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August 2, 2011

教师应否从政


我国政府突然宣布让DG41級至DG48級的大學資格教育官員可參政,让人愕然,不知道此举为何故,也引起了议论纷纷。根据首相拿督斯里納吉的說法,政府批准擁有大專學歷的教育服務官員參政,可鼓勵草根階層的知性政治,他相信这样的做法不會造成校內教師出現派系之分的問題。

教师是公务员,公务员条规Bab D (21)条,所有管理与专业高级公务员都不得参与政治。根据条款的释义,不能参政包括了足以成为政党利用成为课题的公共声明、书籍文字等,或参与拉票工作、成为选举代理人,或参与政党职位的选举,或在政党担任任何职位。支援组的公务员,也就是非大学的公务员可以在取得总监的书面批准参与政治。朝野政黨領袖對這項让高级公务员参政的政策持有保留的態度是可以理解的,他們要求中央政府必須嚴格制定行為操守及手冊,清楚闡明哪些教育官員可參政,这是因为他們擔心,有政治背景的教育官員或会出現行政偏差等的問題。來自教育界的意见则對於政府的這項措施褒貶不一,有者認同教師參政的政策,认为教师也应该对政治有所贡献,当然也会有人認為,教師參政並不太適合,教育應該回歸教育,不應該讓教育界充滿政治色彩。

就如首相所说,教師向來受到當地社會人士的尊敬,如果成為地方政治領袖,更能為人民所接受,這有助于鼓勵知性政治。教師從政确实有助于知性草根政治,首相是希望教師可在草根政治上,扮演知性領袖的角色。其实,老一辈的人都知道,我国独立初期,执政党的地方领袖大部分来自教育界,很多教师活跃于政党内,后来甚至弃教从政,扶摇直上,还当了高官部长,对国家社会贡献良多。政府初期确实曾经允许过教师活跃政党内,且让彼等担任要职,只是后来才立法禁止教师参政。

中华文化向来强调尊师重教,民间喜欢把教师比喻为明灯,又美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说明了教师不但是在传授知识,也起着引导、示范、扶引、進、身教言行与举止的作用,《论语》中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阐明了教师也须传道,除了掌握学习的技能,也要学处世待人的道理,因此教师确实起着领导的作用。一般都相信,由于教师是受过教育的学者,口才当然好,能言善辩,有耐心且做起事来有条理,更有领导的才华,让教师们参政可以起带头与及示范的作用,引导学生自小就知道什么是政治,何况政治是无处不有,关系到每一个人的生活,影响到每一个人的起居,没有人能够避开政治,因此让教师参政自然有其优点。

当然,教师参政并非没有弊病。人都好为人师,如果其人儒臭味书生气太重,喜欢以严师自居,则处理事情会过于武断与无厘头。再者如果一味按书本走,则过于刚愎自用,处理事情往往会极端化。最大的毛病就是会在学校内制造矛盾,出现派系问题,形成对立的阵营,教学过程会渗入政治因素,如此一来,就会严重影响到教学的工作。另一方面,政治渗入教育,难免会直接影响到教师的升级与调动,好恶偏袒讨喜与讨好态度的出现,以及因为尽力拉拢与鼓吹政治理想可能造成的分列、争执、对立与纷争,引起争议,把天真无邪的学童卷入是非,把政治带入校园,这是非常不正确的做法。而身为主管的教育政策決策者,更应该是中立,以超然超越政治的地位纯粹为教育策划策略,不应该拥有政黨背景,避免受到政治的隐藏议程的影响。所以,拥有政党背景的公务员確實不適合從事教育工作,避免学府中充满了政治色彩,教师会在教室裡宣揚個人政治理念,排斥不同理念与政治背景学生而引起的偏袒、喜恶、排斥与厌恶问题的产生。
教师应该保留中立、超然与及独立性质的立场,鲜明不偏袒不讨好任何政治团体或掌权执政当局的态度,以教学专业方式持超然的态度避免政治入侵校园,则更能赢得更多以及更崇高的社会地位,同时可以避免出現教師之間派系問題的浮现,为了讨好掌权当局而做出的丑陋行径,以及教學過程滲入政治因素,忽略了教書工作,确保學校及教育局的組織性属于超然的独立性质,避免丧失了专业性应持有的中立性质。因此,教师参政是不适宜,应该尽量避免。相信馬來西亞教专總秘書駱燕萍堅決反對在教育部門工作的公務員參政的立场,就是为了保持教师的专业性。

与其让教师参政,不如让教师拥有言论的自由,在不妨碍政府政策下对教育课题提出建议性、专业性质,以及独立性质的意见。教师在教育圈内属于专业,对教育课题自然了如指掌,有其专业性可取的独到看法与意见。让教师对教育自由发表言论,必有其独到可取之处,对于改进、提升与纠正偏差,有着积极正面的建设作用。让教师参政只会使纯正崇高的学府卷入乌烟瘴气,无穷无尽的斗争中,制造了混乱与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