值与道德品质的总和。人品与人格都是人在本身社会中的地位、声誉及作用的总和。一个人是否能得到众人的尊重,是否有良好的人缘,会否得到多数人的敬仰,全都与人品人格有关,可是如果华社里大多数的人是采取自我闭塞、孤立、我行我素,不介意让人尊重与否的态度,就会让华社有意无 意间招揽了一些对外族人自我孤立的心态,这种心态突现了华人怕事的心理。

如果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华社在一些事务的看法与处理,都是采取观望、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自扫门前雪、冷淡与冷漠看待、闭门置身事外,甚至是隔岸观火的心态,过后却又成为事后孔明,大放马后炮。在许多事务 上,很多华人是怕事多也怕死、顾虑多参与少、闲话多且喜欢背后议论、妒贤嫉能多且喜爱背后攻击、自己不敢也不能做却又怕人做,种种的心态都突现了很多华人只敢背后讲,不敢站出来说话。有人大声说:宁愿站着死也不愿意跪着生,可是爆竹声一响,竟然以为是枪声而吓得屎滚尿流。这就难怪华社很多权益被蚕食,仍然 有人噤若寒蝉,顶多是在咖啡店多少嘟嚷几句,结果是不了了之。难道说,这就是华人安身立命的态度?以前先辈们双胁插刀的义气,去了那里啊?

(刊登于8-7-2012星期日《南洋商报》《言论版》)

Saturday, June 30, 2012

教师须拥有大学资格


教育部决定从2020年开始,规定新教师必须拥有大学资格。在教育普遍化,教育制度趋向素质化,把教师的基本资格提升到大学资格是适时宜,也是应当的。

在一些先进国,教导幼儿教育的老师很多不但拥有专业资格,甚至拥有硕博士学位。

另一方面,教师从事教育,也确实应该不断充实自己,提升自己,才可应付一日千里现代社会的进步与需求。

全国教师专业职工总会就表示,这项建议将有助于确保真正具有素质的教师在教育领域里服务。而我国又经常标榜要将教育提升到世界级水准,提升教师素质确实符合政府的要求。

我国向来就是文凭至上的国家,什么资格都要以文凭为主,把教师资格提升到大学资格也是理所当然的。这样不但让教育趋向专业化,也提升教师素质。

虽然如此,诚如全国家长与教师协会协商理事会的主席所说,我们也不应该忽略教师的态度与专业精神。换句话说,大学资格固然重要,教师的素质、服务态度与专业精神也同样重要。

教师进修人数将剧增
为了鼓励没有大学资格的教师修读大学课程,政府已同意让这些未具大学资格教师,可以将每服务满3年的年资,化为一年经验,最多可累计3年。

另一方面,教育部也提供非大学资格教师申请进修师训大学课程,并把年龄限制从46岁延长到47岁。

如此很多教师都因为符合资格而纷纷申请参与这项培训非大学资格考取大学资格的课程,进修4年。可以预料的是,很多学校会有很多教师参与进修大学的课程。

教师课程应假期举行
教师受鼓励提升学术资格是适宜的,但安排在职教师参与课程与会议时,就要有妥善安排,最好能在假期进行,避免进一步恶化华小师资荒,影响学校操作。

教育局最让人头疼的举动是经常召开校长会议,召集教师参与在职课程。这些会议与课程往往都被安排在上课时间内举行,年底长假及年中假期反而很少会议与课程,至于原因就不得而知了。

一些微型学校遇到这种问题就头大。我看过一所只有一位校长、两位教师,本来就缺乏教师的微型学校,突然在同一天内,校长要去开会,两个教师被召集参与在职课程,如此一来,这所学校要如何运作?难道让学校关门,把学生放回家去?

当然,很明显的是资缺乏所导致,教育局当然不会将全部教职员都调去参与会议及课程,可是他们忽视了长久存在的师资荒问题还没有解决。

所以回到根本,师资缺乏还是提升教师素质,提升学校学术程度最迫切需要解决,以及先决的问题。


(刊登于30-6-2012星期六《南洋商报》《言论版》《教育视窗》栏)

Monday, June 25, 2012

霸级市场对民生的影响


一家霸级市场即将进军我居住的小笨珍市场,笨珍县议会还煞有其事,特地召开了居民听证会,引起了一阵的哗然,尤其是传统商贩,个个更是忧心忡忡,怕会影响到生意额,有些更担心会无法抵挡来势汹汹的霸级市场而面对倒闭的可能性。虽然如此,到了听证会举行时却又寥寥无几个人出席。笨珍县居民人口大约只有16万人左右,小笨珍市区大概也只有32千人左右,市区内却即将拥有2家霸级市场,2家超级市场,离市区不远的北干那那,不久之前也新开张了一家霸级市场,再加上文律也有一家超级市场,感觉上似乎拥挤了一点,市场似乎没有那么庞大。

