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October 9, 2020

【有趣的百年笨珍县地方译名】

看到萧开富兄写的《边佳兰中文地名》,我也从1924年英籍行政官J.V. Cowgill 撰写的“Chinese Place Names in Johore“《柔佛州的中文地名》(Journal of the Malayan Branch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 Vol.2 No.3 (92) (December 1924)中找到笨珍县旧时地名的记录。当年笨珍县不叫笨珍,而是属于龟咯县,而且龟咯的写法,也不是今天的Kukup,而是Kukub。我发现有些地方已经不存在了,也有一些地方的名字,跟现在的写法或译法差别很大,乃抄录下来跟大家分享:
Api-Api (亚比亚比)
Ayer Baloi (峇礼【口字旁】)
Ayer Hitam (Sungai) (乌水)
Ayer Masin (咸水港)
Ayer Masin Wharf (礼拜口)
Benut (文律)
Boh, Sungai (母港)
Buntu, Sungai (文楮港)
Chengkeh, Sungai (贞家港)
Choh, Sungai (西洋)
Chokoh Besar (大招哥)
Chokoh Kechil (小招哥)
Glang Patah (巫许前港)
Jeram Batu (字南峇楮)
Jeram Choh (字南槽)
Karang, Sungai (胶兰【口旁】港)
Kluang, Sungai (龟【口旁】噜汪港)
Kukub (龟【口旁】咯)
Parit Semrah (大吧呖)
Peneiro (笨冷落)
Peradin (卜亚邻)
Penggan, Sungai (宾岸)
Pok, Sungai (卜港)
Pontian Besar (大笨珍)
Pontian Kechil (小笨珍)
Punai, Sungai (笨奶港)
Rambah, Sungai (南峇)
Renget (龙眼)
Rimba Terjun (崩山)
Sanglang (双兰【口旁】)
Serkat (实叻角)
Tanjong Adang (亚兰【口旁】)
Tanjong Kupang(龟邦)
Tanjong Pelepas (抽家房)
Teluk Krang (直落吉兰【口旁】)
Tiram Duku (吕龟【口旁】港)
Ulu Pulai (黄厝港)
阅读这些旧地名有趣的地方是其译音相当古怪,比如已经不存在的Ayer Masin Wharf (咸水港码头),就被译为“礼拜口“、Sungai Boh 被译为”母港、Sungai Chengkeh被译为“贞家港”、Sungai Choh叫着“西洋”、Chokoh叫着“招哥”、Sungai Punai被称为“笨奶港”、Peneiro 被称为“笨冷落”、Peradin译为“卜亚邻”、Sungai Punai译为“笨奶港”、Renget译为“龙眼”、Tanjong Kupang译为“龟邦”、Tanjong Pelepas译为“抽家房”、Tiram Duku译为“吕龟【口旁】港”、Ulu Pulai 译为“黄厝港”。
让人感到有趣的是,其中很多地方都已经不在笨珍县了,其中就有振林山地区,书里把Gelang Patah 写成Glang Patah, 译成“巫许前港”,这些地方也包括了Sungai Pok、Tanjong Adang、Tanjong Kupang、Tanjong Pelepas、Ulu Pulai等。而书中也把一些地方列入峇株吧辖区内,如文律、Sungai Kluang、Sungai Pinggan、Renget等。文律现在是在笨珍县,而龙引被写成Renget,之前被译为“龙眼”。据我所知,龙引也曾经被译为“林月”。
显然的,这本在1924年写的书,过后经过很多的变迁,就如许多地区就增加了很多的乡镇,而其翻译的名称也随着时代而改进,就如Peneiro 旧译“笨冷落”,现在是写成Penerok,而华人普遍称着“龟桥”。旧时的写法也有点不同,比如Parit Semerah, 旧时是写成Parit Semrah. 除此之外,多个地区没有被列进表内,比如Parit Sikom (巴力西贡)、Kayu Ara Pasong(水池路)、北干那那、Pulai Sebatang、Jelutong、Parit Tengah、Kampung Jawa、Pengkalan Raja、Permas、Rambah等等,可能百年前这些地方还没有形成吧。虽然如此,接近100年的地方名表译名,倒是值得收藏的一份文献。(12-9-2020)

