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August 2, 2011

鼓励华校生报考华文科


众所周知,华小师资的来源,来自政府开办师训班的华文组。要进入华文组的师训班,华文科优等是必要的基本资格。可是,由于存在许多客观的因素,各种莫名的无形约束,以及一些隐蔽的阻碍,很多华校生都不报考华文科。教育部副部長拿督魏家祥日前就大力地鼓勵華校生,在中學繼續報考華文科,以便协助克服華小的師資荒。他会如此大力的鼓励学生报考华文,说明了确实有很多华校生不报考华文,从他引用的数目字看来,每年报考大马教育文凭的考生高达450万人,但报考华文的只有6万多人,就可以看出报考华文人数的不多。华校生为何会放弃报考华文科呢?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副部长显然也留意到这些会妨碍到华文教育发展关键性问题,希望他坐言起行,协助克服这些障碍。

全国国民型华文中学校長理事会主席彭運明指出:要在大馬教育文憑的華文科中拿到1A成績,如果以難如登天來形容,一點也不誇張。而這種現象也形成了一種打擊,使到許多華裔學生不敢報考華文科。彭校长点出:其他科目,如英文和國文的1A成績可考獲較高的巴仙率,沒有理由從華小開始學習華文的華裔生無法考取佳績,這證明有人為的偏差。在一场国中华文教师联谊会与雪州教育局华文组联办的交流会中,与会的一名教师更是一针见血的指出,她执教学校里有一名中五的学生考取到16A+,这名学生在中四和中五报读华文,却在最后一分钟放弃报考华文,原因是担心华文科成绩无法考取佳绩而影响公共服务局奖学金的申请。

显然的,华校生不报考华文科,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担心无法在华文科成绩无法考取佳绩而影响公共服务局奖学金的申请。而如果真的不幸如彭校长所说是有人为的偏差,那就更让人心寒了。虽然因为担心考不到佳绩而放弃报考华文不是主要的原因,却也需要我们的关注,因为不管是出题或是评审的老师,他们都是来自华校或是教导华文的老师,我绝不会相信这些老师会刻意出难题来刁难学生,或以苛刻的方式来评审考卷。那么,问题出在那里?是学生华文程度不佳?还是有其他人为的因素?

在国民型中学,华文的教导是通过母语班。教导母语班的老师,除了少数是本校的教师外,大多数是来自小学兼职,或是已经退休的华文教师。一般上只要有超过15名学生要求,学校就必须开办母语班。话虽如此,并不是每一个校长会很积极的开办母语班,也不是每一个校长会积极学生修读母语科。魏家祥副部长就曾经呼吁过校长不要为了不影响学校的排名,而阻止华文较弱的学生报考华文。一些学校甚至只允许学生在初中评估考试中华文科考获B3以上的学生才能报读和报考SPM的华文。当然,国中华文师资的不足,也是让学生不报考华文的重要因素。可是,在缺乏华文师资的情况下,根据魏家祥透露,雪州有107名主修华文的国中老师,却被安排教其他科目。这些教师是自愿性不教华文,还是另有原因,看来要劳动副部长自己去了解了。

华文是华社重要的资产,是民族的根源,倘若因为报考华文科的减少而影响了华文组师训班学员的来源,则必定影响到小学师资的来源,继续让师资荒恶化。也即因此,身为华人就有责任去关心并以行动来协助克服这写障碍。华文老师有责任塑造一个只要是华人都必须报考华文的风气,为人家长者也应灌输子女报考华文是每个华校生的责任。另一方面,不论是在职的小学教师,或是已经退休的教师,都应该挺身而出,协助教导母语班,解决华文师资不足的窘境。民间团体在颁发子女奖励金时,不妨将考取华文也列为资格,并设立特别的奖励来鼓励更多的学生报考华文科。除此以外,社团与宗教组织可提供补习班,或读书场所,鼓励学生们修读华文科。

华文是我们的语言,也是我们的文化,身为华人,除了爱护也应该维护。