然而,对于消费者的普罗大众来说,霸级市场的到来,除了提供舒适的购物地点,比较齐全且比较廉宜的商品,他们更希望这些超级市场之间的竞争,能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更廉宜的货品。笨珍地方不大,没有什么好去处,霸级市场与超级市场明显地也可以提供一个凉爽又舒适,可以打发时间的消闲处,这总比让无所事事者经常到邻国的赌场博运气,或从事不健康或不良活动来消闲来得更健康有益。而根据最新的调查显示,我国人民在东南亚地区里,是对物品价格最敏感的购物者,比其他国家的购物者更希望能够货比三家,以便获得物有所值的交易。与此同时,资料也显示,我国的购物者更是亚太区最容易受到零售促销活动的购物者,换句话说,都是相当精明的消费者。现在,难得有霸级市场能够不计较市场的微小,肯到笨珍这么小的市场来开业,对本地的市井小民来说,不啻是一项好事,自然大家都会欢迎。

根据尼尔森(Nielsen)公布最新的《2010年度购物者趋势调查》(2010 Shopper Trends Survey)显示,我国的霸级市场与超级市场的购物者,确实是亚太区最容易受到零售促销活动的购物者,且其百分率还高达86%,并且另有高达65%以上的购物者经常在积极的寻找促销商品。调查报告结果也显示,我国的购物者中有13%的霸级市场与超级市场购物者对于商品价格非常敏感,55%的购物者更掌握了大部分日常采购商品的价格。这对于目前我国正处于通货膨胀的环境下,购物者当然是比较会采用比较谨慎的态度来进行采购必需品,因此对于价格自然会更加的敏感,消费也比较精明。霸级市场与超级市场都会把商品清楚地标价,提供了购物者货比三家的机会,这就是为什么会有37%的消费者喜欢到霸级市场去消费,33%的消费者喜欢到超级市场去购物,当然还有相当大的百分比则喜欢到传统的贩商处交关,所以传统的贩商也不需要太过紧张,以为是世界末日的到来,反之,是应该以创新的方式、优质的服务、亲切的态度,以及薄利多销的行销方法来应对,自然会把老顾客都留住。

霸级市场与超级市场肯定会影响民生,而且绝对会影响到占了绝大多数普罗大众的消费者,同时肩负着影响经济效应的责任,倘若霸级市场与超级市场能够提供优惠的货价,或多或少都会协助遏制通货膨胀的连锁反应,能够为市井小民带来更大的利益,让他们学习到更精明的消费方式,而这些大企业又不嫌弃市场的小,甘冒亏本的风险,肯到来小地方开业,为什么我们不欢迎他们呢?照顾广大市井小民的消费总比少数贩商的利益会更重要吧?

(被改题目为《精明消费与薄利多销》同时被删短登于22-6-2012星期五《星洲日报》言路版。)

阿谀中的擦鞋


听到一段有趣的鬼话:一个专爱拍马屁的人下到了地 狱,阎王依法治罪,判他下油锅。这个人 两眼骨碌碌的一转,马上一跪,对阎王说:阎王老爷,不是我爱拍马屁,而是那些人都喜欢让我吹捧奉承;如果人人像您一样铁面无私,执法如山,不喜欢人家奉 承,我怎样拍马屁也没有用啊!阎王听了很舒服,马上送他回人间。

恭维讨好与阿谀奉承的话,虽会让人分辨不了正邪真假,会让人自以为是,会使人骄傲放纵,却是最令人舒服,最中听的话。听着谀媚的奉承,如沐春风,傲睨得志,洋洋得意,如醉如痴,娱心悦目。

所谓:千穿万穿,马屁不穿。自古以来,阿谀文化在灿烂的大中华文化中发扬光大,历史久远,纷繁芜杂,阿谀高手如云,环观四周,奴颜婢膝,把奉承文化演绎得丝丝入扣,天花乱坠的,比比皆是。

会拍会送提拔重用
若 问为何阿谀的马屁文化可以如此盛行,能够经久不衰,而且还发扬光大,那恐怕是因为拍马屁的人 本身的修养、贪婪的心理、贪污腐败的心态、社会的风气、适者生存随波逐流的趋势、自保与习惯的使然,再加上现实社会的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领袖大行其道, 犯颜直陈者倒霉,曲意逢迎者走红,“不拍不送,原地不动;会拍会送,提拔重用”的潜规则在作祟了。
拍马屁奉承虽恶劣,但还不及擦鞋的恶心。

古时候把拍马屁叫“溜须”,这是出自一个叫丁谓的官员,为宰相寇准毕恭毕敬抹去胡须上的食物残渣的典故而得。在那个时候,擦抹胡须是很个人的事,没有人会要人代劳,丁谓的做法,摆明是捧大脚。

皮厚如墙心黑如炭
这与现代人说的擦鞋一样,除非你是擦鞋童,不然看到上司鞋上有污渍,绝对没有人会马上跪下来帮他擦鞋。能够当众擦鞋者,应该是熟背《厚黑学》而得到始祖李宗吾的真传,深知脸皮要厚如城墙,心要黑如煤炭,才能成为英雄豪杰的厚黑者。