 【笨珍与北干那那的民众图书馆】

马来亚半岛在1948年被英国殖民政府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实行军事统治,对付马来亚共产党的武装斗争。由于马共大多数党员是华人,半岛上的华人就成为马共与英军武装斗争的牺牲者,当时很多华人被英军拘禁,或被驱逐出境,或被杀害。50年代时,英军甚至采用移民政策,把华人赶出原先居住的村子,将他们集中在新村里,再把原来住着的屋子放火烧掉,毁掉整个村庄。当时为了应对华人面对的这种恶劣处境,陈祯禄乃于1949年2月27日成立了马华公会①。

马华公会成立时陈祯禄是首任会长,义务秘书是杨旭龄,义务财政是邱德懿,政治青年妇女小组主任李孝式,宣传小组陈修信,社交慈善及文化小组委员会主席梁长龄①。而当时代表华人的马华公会通过中央教育委员会以及跟教师总会合作,处理一切有关华文教育的课题。为了杜绝民衆接触到左翼书刊,当时的政府乃开始设立民衆圖書館,表面是为了填补民衆阅读的空缺,满足华人维护民族文化的要求,实在的目的是管控人们的阅读选择与活动②。负责成立民衆圖書館者,就是马华公会社交慈善及文化小组委员会主席梁长龄,他就是后来民衆圖書館恊會的主席。

这些圖書館有的是设在政府献地所建的馆,有的设在新村的学校里,或是设在民衆会堂或党所内,而有关方面赋予民衆圖書館的角色是“推行星马教育”与“负起传播文化的任务” ②。于是,民衆圖書館开始在我国各角落纷纷成立,而到了1953年,图书馆协会乃发起成立,并于1955年3月正式注册。这个圖書館恊會的主任为梁长龄、秘书兼财政为温典光,两人均为马华公会文化组干部,最初,图书馆协会只在吉隆坡附近的新村设立若干图书馆作为试办性质,后来才逐渐扩展到全国各地。根据当时报章的资料,直至1958年,无论是人口稠密的市镇或是偏僻落后的乡区,在图书馆协会属下开设的图书馆:中文民众图书馆共有175间;马来文民众图书馆共有56间,共计231间,在量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③。

笨珍县当时也响应设立圖書館,据资料显示,笨珍县当时有两所民衆圖書館,笨珍民衆圖書館与北干那那民衆圖書館,两所圖書館几乎在同一个时期成立。两所圖書館皆迟至1957年才设立,笨珍圖書館是附设于马华公会内,并于当年年底移交予马青团管理。笨珍民衆圖書館是在1957年4月8日召开筹委会发表宣言征求会员时宣告成立,并于5月1日预先开放予公众人士,6月16日在报章上公布首届理事会,理事会主席为陈启壬,副主席林奕美、正总务蔡木火、副总务杨维心、财政曾祥铿、查账何国选、秘书陈茂荣。并于7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开放时间为每星期一至五,下午七时半至九时半,星期六休息,星期日上午9时至11时,下午7时半至9时半。该馆也同时聘请陈启壬为受薪管理员,月薪津贴30元。后林奕美辞去副主席职位,有黄应源接任。

陈启壬先生就是赫赫有名作曲填词的陈漫思,他谱曲作词的歌曲脍炙人口,一直传唱到今天,其中最受欢迎的有《往日的旧梦》、《寻梦园》、《静心等》、《蔓莉》、《马来姑娘》、《少女的春天》、《春天在你身旁》及《吸瓶梳打》等。他也是笨珍马华公会的元老之一,为多所社团学校的负责人。

