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December 11, 2013

华社对社团注册局电子化系统的冷淡

我国合法注册的社团组织,包括神庙组织等,以华人为主的大约占了40%,大约有48157个。这些华人团体的组织,绝大部分是由当地德高望重的地方领袖担任,很多都已经是有相当年纪的长者,更不乏一些不谙马来文,甚至是目不识丁的文盲老一辈。然而,管理这些组织的社团注册局突发奇想,在2008年以85万令吉的高价,聘请一家科技公司设计并建立社团注册电子系统(eROSES),后来该公司表现不佳,合约被终止,而社团注册局也蒙受了121千零90令吉的损失。这是总稽查司在2012年的报告中所提到的事实。社团注册局总监拿督阿都拉曼,后来被调往关税局出任副总监,不知道是否与此事有关,就不得而知了。

从今年的318日开始,社团注册局就全面进入电子化,所有的纸张作业全被淘汰改用电子呈报。这种作法在一定程度上是值得鼓励的,在时代已经进入电子科技,淘汰纸张作业启动电子管理系统是一种进步,也是政府管理转型的一种,提高行政效率的方法。可是,华人团体普遍上都反应非常的冷淡,柔州的社团注册局主任林日娥就指出,州内逾90%的社团,尚未采用新系统。这是什么原因呢?

根据社团注册法令141),所有注册合法的团体必须在常年会员大会后的60天内呈报年报,而从今年开始,社团注册局只接受上网的电子呈报,不再接受纸张的作业,而且今后不论是注册新社团,或呈报常年报告、修改章程、解散或撤消社团等程序,都必须上网以电子系统呈报。上网呈报不必签名,在一定程度上是方便了很多,在行政上是快速了很多。而社团注册局则改以检查文件来确实社团的运作与活跃程度,也直接督促了社团的操作。然而,当社团注册局官员要来检查,虽然是上网呈报了,有关的团体还是要准备好纸张作业的副本,让他们来检查。

在新的电子呈报的系统里,社团注册局指定所有的理事必须要拥有一个电子邮件邮址,同时也必须填报个人的联络电话号码。众所周知,电话或可能人人都会有,电子邮件的应用,就不是每个人都会用到的,尤以有年纪的长者,不谙马来文或英文的理事,不说是电子邮件,恐怕有些连电脑都完全没有碰过。如果勉强要他们开设电子邮箱,这些连马来文都不谙的长者,除了只能拜托他人开设邮箱,他们又如何会自己去开启查看邮件?如果长期没有去开启邮箱,该邮箱就会被关闭,那么日后的邮件又如何能送达有关的理事?

难怪华社会对社团注册局的电子管理系统如此冷漠,这并不是他们不想理睬,而是无从做起,无从适应,无法跟随太快的科技步伐啊。


(刊登于《星洲日报》12-12-2013星期四《言路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