多少年来,多少人被文天祥动人心弦,感人肺腑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感动得慷慨激昂、悲愤填膺,我也曾经读了美国诗人歌手金·莫里生的“宁愿站着生,不愿跪着活”而感动得流下眼泪,却在看到阿谀中的擦鞋而不得不把对某人的尊敬收回。

(刊登于25-6-2012星期一《南洋商报》《言论版》)

Sunday, June 17, 2012

逞强里的示弱


我在70年代时候曾经热衷于政治活动,在参加一些活动时,听过一些前辈级的党员说,在 50年代,甚至更早时,政治活动经常是伴随着暴力的冲突。根据资料所得,早年我国的政治气氛是两个阵营的角力,一边是属于比较劳动阶级的左倾思想的积极分 子,另一边是倾向执政属于右倾思想的拥护者。

早年的政治活动偏向群众大会,那个时候能够滔滔不绝,能言善辩的演说者比比皆是,每次大选来到的时候,傍晚最佳的节目就是到一些街头巷尾聆听群众大会。而精彩的演说往往就是征服人心,赢得选票的最佳工具。

社会文明不应有暴力
或者是因为早年教育的不普遍,或是众多参与政治活动者属于劳动阶级比较冲动的老百姓,许多时候就会因一点小事而发生一些不愉快的暴力事件。随着局势的变动群众大会的文化也就被有关当局完全禁止。被禁止的原因相信与暴力文化有关。

而相信以今天文明的普遍化,人们的教育程度也大幅度提升,生活也越来越优异,生活素质与条件也 逐渐提升,社会是越来越进步,越来越趋向文明,暴力事件是不应该再有存在的理由。更何况,现在资讯发达,科技进步,要记录任何事件的发生,要将之传播到世 界上任何一个角落只是弹指之间。而与此同时,现在家家户户都安装了电视,精彩的电视节目不断的播发,纵然群众大会就算还有,应该不会象50年代那么样的热 闹,那么的受欢迎,今天取而代之的是小型的政治座谈会与讲演会,会更吸引群众。

公平竞争拒肮脏手段
虽然时代不同,社会在进步。教育的普遍化与提升,却取代不了仍然存在的政治暴力事件。翻开报 章,打开电脑视讯,政治讲座频频发生流血事件,类似流氓行为的政治暴力事件层出不穷,随便摘录就有首相在英国伦敦演讲被闹场、4·28集会多人受伤流血、 多名政治人物出席讲座会时受阻或被骚扰。这些政治暴力事件,在今天文明社会看来,是不应该发生的行为,也与民主背道而驰。

在民主制度下,公平合理的竞争,通过正确的民主管道,推崇高尚政治道德文化,同时拒绝卑鄙肮脏 违法与违规的暴力行为,以合理、讲道理、合乎真理、推荐正理、说明义理且有理性与理智,摆事实讲道理的行动才是征服人心,让群众口服心服,心甘情愿的把支 持的选票投向心仪政党的行为。一些狂热分子会付诸暴力,能够解释的就是为了逞强,同时也是怕输的心理在作祟。

暴力行为必不受支持
一个人会失去理智的原因往往是因为恼羞成怒,或者是怕输、不甘愿输、明知是输、知道已经是输, 以及不甘示弱的心理,才会以这种流氓似的暴力行动,来尽量阻止敌对一方的活动。所以,逞强的暴力行为肯定不会为彼等所属的政党加分,反而会因而失去更多的 支持,同时让人看清楚事件的真面目,另一方面,也清楚暴露了本身弱点,等于是在向敌对阵营示弱。

暴力事件是一个会让我们感到羞耻的事件,尤其是传播到国外去,会让人产生非常负面的印象,所以,绝对不能让这种恶行蔓延到第13届全国大选,有关当局是应该及时制止有关的政治暴力事件再次发生,让我国能够真正成为一个外国都羡慕称赞的民主国家。

(刊登于17-6-2012星期日《南洋商报》《言论版》)

Sunday, June 10, 2012

语言的腐败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沟通方式,是反映人类高度演进的心智能力,同时是人类在社会文化层次方面反映出的文明与进步,简单来说,语言是人类交流与沟通的工具,也是决定人类内心的思维,包含了生活价值观与道德的判断,可以真诚地反映个人的修养、内心的思想、心态与态度,以及言行举止表现的工具。

北京大学的张维迎教授在一个讲演会中就提到,今天的社会须面对着诸多的腐败,而且腐败的项目五花八门:政治腐败、官员腐败、贪污腐败、学术腐败等等,但一项最严重的腐败是语言的腐败。何谓语言腐败?根据这位北京大学的教授说,语言腐败是泛指人们出于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的目的,而随意改变词汇的含义,甚至赋予与原来意思完全不同含义,忽悠民众,操纵人心,或冠恶行以美名,或冠善行以恶名。什么是忽悠?忽悠是中国北方一带的俗语,在东北尤其流行。忽悠就是利用语言,巧设陷阱引人上钩,叫人上当,让人希望落空。所以,腐败的语言也是道德底线的沦落,因为道德的底线是诚实,缺乏了诚实与诚恳,就没有了道德底线。