五十年代的社会不如今天科技的进步,当时连电视都还没有出现,政府电流的供应也迟至60年代才出现,民衆一般上是依靠以干电池发电的收音机收听节目。然而当年的社会阅读风气仍然极盛,年轻一代思想都略为左倾,都会也喜欢阅读一些左翼书刊,于是阅读成为一种风气,而民衆圖書館的成立,确实受到当时年轻人的欢迎。笨珍马华马青当然也响应号召,就在1957年4月11日召开首次筹备会议,会议通过分发传单,委员个别征求,以及在电影戏院以幻灯片打广告来招收会员。会议也通过入馆基金为叻币一元,三个月一季的季捐叻币三元,同时也通过由蔡木火与陈启壬二人负责筹措经费。蔡木火局绅是当时马华公会的重要负责人,也是为笨珍社会贡献良多的社会闻人。

笨珍另一所民衆圖書館是在北干那那。北干那那民衆圖書館是在1957年6月16日正式由当时的县长志尉氏隆重开幕,当时还邀请了地方议会所有的议员、教师及社会人士。当年笨珍闻人黄衍扁太平局绅、南马黄梨经理兀士珉、柔佛州民衆圖書館巡视员黄波、新闻部的官员、副华民事務官李权洪、何启生、地方议会秘书丁力发、书记施祖德,还有300多圖書館会员踊跃出席,场面非常隆重热闹。北干那那民衆圖書館当时是全柔第21所民衆圖書館。该馆当时也选出首届职员,阵容为:主任陈光平、总务:刘汉垣、财政:何启生、交际:蓝若梅、秘书:施祖德。

北干那那民衆圖書館成立后非常活跃,同年立即发起献书运动,马上获得当地人士的热烈响应,献捐书籍达十多本,当时捐献者名表如下:黄晃明、郭祥志各约5元以上,陈成发、萧开宏、洪紹锐、謝秋莲、施祖德、郑芳校、黄坚荣各约五元,吳秋珍、盘昭全、周业其、盧弟光、罗廷浩等。除此之外,该图书馆也积极投入活动,组织康乐组、篮球队、乒乓队、羽球队及口琴队等等,还每年都举办春节联欢。成立那年,该图书馆的篮球队就与文律的乐友篮球队举办了一场友谊赛,同时更协助当地民众恊會筹建会所,还协助村民填写申请公民权的表格。该图书馆羽球队也曾派出馆员郑天使、谢汉年、罗廷浩三人代表,出席全马民众图书馆州际羽球锦标赛。

1957年底,该图书馆在华民事務官何启生的指导下,馆务蒸蒸日上,拥有300会员余名,同年选举新职员,阵容如下:正主席陈浩清、副主席黄晋欢、正总务杨邦果、副副总务张明海、财政谢汉年、文书施祖德、查账萧开宏及林沧海、宣传李金水、梁光华、康乐组主任曾文。那一年的12月1日更组团旅游笨珍香蕉屿,参加会员达百多人之多。香蕉屿是离笨珍岸边约12海里的一个小岛,岛上有灯塔,出产著名的芒果,是当年笨珍青年最喜欢旅游的地方。

1958年开始该图书馆每年都主办乒乓赛,次年4月间更隆重的举办了第二届的乒乓赛,邀请笨珍县长仄阿里到来颁奖,当时华人事務官曾祥祯、何启生,还有80多名馆员都踊跃出席,由该馆副主席的洪紹锐与康乐股主任蓝振强负责。接着在1961年的7月,该馆再接再厉举办了庆祝四周年纪念,邀请到笨珍南区村长、北干那那地方议会全体议员及民众舞狮团、青年俱樂部代表等出席。该馆主席洪紹锐在场欢迎包括地方议会主席李国旗、地方议会议员林祝、张明海、民众舞狮团主席陈文龙、青年俱樂部代表鍾桂扬等。到了1967年,该图书馆仍然是北干那那颇活跃的团体,并开办初级簿记班给有兴趣掌握簿记的青年参与课程。

到了70年代,民众图书馆的活动逐渐停顿下来,笨珍民众图书馆虽然不再活跃,却仍然附属于笨珍马华区会里,而北干那那民众图书馆却仍然一直活跃,到了2008年还改选了新届图书馆管理委员会,兹将那一年的委员会阵容超列如下:主席 吴敬贤、署理主席李子河、副主席黄顺强与张钰玲、秘书 陈爱薇、副秘书黄慧心、财政王康华、副财政沈姿廷、查账黄诗宜与 黄瑞虔。电脑组吴秋威、陈冠、李锦钦。分类组陈嘉彬、萧骏轩、冯俊瑞、张欣宜、胡依宁。美宣组黄慧园、林巧柔、李文璇。编辑组锺嘉文、陈惠贤、徐嘉羚、黄思敏、黄莉萍。场地组陈展丰、陈顺杰、吴岳秦④。

