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July 17, 2021

 【岁月留痕:我与圖書館的牵连】

我在很小的时候就因为受到阿嫲的影响,染上了严重的阅读瘾。六十年代没有3C产品,也没有电视,唯有的是听收音机。当时的收音机还是用干电池來操作,电台播放用的是很普通的频率,吵杂声很强。因此,当年很多人都会转向阅读书报來消遣,阅读风气于是也就大大提高。我在阿嫲的鼓励下,囫囵吞枣似的什么书都看,阿嫲给我看《祝枝山轶事》、《七侠五义》、《洪熙官大闹红莲寺》、《陈三五娘》、《吕蒙正》等,我半懂半不懂一本又一本的看,平装版的、线订本的、文言的、白话的,我都来者不拒。后来到学校读书,看到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的图书馆藏书,更是一头栽进去书海,从此与图书结了终生缘。阿嫲过世的时候,把她一铁箱子的藏书都给了我,很可惜的是,我到新山英文学院读书,放假回到家时才发现母亲已经把藏书卖给了“加弄古尼”。
由于爱阅读,小学的时候,小小年纪就学人写稿,还投到当年非常流行的校园月刊:《我的月刊》。《我的月刊》是已故张白萍校长主编出版的一份刊物,当年在华小里非常流行,也深受欢迎。作品刊登出来,稿酬可能是一两支铅笔,也可能就是一两本练习簿子,那也足以鼓励我继续写稿。我曾经尝试到处寻找《我的月刊》这本旧的儿童杂志,希望可以找来重温童年乐趣,可惜几十年來都找不到一两本可以供我复印留存。由于喜欢阅读,又得到阿嫲的金钱支助与鼓励,小学与中学时,我几乎每天会流连在当时笨珍的两间书店:金成文具社与文流书局。这时候的我,什么书都看,名人传记、古典文学、旅游杂记、武侠小说、民间传说、言情小说,还有曾经流行一阵子的战争、间谍、侦探及神怪小说,我都来者不拒。
爱阅读的习惯也让我到处寻找书店与图书馆,以前一些社团组织有设立小型图书馆,我会经常到访。我还记得以前在新山寄宿读书时,市区印度庙旁边有一间书店,是我经常光顾的地方,后来有一次在附近一带给一个毒友持小刀抢劫,我就再也没有勇气到那里去了。那么多年过去了,我曾经尝试去找这间好像名称是“友谊“的书店,可是再也找不到,应该是已经结束营业了吧。在众多图书馆中,给我印象最深刻,也陪伴我良久的图书馆是新山德教会的图书馆。那个时候我在新山就读英文学院,寄宿在一间双层楼屋里,一有空闲,我会步行到拉庆路的德教会图书馆,在几乎没有其他来客宁静的馆内,尽情的翻阅喜欢阅读的书报。在笨珍斯里英文中学求学的时期,为了让我的英文程度提升,我曾经在一位印度籍老師的鼓励下,每个星期最少阅读一本英文故事书,从不间断,有时候还会读完第二第三本,一年下来,竟然读了百多本的故事书,结果这个举动惊动了管理图书馆的林老師,她把我委进图书馆管理小组,后来还让我当了小组的组长(Chief Librarian)。由于这个委任,我对图书馆的管理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也迅速的学会了《杜威十进制图书分类法》(Dewey Decimal Classification)。中学毕业后,学校还以一个月50令吉聘我回去管理图书馆,几个月后我就离开去新山英文学院继续升学了。
杜威图书分类法是现在大小型图书馆里用的最普遍的图书排列法,学会了这种分类法对我來说,一辈子受用不浅,后来我在小学执教时候,也曾经被教育局指派去修读一个为期十多天的图书馆管理课程,让我进一步掌握到杜威图书分类法的应用。摸熟了这套图书分类法,我曾经把它应用在我掌校的学校里,应用得最淋漓尽致的莫过于是龙引中华小学,当时还得到两位老師的大力协助,把图书馆冷气电脑化、美化、系统化,借书还书用扫描的方式,开了先河,结果吸引了很多大型的学校到来参观。到了今天,几乎是每一座图书馆都会冷气电脑化,借书还书也都用上扫描器,既快速又方便。
90年代初我与两位好友创立笨珍文艺协会,我们也把设立图书馆的概念带进了协会,而且还通过申请到代议士的拨款,落实了建设图书馆的梦想,设立了一间小型但纯文学图书馆,我们还特地到过吉隆坡去采购书籍。当时我们的想法是设立这么的一座纯文学图书馆,希望能引导中学生对文学创作产生兴趣,壮大本地创作群体,丰富马华文库,鼓励更多创作人才。如今我已经不在协会里面,图书馆的任务早也已经交了出去。之前笨珍也曾经设有民众图书馆,后来的政治团体,还有民间社团组织也纷纷设立图书馆,可惜那只是昙花一现,过后都沉寂了下来。民间组织包括社团与神庙成立图书馆有许多好处,最主要的是除了能鼓励会员培养阅读的习惯,塑造优雅社会,远离恶习之外,提升阅读风气之外,也能间接间培养出组织的接棒人。我们经常听到一些老一辈人感叹社团神庙组织后继无人,对于社团神庙的活动,似乎激不起年轻人的兴趣,导致青黄不接,接班人难觅。有了图书馆,就可以提供空间让年轻人进来活动,提供进修空间,培育领导人才,进行有纪律的团体生活,让年轻人产生参与的兴趣,进而培育出归属感,如此一来,就不怕后继无人了。
我也还记得,笨珍在50年代就已经有民间团体设立得图书馆。1957年的笨珍图书馆,以及北干那那的民衆图书馆,都曾经活跃过一个时期。笨珍图书馆是附设于笨珍马华公会会所内,后来也移交给马青团管理。五十年代我国的社会不如今天科技的进步,阅读似乎就是当时的一个潮流,因此也造成社会阅读风气的极盛,而且当年年轻一代思想都略为左倾,都会喜欢阅读一些左翼书刊,于是阅读成为一种风气,而民衆圖書館的成立,确实受到当时年轻人的欢迎。可惜,慢慢的,在科技迅速进步的步伐中,民衆的阅读风气远远被抛在后头,民衆似乎再也不重视图书馆的存在,加上现时科技发达,3C产品及电视软性节目的蓬勃,民衆的阅读风气早已不若之前的茂盛。
图书馆不但是提供精神粮食的场所,除了阅读与进修之外,也是培育有素质、纪律、好学及创作人才的地方。我还是希望,有远见的团体与神庙组织,应该要有高瞻远瞩的创意,把推广阅读当着一种使命,让我们的下一代重新拾起阅读的兴趣。(14-7-2021)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