语言腐败未必一定是粗俗,但粗俗肯定是语言腐败的一种,而如果粗俗的语言是出自领袖的口中,那就会让人感觉到领袖的无礼、蛮横、粗野、缺乏修养。世界上多的是专横无理与独裁的领袖,但口出粗俗的领袖却绝无仅有。多的是口出铿锵,掷地有声,能够言出而成为楷模,甚至其讲话被广泛流传成为语录与座右铭的领袖。能成为领袖自然是公众推崇,有值得追随成为模范的公共人人物,于是其言行与举止自然也是大众关注并模仿与追崇的对象。语言是向外展露个人魅力、思想、心态与道德的工具,一个领袖会让人心服口服,很多时候是其思想与哲理、言行与举止,理想与行动让人折服,而这一切往往就会通过语言来表达。要别人口服不会很难,要大众心服却不容易,要群众心服口服,那更是有如登天之难,而收服人心的最佳工具,就是通过语言表达的个人的魅力与思想中心。满口粗俗者,就只会让自己的形象大打折扣,套一句通俗的话:千金难买一尊敬,粗俗难赢人尊重,我想,这应该概括了一切。

我国理科大学讲师兼高级研究员莫哈末沙列说,他发现大马人只注重经济发展,完全没有本身的语言与精神实质。他甚至说,我国人民更被评为世界上第而粗俗的国民。我想,如果每个人都把利放在中间,我们如何能够协助首相实现2020年我国成为先进国,塑造一个幽雅社会,落实一个马来西亚的理念?相信,这或者可能是因为我们没有考虑过后果,喜欢而且习惯上都用粗俗的语言来沟通的结果吧。


(刊登于11-6-2012星期一《南洋商报》《言论版》)

Friday, June 8, 2012

5岁入学的利与弊

教育部准备在2015年时,把孩童入学的年龄提前到5岁。教育部说,调低儿童入学年龄,旨在提高孩子们成功的机会,至于什么样的成功机会,机会又在那些方面,教育部就没有具体的说明,只知道5岁入学的建议,是在2011年到2020年的教育部中期策略计划中,要政府在2015年就实施5岁入学的政策。而有关的策略计划只是指出,儿童提早入学,是有助于栽培有素质的人力资源。教育部秘书长也不断在强调说,调低入学是为了确保孩子们日后拥有更大的成就,但也没有具体与详细的说明。是不是因为很多先进国以及本区域的许多国家都纷纷把入学年龄提前,我国为了附会与顺应潮流,才订定此政策,就不得而知。

根据联合国教育、科学与文化组织的资料,大部分的国家都已经采取6岁入学的政策,当然也有29个国家占14%的比率是应用5岁入学的策略,而我国采用的7岁入学政策只占了23%,算是少数中的多数。然而,如果与先进国家或者与本区域多个国家比较,这些国家都已经采取5岁入学的政策,我国确实是被抛在后头。因此,看这个局势,调低入学年龄应该是一项可以实行,而且势在必行的政策。

然而,关心教育课题者都会知道,小学教育与学前教育是截然不同的教育体系,虽然两者都强调通过游戏来学习,小学教育显然比较正统且属于比较学术性,不象学前教育是为进入小学教育的准备而设。教育部显然也知晓这点,小学一年级的课程,教师是被训令在开学时的前几个月,只能让学生适应环境,不然过分强调课程的教导。话虽如此,今天的教育制度,家长与校方的怕输心理,很多时候,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一入学就必须学习写字识字。过早的接触到正统的学术学习,恐怕就会握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很快就对读书感到厌倦。

要将入学年龄提前到5岁,也意味着每一年入学的儿童,会从50万名急速增加一倍到100万人,这也等于政府必须预先解决课室、设备与师资的问题。其中,最让人关注的就是师资的问题。师资的问题,早已经是闹得沸沸扬扬,数十年来,华小的师资荒还不能解决,虽然副教育部长一直想方设法要解决,也开出了2016年将会解决师资荒的问题,然而,在师资荒没有真正完全妥善解决之前,入学年龄提早到5岁的政策又再被实行,恐怕另一波师资荒又会到来。这绝对不会是家长们愿意看到的事情。

仓促就施行的政策显然的会让很多问题浮现,按部就班,脚踏实地还是最妥善的方法,在施行所谓的教育改革政策,落实提早入选年龄之际,还是先把师资荒的问题彻底,有制度化的解决后才来推行,照我看是比较妥当。

(刊登于9-6-2012星期六《南洋商报》《言论版》)

Friday, May 18, 2012

教书还是当文书


当我还在教育界服务时,教育部繁文缛节,排山倒海的 公文经常就已经让掌校者喘不过气来,尤其是永远开不完的会议,芝麻小事也要劳师动众忙开一整天的会。公文方面,教育局可以在早上发出当天就马上截止的指令 信件,经常让人手忙脚乱,赶到头昏脑涨。结果是校长往往没有办法好好呆在校内工作,或者必须埋头为赶公文填表格而没时间进课室授课。

有这么样的笑话:一个刚到学校工作的临教看到一位穿长袖系领带的官员来学校,以为是督学视察,紧张之下赶忙报告给副校长知道。副校长急忙出来一看,原来是到校外开会回来的校长。校长一连几天去开会没有回来学校,新老师还没有见过,误以为是督学!