时至今日,3C产品盛行,阅读风气不再盛行,我曾在90年代担任笨珍文艺协会主席,当时在林过与张维民两人的协助下,也通过争取到国会议员的拨款而成立了一所图书馆,唯现在也不知道该图书馆是否仍然有操作。90年代时,笨珍颍川公会也曾经设立了一所图书馆,唯后来就沉寂下来。(21-9-2020)
----------------------------------------------------------
①《马华党史》
②庄华兴《冷战时期的民衆圖書館》
③《民衆圖書館的发展历程》
【一本记录真实马共与政府军警战争的翻译书】

《天蝎座屠龙计划》这本书是我翻译自拿督梁炽和博士英文书《Scorpio on the Dragon’s Demise》。会翻译这本书主要是应学弟吴永成的嘱咐。吴永成学弟资助我出版了《浪拍笨珍》,又将此书的售卖连本带利悉数捐给了笨珍培群独立中学,因此,当他提出要我翻译《天蝎座屠龙计划》这本书,我考虑都不考虑,一口就答应了下来。我之前翻译过马来长篇小说,英文书倒是首次尝试,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自我挑战尝试。后来,我才知道这本书的英文版本,已经再版了六次,是一本畅销书,而且内容是真真实实,写尽了当年马来亚第二次紧急状态政府军警与马共的战争。作者拿督梁炽和博士曾经是我国警方政治部第二号人物,他书中所写的全部是当年他经历过,曾经发生过的事实,许多事件当年还是被列为机密不得公开的档案,梁博士在解禁后全都写进他的书里,这就让这本书显得更珍贵可读了。书名是梁博士自取的,显然他要强调的是他的对抗马共就是以他取名的天蝎座计划。

拿督梁博士一直想把他这本畅销书翻译成中文,可是一直找不到适合的人选。后来我才知道,曾经有人拿去要尝试翻译,却一两年过去后完全没有消息,让拿督梁博士非常失望,辗转之间,拿督梁博士寻求到吴永成学弟的协助。吴永成学弟对于我很爽快就答应下来感到很高兴,于是就安排我与拿督梁博士见面。我与博士讨论了一些细节,尤其是书中的一些过程,询问了一些问题,包括人名地名,就开始着手翻译。拿督梁博士当时就已经是87岁,过了3年的今天,他已经高寿90岁了。我用了足足一个月的时间翻译,过后我把翻译草本交给拿督梁博士,拿督梁博士找了许多相关人士仔细阅读过,也寻求一些前马共的协助,终于在修订了一些人名、地名及特殊名称之后,这本翻译书在2017年3月间付梓出版。 

这是一本由一名资深的高级警方人员把亲身经历过对抗马共的过程,原原本本记录下来,全部用真实的姓名与地名,记录每一件政府军警与马共的战争,很多还是警方的档案,其中就包括了泰马两国政府之间的情报合作、F部队的成立、与第六突击队的冲突、大龙行动计划、马来亚人民解放联盟、马共的暗杀小队、国家纪念碑被炸、霹雳州总警长被杀经过等等。我在翻译的过程中,读到这些精彩的过程,有的让人心惊胆战,有的让人提心吊胆,看着军警从直升机以绳索降下马共营地,读着F部队的渗透,军警在森林里与马共的对抗,仿佛在观看一部惊悚影片。F部队是军警渗透马共阵营一股神秘的组织,一直是极端保密的组织,几年前才被解散,而成立F部队的,就是拿督梁博士本人。根据拿督梁博士说,能成功对付马共,F部队功不可没。
有兴趣拥有《天蝎座屠龙计划》者,可以通过私讯给我,每本书的售价是RM35,包邮费,还附送一本我自己写的书《玻璃屋》。《玻璃屋》是一本杂文集,内容包括了很多我早年所写的杂文、议论、典故、散文,甚至是一些短篇小说,还有一些我读书的心得·,除此之外,我还把许多早年有纪念性的照片,也都放进了书内。这些照片中,有很多位是已经往生的文坛前辈,也有很多现在仍然活跃在文坛著名的作家,更有一些我参与的文教活动相片,算是记录了我这一辈子的一些事迹。由于这本书是得到《马来西亚嘉应属会联合会》的赞助出版,虽然每本售价RM 30,我仍然准备免费赠送给购买《天蝎座屠龙计划》的朋友们。如果你有兴趣,请私讯我。(22-9-2020)
【百年培群回顾】

