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August 2, 2011

大笨珍史实

笨珍 (Pontian) 这个名称据说是从 Perhentian (停留站)这个字眼转变而来的。这个名称的来源,与古代群居龟咯的海盗有关。据说,小笨珍河与大笨珍河在古时候是马六甲海峡上,骑劫来往商船海盗群的停泊站。这些海盗有来自峇里尼 (Balini)、素鲁 (Sulu)、西亚旦(Siatan)、吉山 (Kesang)及武吉斯 (Bugis) 的部落。他们往往在海上风浪太大的时候,或者需要补给的时候,就会停留在大笨珍河口,或者是小笨珍河口,于是,海盗们就把这两个地方称为“大停留站”(Perhentian Besar)与“小停留站”(Perhentian Kechil)。由于发音的关系,久而久之,就成为今天的Pontian Besar (大笨珍)与Pontian Kechil(小笨珍)了。

大笨珍的开埠史有几个版本,根据阿都拉钦阿都拉 (Abd. Rahim Abdullah) 所撰写的《笨珍历史》(Serjarah Pontian Dalam Nadi)记载,在数百年前,香蕉屿与笨珍的陆地是非常的靠近,近到连公鸡啼叫的声音也可以清楚听到,可是由于地质的侵蚀,如今这个岛屿已经离开陆地约12海里之远了。据说,香蕉屿是彭古鲁玫南(Penghulu Merdang) 在大约180年前开垦的。其时,当时岛上的村民大部分是种植稻米与水果,时至如今,香蕉屿的芒果还是让人念念不忘。

彭古鲁玫南逝世后,其子嗣峇素 (Basok) 成为地方上的领袖且迁移到大笨珍。其实笨珍早在1878年,由一个来自新加坡的阿拉伯商人,赛默哈末阿沙哈(Syed Mohamed Alsagoff)在获得柔佛州苏丹赠赐从龟咯到大笨珍河口,一共6万英亩的土地后,到来开垦。所以,当峇素来到的时候,大笨珍已经有很多人来过,只是还没有人居住。到了1907年,哈芝哈山敏哥里斯 (Haji Hassan bin Koris) 才在这里开垦。其时大笨珍还是一个充满野兽的沼泽地带,在他的勤奋与努力之下,大笨珍才慢慢发展成为一个可以居住的地方。过后,他与来自新加坡的头家们签订,把大笨珍出厂的土产收集后售卖给他们。于是,在公元1908123日,第一艘从新加坡到来收集诸如椰干、胶片等土产的船只,开始往来两地,运载土产与人客。而在同一天内,一座指引船只航行的灯塔也被建立起来。

当时到来的船只不能直接驶进还不够宽阔的大笨珍河,于是舯舡就被用来运载货物,往返大笨珍河上。也就因为这样,大笨珍开始被建设起来,尤其是大笨珍河的右岸,开始建其许多屋子。这种以木柱插入沼泽地带来建筑的屋子可以防潮水所带来的灾害。到了1930年,通往小笨珍的马路被修建起来,一切的货运开始从船运改为罗里运输。笨珍的第一间警察局,就是建于1914年位于现在大笨珍公共工程局 (Barek JKR) 的旧址。在这之前,警察局是设在龟咯。

大笨珍的元老,备受尊重的耆宿郭可誉先生是在1930年时来到了大笨珍。他在追忆当年的情景时说,当时大笨珍桥还是一座军用半铁半木的桥梁,当汽车经过时总要发出轰隆轰隆的巨响。此时,大笨珍已经建有廿多间店屋,而过了桥的另一端也已经有屋子。学校是建在靠近桥边的地方,是一幢两层楼的木板锌屋顶的建筑物,大约建于19272月间,过后才迁移到现址。

当时马路已经可以通往小笨珍,巴士车也开始川行大笨珍与小笨珍两地。在这之前,马路还没有修建时,所有的交通必须依赖小型的火轮船川行于大笨珍、小笨珍以及龟咯一带。这些小轮船除了载客之外,也负责运载土产货物等。是时大笨珍河比较宽阔,小笨珍河就比较狭窄,这些川行各地的小客轮可以让一百多个人搭乘,会在各地的码头靠岸。大笨珍河当时,还不时会看到鳄鱼在河内游,后来这些出没的鳄鱼被马来人猎杀了。

笨珍县内的道路,鲜少有以华人先贤的名字来命名。市中心培群小学前的张江水街 (Jalan Teo Kang Sui),是纪念当年献地予小学的先贤张江水先生。大柴路也有一小巷以李秘先生的名字命名,叫着李秘巷 (Lorong Lee Pee), 而在水池路也有一条巷叫着李秘巷 (Lorong Li Pee)。两条同样名字的小巷,就不知道是否是根据同样一位李秘先生的名字来命名。在大笨珍,沿着巴力依不拉钦路 (Jalan Parit Ibrahim),就有两条巷子,都以华人名字来命名。这两条巷子是峰腾巷 (Lorong Hong Teng)与陈兴利巷 (Lorong Tan Heng Lee)。这两条巷都是现任峰腾庙理事会财政陈达为了纪念峰腾庙与其祖父陈兴利而向政府申请。




 


达先生令先祖严陈兴利先生是大笨珍当地著名侨领,也是一名地主,祖籍潮安,迁来大笨珍时就落足并定居于陈兴利巷的现址,以“金利发”为店号,经营土产生意,收买椰干与槟榔等农作物。陈老先生生前也是一位热心的慈善家,曾经赞助当地大同学校购置校地,其义举被志录于大同学校目前仍然保留着的一座校产碑志上。

大笨珍镇现在已成为一个朴素的鱼村,居民分散群居于大笨珍桥的两端。地方上拥有一所小学,就是历史悠久的大同华小,而由于小笨珍的发展逐渐向北移进,大笨珍也开始被带动逐渐繁荣起来。在大笨珍桥的南端,住宅花园区的建设让越来越多的居民涌入,而培群独立中学与斯里国民中学,还有一所国民小学,也致使当地的交通开始繁忙。

比较之下,桥的另一端就比较沉寂与朴实,左边整排的木板屋,屋后经常会因为海浪的冲击而可能造成坍塌,且每年必须维修,让村民们担心。再过去就是土著居民的村落,俗称“海番村”,住在村里的是浅海的土著居民。

随着时代的进步,也随着小笨珍的迅速发展,大笨珍的发展也如火如荼,成为一个热闹的市镇,相信只是指日可待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