填公文浪费教学时间

配合今年教师节在江沙马来学院举办的教育座谈会,其中两名教师就很不客气的点出:今天教师的工作量是越来越多,压力是越来越重。教师必须负责越来越多的额外工作,让教师忙到喘不过气,如何教好学生?

套一位旧同事讲,填报学生成绩经常要填到吐血!她说,在填报过程中经常出现问题,这已是司空见惯的事,上网后不是进不了就是填不了,教育局又规定日期时限要填报,结果为了跟时间赛跑,为了在规定时限内呈报,就只好牺牲学生的上课时间。

教 育部据说是为了提升学生全面性进展,把实行多年的KBSR改为KSSR,然后实行了一个称为校本评估的检评,再推行所谓的识字与精算Linus系统,强制 在一到三年级实行。学生过后必须通过教育局提供的考卷评估,如果过不了关,各种督学团与教育局的指责就会接踵而来,各种公文表格要填。在这样的情况下,肯 定让教师们的压力倍增,也大幅度提高他们的工作量,我相信这也有违现代教育方式,产生了填鸭式的教育模式,可以预料的是,教师为了让学生过关,会采取各种 方式,学生也因此产生巨大压力。

压力繁重失教学乐趣

教育应该是赏心悦目让人愉快的学习过程,我们常强调:高高兴兴来上课,快快乐乐回家去。高兴上课因为有乐趣,快乐回家因为接受了新知识,感到满足。应该是教师天天如此,学生也应该这样。如果教师与学生都感到压力倍增,何来学习乐趣?

营造欢乐的气氛,缔造舒适环境,提升求知的欲望,培养学习的乐趣,这都是教育本质。教书的工作本来就要用到很多心,除了要有爱心,也要用心与尽心去耕耘,如果要教师除了教书之外,再赋予繁琐的文书工作,添加更多压力,结果只会让教师无心。

我想教育局是时候想一想,到底要让教师好好的教书,还要让他们当文书?

(刊登于19-5-2012星期六《南洋商报》《言论版》)

Saturday, May 12, 2012

独立中学以校养校的经济策略

新文龙中华独立中学的陈顺南副董事长与董事会秘书陈 安智连袂来找我,希望我协助撰写一份英文版的计划书,方便学校向大企业或基金会申请捐款。能够为华文教育服务是一项荣幸,也是一份荣耀,更应该视为责无旁 贷的任务,于是我欣然接受委托,并尽量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任务。然而在接受下来后,才发现就如许多华文独立中学一样,新文龙中华中学也不例外,面对着必须开 源同时寻求更多经济来源,以便学校可以顺利运作,而且由于特殊原因必须面对不容易募捐的窘境,所以必须采用其他方式来支撑学校的运作。

新文龙中学采取的策略是准备以校养校,实际的情况是把校园前半段地皮建设一排10间店屋,日后租赁出去,按月就有一笔固定的收入。

60 年代初,政府教育政策改变,于是出现了改制的国民型中学与不接受改制的独立中学。不接受改制的独立中学自然得不到政府的资助,从此必须完全依靠华社的扶持 与协助,其存在与发展长期以来都必须依靠华社的捐助及支撑,以及从学生家长处征收到的学杂费。华社乃成为独中长期依赖的经济来源,每年消耗了巨大的财力, 致使很多民众一听到筹款,都纷纷有不胜负荷的感觉,也开始有一些烦言烦语。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位处于偏远小镇的独中,就如新文龙中学,由于所处地区不 大,虽然包括了新加兰、文律与龙引,常年累月的募款,也会让坡众感到吃力,让董事会感觉到处于瓶颈,有力不从心的窘境。

教 育事业的维持与发展,必须依赖强大的经济基础来支撑,若想单凭学杂费来支撑,则必须大幅度提高收费,如此一来,必导致学校被贵族化,让家长负担过重。而如 果希望以活动来募款则一定会影响到学校的学术素质与水准。教职员与学生如果经常须负责与参与募款工作,除了会让学生与教职员感到疲惫不堪之外,也会影响到 教学与学习,进而影响到学业的进展。于是,“以校养校”的概念顺应衍生。

“以校养校”的概念,赞同通过提高学杂费来支撑学 校经费的人不多,因为怕会加重家长的负担;利用学校设备诸如食堂、宿舍、礼堂、操场等的租赁来收取租金或费用,增加学校的收入,虽然可行却会受到种种的局 限。除此之外,董事会当然也可以企业化的经营方式来为学校带来稳定的收入。所谓的企业化经营方式是让学校与商业挂钩的方式来养校,校方可以通过开设收费的 成年班,利用学校现有的设备开办电脑班、语文班或是商业课程,让校外人士可以在黄昏或周末时进修,既可以通过教育提升地方社会民众的素质,也可为学校带来 一些收入。