翻阅1947年11月17日《南洋商报》刊登的一篇庆祝培群学校25周年校庆的特写,文章把培群创校及战前的一些校史详细的记录下来,这篇文章应该是出自已故匡光照老校长的手笔,校史文章从创校写到1947年,7年后的1954年12月12日,另外一篇也是题名《本校史略》的校史文章,经过略微删改,再增加了1947年到1954年的记录,确实一篇记录相当详细的校史,只是在人名上,有略为增删。我发现匡老在写到1935年的校长,他把李寄尘校长误植为陈寄尘。为了确实是李寄尘校长,我翻遍了资料,结果让我找到1936年5月7日题名为【柔佛小笨珍培群学校筹建新校舍,校长李寄尘告假回国】的新闻。当时培群还分为男校跟女校,李寄尘校长管理男校,他的夫人陆秀贞管理女校,而女校就假借峇结街广东义山亭的旧会所处,据知就是现在油站后面的海边。我把1947年度的《本校史略》跟1954年的《本校史略》都抄了下来,让有兴趣的校友熟悉一下培群的历史,也可以对照一下,两篇校史的差别之处。1954年的校史,是刊登在新校舍落成典礼的特刊内,希望还拥有这本特刊的老校友,可以借给我扫描存档。 (25-8-2020) 


