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uly 31, 2011

不谙华语的教师

柔佛州东甲启明二小廖九校长出席该校家协会员大会时,呼吁教育部来年不要再派不谙华语的教师到该校服务,因为家长们都希望有谙华语的教师来教导他们的子女。廖校长更点出,根据他的了解,这些不谙华语的马来文或英文教师,都是国小过剩的教师。

廖校长的这番话也间接间道出了华小几十年来师资荒的征结点。教育部每年都在调查各校师资的状况,以便每年进行统计来年各校所需要的教师人数,也让各师训学院策划要招收的学员人数。据说,有一些官员有意无意间将华校所缺乏的教师人数笼统地合在一起计算,结果师训学院在招收受训学员就以马来文与英文教师为要。其效果自然就如廖校长所说,训练了大批的马来文或英文教师,就成了国小过剩的教师,必须外派到华小与淡小。

诚如廖校长所言,教育部派来的教师,校长也只能够接受,没有权力拒绝,校长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将问题带到校长联谊会与校长职工会去,希望可以通过内部协商来解决问题。

我们就以廖校长突然一校共来了6个不谙华语的教师来看。这些教师的工作分配,要如何进行才可以让校内的教师与校外的家长觉得公平与妥当,可以让校内的教学工作顺利展开?以教育局的规定,马来文最好是由马来教师来教导,可是从多年的经验看来,要学生能够吸收,要成绩能够好,马来文确实是要谙华语的教师来教导。这也即是为什么董家教要争取一年级的学生,必须由谙华语的教师来教导马来文的原因。

不谙华语的教师要在华校教导马来文课,一般上一位教师每周上课的节数是30节。以这个工作量,如果所教导的科目全部都是语文科,那是非常的繁重的工作。不要说休息的时间大量减少,那些排山倒海的课业,每一种都需要很仔细的批改,也会压得有责任的老师喘不过气来。教师肩负如此繁重的工作量,如何可以完善地执行工作,教出好成绩?

以华小一年级学生每周上10节马来文,二与三年级各上9节,四到六年级则上6节课来平均分配,教师约须负责每班级7.5节马来文课。以这样的计算法,如果纯粹教导马来文,每个马来文老师须教导4班的马来文,6个教师就是最少要24班,而以低年级要比较多节看来,可能就需要24 – 28班,才可以让6个马来文教师分配到完整的节数。以启明二小的规模看来,大概也只是开20多班,如果全部分配给这些不谙华语的教师教导,那一年级的学生要怎样才能够分配给谙华语的教师来教导呢?

倘若分配一些技能科目诸如体育音乐课让这些不谙华语教师来上,校方会不会需要面对家长与董家教的问责,会不会让人感觉到有变相的变质?幸亏廖校长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行政人员,他将其中一位不谙华语的教师安排教导马来学生回教课程,另一位则教导辅导课程,其他四位则教导精英班的学生。这样一来,才能够容纳了突然多出来的多个不谙华语的教师。

教育局将多余过剩不谙华语的教师分配到华校,如果不是包含在分配额内的多余教师数目,就可以减轻教师的负担,让教师们可以更专注的工作,也会有多余的休息时间,相信会大受校方的欢迎。倘若只是为了分配过剩教师的工作而占据了华小教师分配额,相信对于缓和师资荒完全没有帮助,反而会因为占据了本来还可以聘请临教的份额,影响到校内教学工作的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