一般学校的做法都是成立基金会,或把筹募到的义款存到银行里生利息或是进行投资,这是大多数董事会都会采取的方 法。另一种方法就是购置产业,或是通过热心人士捐献的产业收取租金。新文龙中学把校园割划出来建设店屋,准备完成后租赁出去收取租金,让学校能够有固定的 收入来支撑学校的运作,这是一个无可奈何,迫不得已的办法,谁都希望校园能有幽雅与舒适的环境,可是在考虑与衡量学校面对的瓶颈,这也是必须给予谅解与接 受的办法。然而,随着我国3所民办大专学院很有可能会被政府承认,中国的崛起以及中文在国际上得到的重视,各地华文中学日后势必成为家长的首选,学生人数 激增是值日的事,而必须把眼光放远的事实是,当韩江、新纪元与南方学院升格为大学后,各地华文独中日后可能成为这些大专的分院或协助开设分系将成为事实, 而届时各地的华文中学,就必须拥有足够的校园与空间来协助这些大专或在当地设立分系。这虽然是日后的事,然而能够未雨绸缪还是运筹帷幄的上算,值得深思熟 虑。

(刊登于13-5-2012星期日《星洲日报》《大柔佛》《大家谈》版)

浮夸还是挥霍?

高等教育副部长拿督赛夫丁阿都拉不久前说:我国政府 仍然有意愿推行第二太空人计划,送第二位我国的太空人华育兹上太空。他认为,宇航业具有无限发展潜能,尤其是有多达150个领域都与宇航业有关连,所以值 得我国政府继续落实第二太空人计划。他还说,即使送太空人上太空的开销非常庞大,但却能带来长远的发展与经济利益,而且目前我国已有7所大学设有宇航系培 养宇航人才,所以政府原则上已经同意这项计划,并且承诺在未来的5到10年之间继续推行第二太空人计划。

太空人计划原本隶属科学、工业及创新部所管理的国家宇航局所负责,可是第二个太空人计划却让高教部来公布,其中奥妙,耐人寻味。

据我国国家太空署总监慕斯达法透露,第二太空人计划已经在第十大马计划下提呈,一旦获得政府首肯,第二太空人最快可以在2015年升空,而据第二位我国的太空人华育兹说,他已经在俄罗斯完成首阶段的太空训练,而他将继续接受更高层次的训练。

如 果大家对我国这个太空计划有兴趣,相信不会忘了我国早在2007年,我国便在俄罗斯宇航局的协助下,通过俄罗斯的“联合号”火箭成功地把我国首位宇航员拿 督锡慕扎法医生送到国际太空站。当时这项太空计划引起了民间强烈的反对,唯政府辩称有关的计划是我国在2003年耗资9亿美元向俄罗斯购买苏凯战机的抵消 配套之一,现任首相而当时是国防部长的纳吉也披露该太空计划相等于2千5百万美元。

虽然如此,当时我国政府还是要负责数以 千万令吉的开销让官员前往乌克兰与俄罗斯等地方做事前视察及训练等等。所以,如果我国要继续推行第二个太空人计划,肯定花费必定远远超过首次计划的开销, 而这个计划是否带有经济效益,有实惠的价值,是否确实有推行的必要,有执行的意义存在,那就见仁见智了。

首次送太空人上太 空时,太空人在国际太空站确实进行了数项科学实验,其中来自马大的蛋白质结晶实验也确实引起国外科研界的注意。有关的实验结果还在国内外科学期刊发表,更 会在日本宇航局的协助下,继续的在国际太空站上进行实验。可是,其他的科学实验却没有了下文,所以才会引人置疑,再次的送太空人上太空的意义何在,如此一 来,会不会让人萌生这个计划有浮夸的置疑,值不值得花费如此庞大开销的疑问,也让人产生这是否一种无谓挥霍的感觉?尤其是,在我国正要迈向2020年高收 入国目标,政府以各项转型计划并推行一个马来西亚概念,准备以以民为本的理念来推动我国成为先进国之际,许多发展计划与基本措施都急须提升改进,一些诸如 每年都在发生的水灾问题,交通问题,还有目前人民面对物价高涨,政府开始计划削减石油食油与白糖津贴的问题等等,都急需给予关注。倘若把庞大的开销花在华 而不实,没有实用的太空人计划,你说,民间的反应会是如何?

太空计划是很多比我们富裕与先进的国家都不敢尝试的一项计划, 我国是否有这个必要去进行如此浮奢的计划,是应该给予三思后再三思然后再做出决定的深虑。如果这些庞大的开销用在民生上,我想民众会更加认同。纵然我国是 个很富裕的国家,也应该如首相所说,以民为本,把钱用在适当的地方。

(刊登于13-5-2012星期日《南洋商报》《言论版》)

Sunday, May 6, 2012

外嫁女的迷思

外嫁女不得回娘家扫墓的禁忌,最近据说是因为闹出人命而搞得沸沸扬扬,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同时议论纷纷。显然的,还是有很多人认为这是传统的习俗,应该给予遵循延续下去。而且非常明显的是,很多人都相信,外嫁女一回娘家扫墓,就会将娘家的福气与财气带走。为了不让娘家的福气与财气被带走,外嫁女就被禁止,不得回来扫墓。其实,说穿了不过就是自私念头在作祟,封建迷信思想的作怪,也说明了华人重男轻女,认为嫁出去的女儿有如拨出去的水一样,不再是自家人的想法。