【本校沿革述略】 (录自《南洋商报》17-11-1947)
本校位于笨珍张江水街。1922年(民11年)11月17日,为先贤余英伟等所创办。初规模甚小,赁大马路一楼房为校舍,学生总数十人。嗣经已故僑贤鍾柳士、陈好书、黄衍煦、熊东明、许俊哲、吴娘珍、李金粥、洪祝扬、周大隆,及僑领洪肇闪、黄衍才、何清万、杨来是、许炳意、吴初发、朱缨九、洪宝植、柯亚来等,先后尽其事。或任总理,或理财政,或输财,或出力,校务以次发展,规模于焉粗具。
1926年(民15年),先贤张江水捐赠校地(即今总校校地及球场地皮)自建校舍一座,当时路政未修,学生入学,殊感不便,因复向巫人购得自大马路进至学校之一段地面,加以填修,称之为“学堂路” Jalan School,后由本校董事会商议,献议政府,命名“张江水街” Jalan Tio Kan Sui,以纪念张氏捐地兴学之功也。
1935年(民24年),洪肇闪任总理,校务益有进展,男女学生达二百三十余名,以当时环境之需要,男女分校,男校仍设张江水街,即今总校校舍,以陈寄尘为校长,女校借车站滨海处,广东义山亭为校舍,以陈寄尘夫人等执行教务。当是时也,南洋渐遭不景气之侵袭,金融精竭,经费艰窘;复以人事未调,更易相迭。校政进行,常在波动,机蹐不安之状况。
1939年(民28年)春,学校改组,按照侨务委员会侨民学校董事会组织法,采用董事长制,仍由洪肇闪任董事长,洪于谅理财政,重修校舍,扩充设备。聘匡光照为校长,为统一行政,便于管理起见,复将男女校合并,成为一完全小学,学生达350名。增辟课室,添置校具,并扩充图书馆,建设运动会,形式内容,焕然一新。
自是讵后,学生日益众,班级日益增,原有校舍,极感躇躇。因于1942年(民卅一年)春,购置校地,成立新校舍建筑委员会,由丁子料任总务,进行建筑一钢骨水泥,现代式之新校舍,讵意方始动工,乃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寇南侵,教员星散,校务停顿,且全部设备,惨遭破坏,历年心血,尽付东流!
1946年(民三十五)春,组织复兴委员会,力图恢复,由洪肇闪、洪于谅、吴初发、丁子料、陈稳谦、许亚杰、杨少吾、蔡俊哲、南益公司、和胜栈等发动大规模募捐。修理校舍,添置椅桌;同时借得政府吧刹房舍为课室,于是年1月复办。学生人数,680名,超过战前一倍有奇。
是年终,改组复委会,正式成立董事部,仍由洪肇闪任董事长,陈稳谦、洪于谅副之。总务丁子料、财政黄吉清,其他诸董事,均系埠中一时之彦。戳力合作,增购校地一方,建筑课室十间,新辟球场,补充设备,在同侨社会,协助之下,克服一切困难,校务进展,已越战前水准而过之。
1947年(民三十六年)秋,遵当地政府令,改用春季始业制,整理班级,刷新内部。学生人数,达八百数十名,教员二十四位,为创校以来,最高之记录,时值本校成立廿五周年也。
【笨珍培群中小学校新校舍落成典礼特刊】
【本校史略】 (录自《南洋商报》 12-12-1954)
本校位于笨珍张江水街。1922年11月17日,为先贤余英伟等所创办。初规模甚小,赁大马路一楼房为校舍,学生总数十人。嗣经已故僑贤鍾柳士、陈好书、黄衍煦、熊东明、许俊哲、黄衍才、周大隆、洪宝植、杨来是、李金粥、洪祝扬、连爱同、林召懐、林采仁、黄济洪、陈流水、黄仁若及今僑领洪肇闪、丁子料、吴初发、许炳意、吴娘珍、陈俊女、林修如、罗肇传、黄玉初、朱缨九等,先后尽其事。或任总理,或理财政,或输财,或出力,校务以次发展,规模于焉粗具。
1926年,先贤张江水捐赠校地(地契号码为G17761 – G17763)自建校舍,先后聘苏焕明、徐茂陵任校长。是时路政未修,满地泥泞,学生上学,殊感不便,因向巫人购得自大马路进学校地段,加以填修,称之为“学堂路”,后由本校董事会献议政府,命名“张江水街”,以纪念张氏捐地兴学之功。
1935年,洪肇闪任总理,李寄尘任校长,因当时环境之需要,男女分校,男校仍设张江水街,另于海滨假广东义山亭为女校,由校长夫人襄任校政。未几李校长返国,先后由许崇铭,李树梧相继长校。
1939年春,依侨委会侨民学校董事会组织法,采用董事长制,聘匡光照任校长,为统一行政复将男女校合并,为一完全小学。自是以后,学生日益众,班级日益增,原有校舍,极感躇躇,因于1941年春,购置校地,进行筹建新校舍。讵意工程甫施,而太平洋战争爆发,敌骑南侵,惨遭蹂躏,历年心血,尽付东流!
1945年冬,组复校筹委会,主席洪肇闪、陈茂裕副之,总务丁子料、洪于谅,文书匡光照、蔡俊哲,财政郑克良、黄吉清,建设杨少吾、许炳意,募捐吴初发、许亚杰,查数林修如、陳德成等。痛红羊浩劫,学子流离,乃相率力图复校,于是大事募捐,先后达万五千元,葺校舍,置校具,并商借政府巴刹破房舍为临时课室,遂于1946年1月复校。年终,复委会改组,正式成立董事部,仍以洪肇闪任董事长,陈稳谦、洪于谅副之,总务丁子料、杨少吾,财政黄吉清、郑克良,其他诸董事,均系埠中一时之彦,运力合作,增购校地,添建课室,务必蒸蒸日上,学生达八百人。
1947年秋,联合邦教育部颁发春季始业制。适值洪董事长回国,洪于谅继任董事长,吴初发、陈稳谦副之。未几,匡校长亦有事于星洲,由郑勋懋代理校政。
1948年,洪肇闪南返,复于1949年出任董事长,黄衍扁、郑克良副之,时值战后,胶价腾涨,造成胶业史上空前未有之黄金时代。于是搁置已久之建校计划,复被提出。1950年,聘黄伟强为校长,是年秋,在各僑领策动之下,成立建校委员会,举黄衍扁任主席,丁子料郑克良副之。嗣黄君因商务关系,于主席一职未能兼顾,乃改选丁子料主其事,洪于谅黄衍扁、陈联源、吴初发、郑克良副之,陳德成任总务,洪肇闪任顾问,在丁氏领导之下,全埠热心侨胞,协力合作,输财出力,建校工作,于是迅速展开。
1951年,在黄校长任内,董事长洪肇闪,副黄衍扁、郑克良,总务丁子料、陳德成,董事吴初发、许亚杰、杨少吾、林修如、罗肇传、陈启壬、张国祥、王福祯等,鉴于笨珍属僑校高小毕业生日众,为谋彼等升学之便利,于是年设立初中部,从此,本校遂成为培群中小学校矣。是时,胶价渐由荣返辱,建校捐款,顺受影响,校舍工程,虽大体完成,但内部设备,一时为财力局限,尚付阙如。
1953年春,联合邦政府实施新薪津制。黄校长辞职,重聘匡光照为校长,当是时也,胶价惨落,行情不景,本校经费,极感拮据,然在董教协力,艰苦支持之下,设置理化室,扩充图书馆,建设篮羽球场,改建教师宿舍,装设电灯,增建餐厅,渐次完成各项设备。至是,耗资五十万元之巍峨校舍,聿观厥成。
1954年冬,举行新校舍落成典礼,适值本校创校12周年纪念,初中第二届毕业,庆典隆重,盛极一时。同人等,缅怀过去创校之艰难,轸念未来发扬之重荷,爰将本校沿革,略述梗概,藉彰有功,而励来兹去尔。
至于详细校史,有建校特刊,可资稽考焉。

