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October 5, 2010

引入中国教师解决华小师资荒

华总会长丹斯里方天兴在《20年行动方略》第一阶段行动计划推展礼之际指出,政府在增聘国小华淡教师的同时,必须确保华小有足够师资,若面对不足就应该考虑开班培训。在呼吁政府确保华小师资足够时,他进一步提议政府,应该考虑开放引进中国教师。方总的深谋远虑让人钦佩,华小师资长久的不足是事实,倘若政府为了在国小增设华文班而又没有全盘增加华文教师的训练,华小的师资荒恐怕会进一步恶化。

前教育部长拿督斯里希山慕丁过去要访问中国时,也曾扬言要与中国官员讨论有关聘请中国华文教师来我国服务的事宜。当时的说法是教育部长这项决定,也是因为政府有意在国民型学校,也就是马来文小学落实开办更多华文班的政策。那个时候教育部的作法是不从华小征调教师,以免加剧华小师资短缺问题,但将向中国征聘华文老师。

当年还是教育部长教育部长的希山慕丁是接受中国教育部长的邀请下展开中国之行,团员包括前教育部副部长拿督韩春锦和人民代议士。对于希山慕丁当时这个决定,前教育部副部长韩春锦还进一步说明,教育部正在考虑其可行性,以确保在第二年就要落实的第二语文教学部分国民(马来文)小学和偏远地区华文小学获得充足的华文师资。虽然教育部说,聘请中国籍教师有四大准则:(1) 优先考虑本地师资,或延续聘请退休教师。 (2) 中国籍教师须接受被调派偏远地区学校教学的条件。 (3) 教育部将遴选字正腔圆,腔调与大马华语相差不远的中国籍教师。 (4)  只是为了应付第二年在国小及淡小选择性开设华语班的政策。不过,韩春锦当时也说,聘请中国师资也是缓和国内师资短缺问题其中一个方案。而教育部正研究这项计划可行性,尚未有定案,唯教育部会优先考虑本地教师和退休教师。

显然的,教育部当时计划到中国聘请华文教师有两大目的,其一是落实在马来小学教导华文的政策,其二是补充华文小学不足的师资。可是,这个建议后来也不了了之,如今事过境迁,希山慕丁也转跑道去担任国防部长,韩春锦也从主流政坛退了下来,到中国聘请华文教师就成了空雷不雨。

华小长年累月的师资荒已经是众所周知的实事,教育部官员把华小的教师缺额故意与国小的师资参在一起计算,而在录取师资学员时又大量的录取马来源流的学员,造成华小师资继续不足,继续恶化,国小师资却超量过剩。2007年初时的六千名超额非华裔教师,导致临教不能被录用,合约教师必须停聘,再莫名其妙的想出一个叫着KGSK的代课教师制度,按日薪计算来聘请代课教师。这类代课教师由于没有连贯性,而且是以逐日聘请来计算,在教学上要取得成绩是不容易。

针对聘请中国教师的决定,当时的马华总秘书拿督黄家泉也建议,教育部或许可考虑聘请独中生、留学中国大陆或台湾地区的华生,到国小教导华文,因为聘请本地国民才是解决大马华文老师短缺的长远之计。他认为,本地国民从小在国内接受教育,了解大马国情,他们应该比外国人更适合在国小当华文老师。教育部若可以接受外国人,就应该更能接受本地人,因为本地人应该更有资格。希山慕丁后来也宣布,原则同意聘请华文独中生到国小教授华文,以克服因国小增设华文班华文师资短缺的问题。可是,讲归讲,到今天这个宣布显然完全没有落实。

实际上,师资荒根本就是人为的问题。要解决华小的师资荒,要有足够的师资来落实马来小学教导华文政策不是很困难,问题是在教育部是否有诚意要真正去处理。立即处理的方式可以通过增聘临教,继续聘请退休教师为合约教师。长远来说,教育部应该继续开办假期师训班来录取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临教,继续开办华文组的师训班来录取有志成为教师的青年。另一方面,政府应该考虑承认统考文凭,以及更多的台湾或是中国大陆毕业的文凭,以便这些在华文教育熏陶下毕业,真正有足够的资格来成为华文教师,而且是本地公民的毕业生,能够被录取或是训练成为合格的华文教师,彻底一劳永逸解决华文教师的师资荒。倘若不先考虑聘请本地公民,不为本地公民增设就业机会,就马上考虑从外国引进人力资源,是不是让人感觉到有本末倒置的作法?要解决师资荒,回到老话,还是要人家有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