我尝试探讨这个禁忌的源头,希望能够找出其典故,然而,遍阅参考资料都找不到这个禁忌。根据华族的习俗,外嫁女确实是有很多的习俗,尤其是新嫁的女儿,更是必须遵守各种美其名为礼节的习俗,其实说穿了就是女儿一出嫁就是被鉴定且标签为别人媳妇,别家人的迂腐想法。

外嫁女回娘家探亲称为回门,又叫归宁。外嫁女不可以随意回娘家,尤其是刚过门的三年内,有些籍贯甚至禁止新娶的媳妇三年内不得回娘家。过新年的时候,外嫁女只可以在年初二或初三回娘家,除夕与年初一绝对不能回娘家,说穿了是怕嫁出去的女儿会把娘家吃穷。外嫁女除了不能在娘家过年,清明与冬至,一样也不能回娘家过节。一些地方甚至有这么样的歌谣传唱:过冬凶,过年穷,过着清明死老公。其意思是说,如果女儿回娘家来过冬会让娘家有凶兆,来过年会穷一辈子,来过清明节会死丈夫。古时候甚至禁止妇女上坟祭扫,因为这表示家中无男丁,无后代子孙。

大中华文化源自农耕社会。农耕社会最重要的是人力,于是大家都希望人丁兴旺,不管是男丁,还是妇女都欢迎,因为都能帮得上忙,在忙碌的耕作时期,每一个人都是不可缺乏的劳动动力。于是乎,娶了一个媳妇等于赚到,多了一把手,嫁了一个女儿等于少了一个帮手,所以嫁比娶亏,这是旧社会的思想,根深蒂固的牢牢植入华族的生活习惯中。旧社会甚至只能把手艺传媳不传女,把家当给媳不给女,出嫁的女儿分不到产业,连嫁女儿时的礼节,也要在女儿出门后将一盆清水向外泼,表示已是他人妻别人妇。于是,娶入门的媳妇就必须尽量避免让媳妇回头走,如果整天往娘家串,经常呆在娘家,婆家就少了一个帮手,等于这头会吃亏。大中华文化强调家庭的凝聚与团圆,所以不希望在过年过节的时候,娶入门的媳妇还跑回娘家去,让婆家缺乏团圆的气氛。

然而,今天社会构造已经转变成为不同类型,文明与高科技的延伸,还有教育的提升与普遍化,应该让新时代的新新人类更会辨别与鉴定传统和习俗的内涵。拥有高品质优良内涵的习俗将让我们继承优秀的生活价值观,太过迂腐封建迷信与过时的传统应给予废止,避免成为陋习。父母亲养育恩情浩瀚如海洋深,《诗经Ÿ小雅Ÿ蓼莪》就指出: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又曰:欲报之德,昊天罔极。父母亲只有一对,是有骨肉血缘的相连,父母恩亲重如山深如海,反哺也报答不了,何况只是在死后到坟前祭拜,纵然是福气财气被分薄了,也不该阻止女儿前来扫墓。而根据习俗,除夕与初一,外嫁的女儿只能在婆家过年,唯有清明节时,兄弟姐妹都可以回来团聚,这是一个难得的团圆机会。因此,我认为,清明节拒绝女儿前来扫墓,确实是很不应该,是一个应该废止的陋习。

(刊登于6-5-2012星期日《星洲日报》《大柔佛》版》

Saturday, April 21, 2012

中国崛起后对我国华教的效应

TED是一个以英文Technology, Entertainment, Design三个单词首个字母缩写的演讲会,鼓励各种创新思想的展示。这个现在由Chris Anderson创立的非盈利机构种子基金会每一年主办汇集科学家、设计师、文学家、音乐家等领域杰出人物分享他们关于科技、社会、人的思考与探索的盛 会,提供了相当权威的视频资料。

从最近的一个讲座,不难发现到西方国家早已经非常留意中国在开放后的迅速崛起与发展。根据 Goldman Sachs,一个成立于1869年,总部在纽约,以提供多元化包括企业、金融机构与政府关于经济与金融咨询服务的机构所提供的预测资料,到了2025年, 中国的经济规模会与美国的经济规模不相上下,而到了2050年,中国的经济体就会是美国的两倍!这个说是惊人,其实也是在很多人意料之中的预测还是在西方 国家发生金融危机之前进行的,而根据总部在巴黎的BNP Paribas,一个提供金融服务的机构在2010年所提供的后危机预测(Post-crisis Projection)最新资料显示,相信是西方国家的金融危机的关系,中国会提早在2020年时成为主导全世界的最大经济体!