 【培群百年回顾:何清万先生】

何清万先生是笨珍一位让人尊敬的先贤,对于社会公益、人群福利、教育事业,莫不悉力以赴,他历任笨珍中华商会、笨珍培群四校(独中、国中、一小、二小)、笨珍灵山堂、笨珍福灵山等要职及产业信托人,他也曾担任笨珍益友互助会名誉会长,矢勤矢忠、任劳任怨,是一位对笨珍社会贡献良多的先贤,先生于1966年往生,享寿七十有三。我在一本民国30年(1941年)南洋史纂修馆编辑的《南洋名人集传》,找到有关何清万先生的生平,乃抄录分享如下,文章以半文言性质撰写,其中提到的济南惨案又称五三惨案,是民国17年(1928年)5月3日,日军在济南城肆意焚掠屠杀达1万7千人的事件。而芦沟事件,又称七七事变,也叫马可波罗桥事件,是1937年7月7日发生在河北芦沟桥的侵华日军有预谋的一宗军事冲突,引发了第二次中日战争,从此把中国卷入八年的抗战。(26-9-2020)

何清万先生,福建漳浦官浔社人,父亲名天球,以航业为生,母亲苏太夫人,娶妻张女士,育有五子名:致良、源良、文良、庆良、亚良,另有三女名亚桃、亚宰、亚美。清万先生兄弟四人,先生为长,九岁随叔南渡新加坡,三年后移居笨珍,初与父共操航海业,久至十一年,嗣改艺园林,逐渐发迹,自置胶园数百亩,也在新加坡开设顺茂号杂货店,幸运之来,人或以侥幸奋斗,二者得之,先生则不然,奋斗固有,大部分皆得至天理良心四字,盖自其母氏苏太夫人,已厚积有阴骘。而继之以先生之为人,诚非偶然也。先生为国牺牲金钱,不只一次,远如内地各省诸灾,中如济南惨案,近如芦沟事起,日寇来侵,靡不尽力捐巨,尤以近者日寇乱事,捐资于筹赈会,虽曰仅买国债一千元,殊不知特捐、买花、寒衣、献金、杂捐等,为数已至数千金矣,昔郄超一日散尽家财恤亲友,先生可谓一生倾半家产以救国,盖中人之产耳,捐去数千,自属泰半矣。先生春秋才四十有二,百体藏热血,五官具威严,为国家,为种族,心方在前线奋斗中。

Thursday, October 8, 2020

【元宵祭品】 


好友的外甥询问:可不可以介绍正月十五为何要拜龟?这就让我突然发现到,我少年时在大伯公庙看到的元宵节最夯的祭品,以面粉制成一只只的龟粿,现在似乎真的很少见了。以前我还记得,大伯公庙还保留着乞龟还龟的礼俗,把龟粿请回家去,隔年再买一个新的龟粿还给大伯公。传统的保留,习俗的延续是一代传一代的责任,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很多习俗都不见了,甚为可惜。难得这位青年观察入微,还会发现元宵节庙里供奉的是龟粿,且会寻根问就,我当然不能让他失望。希望下列的解答,可以满足他的好奇。


正月十五为什么叫着【元宵】?原来,古时候古人称【月】为【宵】,正月是元月,所以称为元宵。元宵是上元节,与农历七月十五的中元节,以及十月十五的下元节,合称三元日,俗称三界公生。三界是指天、地及水,上元日是天官大帝的诞辰赐福之日,中元节是地官大帝,下元节则是水官大帝。

根据明代的《福建通志》在记载泉州府的岁时:【上元夜张灯,以米圆祭先及神,或以酒馔祀祠堂,谓之“祭春”。又上元,内外赛会迎神,谓之“进香”。】意思是说,上元节的夜晚张灯庆祝,以米圆来祭拜祖先及神明,或以美酒佳肴在祠堂里祭拜,就叫着祭春。在上元节时,里外都会举办赛会迎接神明,就叫着进香。赛会就是妆扮神像然后游神。米圆就是汤圆,也叫着元宵。所以,上元节主要是祭拜天官大帝的诞辰,希望祂赐福人间,那为什么要用龟粿来拜祭呢?

原来,古时候祭祀是以活龟作为牲品。为什么要用龟呢?那是因为龟是一种吉祥的动物,也是被古人列入【龙、凤、麟、龟】的四灵之中,记载于《礼记。礼运》中。龙、凤、麟都是图腾,只有龟是实际存在的动物,由于它的寿命长,所以被大中华文化圈里的华人视为祈求延年益寿的吉祥物,又因为它的灵性,也被当着是福、禄、寿、喜、财的吉祥象征,因此深受尊崇,也被用来祝寿,祭拜祖先及神明。随着时代的演进,没有人会拿活龟来祭拜,因此就以糕点制成龟的形态来祭拜神明与祖先。

元宵节时,人们会喜欢用米圆(汤圆)、红龟粿、红桃、寿龟、饼干及糖塔来祭拜神明及祖先,其作用就是祝寿。而上元节用的龟型祭品的种类很多,我们这里常见的是寿龟及红龟粿,在其他地区还有面粉龟、糕仔龟、米粉龟、米包龟、芳片糕龟、糯米龟、橘子龟、金钱龟、黄金龟等,依据当地的习俗与籍贯。

由于在元宵晚的张灯,延伸至逛庙会、猜灯谜、抛红柑等的活动,甚至被誉为【东方的情人节】,丰富了元宵节的内涵,也让大家在庆祝新春佳节的最后一天,有一个美好的结束。

注:参考清·乾隆《泉州府志·卷二十·风俗》:【上元:夜张灯,以米圆祭先及神,或以酒馔祀祠堂,谓之祭春。上元内外赛会迎神,乡村之间或于二月,谓之进香。】隆庆《府志》:【多者费数百金,少者亦不下十金。】(明)万历《府志》:【装饰神像,穷极珍贝,阅游衢路,因起争端。】(明·晋江人何乔远)《闽书》:【泉中上元后数日,大赛神像,妆扮故事,盛饰珠宝,钟鼓震鍧,一国若狂。】 (20-2-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