虽 然目前西方国家屡屡遭受金融危机,然而世界还是以惊人的速度在改变,而改变最多,幅度最大,稳步前进的,就是拥有大片国土,超过13亿人口的中国大陆。这 个人口在过去30年来,就不停地以每年10%的增长率在迈进的国家,再多8年就是世界最大的经济体。8年后是2020年,正是我国预期进入先进国家的一 年。

西方国家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避免交臂失之,都尽量大开方便之门,提供便利,吸引中国学生到他们的国家去求学,或委派学 生到中国学习,总而言之,就是希望能够拥有一批可以到中国大陆去拓垦的人才。西方国家这种看风驶帆,随波逐流的方式,显然的他们是了解要到主导世界经济的 中国分一杯羹,熟悉当地人文习俗、生活习惯与文化的人才不可无。

在这之前,西方国家普遍认为现代化的东方国家都会不断的自 我西方化,可是,当他们发现,根深蒂固的中华文化价值观,决对不会让华人完全西方化,显然的,这种的认同只是一项迷思。研究的结果是,华人的文化与西方国 家决然不同,以家庭伦理来说,西方国家的孩子在念完大学后必须搬离父母,自己独立生活,不能在依靠父母。这种家庭伦理与大中华文化的家庭概念,显然有着一 万八千里的差别。

在西方国家都非常重视大中华文化之际,纷纷通过教育希望尽量在2020年来临时能拥有一批通晓中华语言与 文化的人才,说明了华文教育在未来的日子中的重要性。相信华文成为最有价值的经济沟通工具,只是指日可待的事实。这同时也说明了我们的先辈有远见卓识之 明,坚守华文教育,坚守独立中学,创办民办大专学府,致使今日我国的华文教育仍然是东南亚地区最蓬勃的教育体系。我们的国家也计划就在2020年,让国家 成为先进国,国民拥有高收入,而中国对我们来说只是咫尺天涯,关系也不错,我国也承认了他们多所的大学,要完全能够衔接这些教育链,要培养同时留住这些日 后将肯定为我国的经济建树的人才,承认我国国内民办的大专,全面承认统考文凭,把华文独中纳入主流教育体系,现在正是时候。而我们的家长们更应该从个局势 了解到华文教育的重要性,从小就应该让孩子们接受母语教育。

(刊登于22-4-2012星期日《星洲日报》《大柔佛》《大家谈》)

Saturday, April 14, 2012

务实与虚荣

根据报章的报道,中国已经答应惠借两头大熊猫给我国。很多人听了雀跃万分,非常期待,当然也有人乐待其成,希望早点可以看到熊猫宝宝,一睹其风采。不过,当然也会有人认为这是浮华不实,虚荣在作祟,浪费且挥霍的事情。

我国属于热带,有异四川的温带气候,这里气候炎热,要让熊猫住的舒服,当然要特别建造适合它们的空间让它们活动,所以要服侍熊猫宝宝,首要的任务就是建设舒适的环境。据说我国就准备花费2千万令吉来迎接这一对熊猫宝宝。

饲养熊猫可不简单,除了要特别安装冷气,让它们如置身中国的气温环境,还要派专人到中国取经,而中国也要派专员到来督导饲养熊猫的方式。照顾它们除了细心之外,还要格外的小心。而熊猫的保养费每年要300万令吉,它们的食物必须是从中国入口的竹子,它们每天需要进食四餐,两餐竹子,两餐精料,且必须由专人准备。这一切都是一笔笔庞大的开销。

世界上只有少数的国家从中国引进熊猫饲养,其中根据美国向中国租借的费用是每年大约是要付给中国330万令吉,作为对中国大熊猫研究与保护计划的支持,而租借期限通常是10年。这说明了租借熊猫不简单,而我国能够借得到,据说还是首相三度与中国总理见面后的成果,因此很多人都认为,这是非常难能可贵,机会难逢,因此乃引颈翘望,非常的期待,认为势必能引起一番熊猫热潮,带动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然而,认为这是个华而不实的人却认为,与其花费大笔的金钱去租借熊猫来我国只是供人参观,何不将这些款项用在更务实的发展或协助有需要的维修、提升改善建设,以及援助有需要的国民,诸如多颁发奖学金、辅助金、贷学金等。

根据了解,我国已经因为负担过重,正逐步考虑减少石油与白糖等必需品的补贴。而根据我国经济研究院(MIER)的执行董事查卡利说,我国向来就是一直维持着财政赤字的状况,这是因为政府的收入无法应付开支的扩张。以2011年财政预算案为例,营运的开销按年增长了7%,比2.3%的政府收入增幅还要高。

照顾熊猫需要高水准非常专业的团队来负责,以我们的国家能够让建造不到几年的天桥就出现裂痕、法庭与国会大厦漏水屡修不好,还有几亿令吉建好的医院,还没有启用就生霉菌的水准来照料熊猫,坦白说,确实是会让人担心。

如此一来,也难怪很多人会认为,在没有经济效应与确实的利益收入的情况下,与其花那么多钱去租借熊猫,不如拿来津贴石油或白糖,不然就用在提升民生设备,改善交通或克服每年的水灾,还是援助有需要的国民反而更务实。在务实与浮华之间,以民为主才是确实的一个马来西亚的精神。


(刊登于《星洲日报》15-4-2012 星期日《大柔佛》《大家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